番茄怎麼摘葉?看看有沒有犯這些錯?掌握正確方法很重要

摘葉是番茄高產種植的重要環節之一,能夠減少植株密閉,增加通風透光性,降低病害的發生率。番茄種植過程中,去掉部分衰老的葉片,可減少了營養物質的消耗;植株出現徒長,枝葉稠密,摘除部分葉片,增加通風透光,促進番茄轉色,減少病害發生。

番茄怎麼摘葉?看看有沒有犯這些錯?掌握正確方法很重要

摘葉存在哪些誤區?

1、摘葉過重。實際操作中,有的種植戶將果實下部葉片全部摘光打成“光腿”的情況。全部摘除下部葉片,一則導致光合產物供應不足,造成果實小或畸形果,影響品質和產量;二則造成根系與果實發育爭奪營養,不利於植株生長。

2、摘葉過早。在葉齡15-50天時光合作用最強,超過60天,葉片老化,此時葉片消耗的養分多於製造的養分,應及時摘除老葉。

番茄怎麼摘葉?看看有沒有犯這些錯?掌握正確方法很重要

3、見黃葉就摘。番茄在種植過程中,因肥水不當,導致根系受傷,造成營養元素吸收不足,引起葉片變黃;或噴藥不當,引起葉片變黃。可結合鋅、鈣等微量元素加細胞分裂素、碧護等噴施,促進植株正常生長。

4、出現害蟲危害時採取摘葉防治。如斑潛蠅,白粉蝨嚴重時,大量摘除有蟲葉。應結合掛黃板誘殺和化學藥劑進行防治,對於個別嚴重的葉片可摘除。

5、為促進著色、防遮光大量摘葉。影響果實著色的因素不僅僅是葉片遮光。若施用氮肥過多,不注意補充鉀肥,常會引起果實青皮;棚溫超過35℃、低於15℃,茄紅素的形成亦會受阻,會影響果實著色。不能單獨採用摘葉來解決。

番茄怎麼摘葉?看看有沒有犯這些錯?掌握正確方法很重要

番茄摘葉應掌握哪些原則?

1、摘葉不能過早。對正常老化、葉色變黃的底葉可以打掉。但打的時間不能太早,因為這些葉片不會消耗過多營養。

2、好葉不能摘。果實完全長大由綠變白開始轉色時,其下部葉片及上部葉片一定不能打掉;凡是顏色濃綠、沒有病蟲害、無黃斑的葉片不能打掉,因為它們是番茄高產的營養庫。

3、病葉、老葉、稠密葉可摘。植株中下部由於病蟲為害嚴重、生理病害造成的嚴重變黃衰老葉片,應當摘掉,且燒燬處理掉;下部老、黃葉,稠密葉,可適度摘除,增加通風透光,謹防病蟲害危害。

4、每次摘葉不可過多。一次摘掉過多的葉片,會造成其它葉片捲曲。最好每枝、每次摘除二到三片,間隔7-10天再摘除較好。中上部葉片過密,也可以摘去半片葉,改善通風透光。

番茄怎麼摘葉?看看有沒有犯這些錯?掌握正確方法很重要

5、晴天摘,注意保護傷口。特別要強調的是,進入冬季溫室內摘葉應在晴天上午進行。中午棚內溫度高,打葉以後傷口易癒合且癒合快,傷流少,若在早晨或下午16:00時以後打葉,棚內溼度大,易使傷口被病原菌侵染,導致病害的發生。摘葉後可噴施預防病害(細菌性病害、灰黴病)的藥劑或結合煙霧劑燻棚的方法防治。

番茄摘葉的方法

在點第2穗花時,第1次打葉,在第1穗花下留1片功能葉,將其餘葉片全部摘除。在番茄第4-5穗花時,將第3穗花以下的葉片去除2/3,此時不能將葉柄一起掰掉,將每片葉基部留2個羽狀小葉,這樣傷口癒合快,不易感染病害,並且留下的葉片還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為果實提供足夠營養。同時,對於感染病害嚴重的葉片,已經喪失了光合作用的能力,要連葉柄一併摘除。

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望聯繫刪除。雲眾地服務宗旨: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