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汽車零售負增長超20%,車市寒冬中誰能傲然開放

今年的"金九銀十"沒有了往年的輝煌,不僅沒能擋住中國車市連續3個月下滑的腳步,甚至還創下了更大的跌幅。到了11月,根據乘聯會公佈的11月前三週數據顯示,11月份國內乘用車市場正在繼續下滑,零售負增長達到20%以上,26年來首次乘用車年度總銷量下跌幾成定局。

11月汽車零售負增長超20%,車市寒冬中誰能傲然開放

乘聯會11月周度零售數據

越來越少的汽車開屏廣告、空蕩蕩的4S展廳和廣州車展上銷售代表愁眉苦臉的表情,這些都在告訴我們,車市寒冬來了。

數據不會騙人,從1-10月汽車市場銷量來看,超過半數的車企同比都出現了下滑的趨勢,有些廠商的銷量甚至出現了腰斬,企業財報淨利潤更是慘不忍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史上最嚴苛的國六排放標準明年即將到來,出於對於以後二手車保值率和限行政策的顧慮,消費者對於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國五車型保持觀望態度;
  2. 消費者的錢沒有那麼好賺了,房市不復當年之勇、股市也是正值一蹶不振的態勢,加上P2P借貸公司受到嚴加管控。消費者購買能力下降,對於汽車這種高額消費品來說自然會受到影響;
  3. 供需關係不平衡,歷經了此前26年的快速增長之後,汽車市場已經近乎飽和,人們對於買車用車的需求程度逐漸淡化;而與此同時,中國擁有超過100個乘用車品牌,放眼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加上前幾年市場的景氣,各大品牌瘋狂擴大產能,數十萬輛產能的工廠說建就建,最終造成了汽車市場嚴重供大於求。
  4. 合資股比放開限制,對於中國品牌的衝擊也不小,合資企業中一些沒有核心競爭力處於弱勢的中方逐漸淪為外資的代工廠,以前躺著賺錢的日子不再。
11月汽車零售負增長超20%,車市寒冬中誰能傲然開放

前所未有的車市寒冬,無疑是汽車市場的一個重大拐點,是中汽協副秘書長姚傑說的那樣"通過市場實現企業產品轉型、進而優勝劣汰"的節點,底子薄弱、不敢擁抱市場變化的企業一定會在這樣一個寒冬裡"死去"。汽車行業進入後半場,叢林法則越來越明顯,"適者生存"必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旋律。

"退潮了才知道誰在裸泳",即使是這樣的寒冬,依然有一些汽車品牌逆勢上漲,成為中國汽車消費市場"寒冬"的"中流砥柱",為處於"寒冬"中瑟瑟發抖的一眾汽車品牌指了一條明路。

廣汽豐田

今年合資車企的最大贏家恐怕就是廣汽豐田,1-10月,廣汽豐田賣了47.7萬輛汽車,較2017年同期的37.2萬輛的銷量同比實現增長28.24%,超過華晨寶馬的20.25%和北京奔馳的14.9%,是年銷超過20萬輛的合資車企中增長最快的。

11月汽車零售負增長超20%,車市寒冬中誰能傲然開放

和遲遲不願意引進最新全球車型的競爭對手來比,廣汽豐田今年能現銷量的快速增長離不開其積極引入最新全球車型的戰略。剛過去的10月份,乘聯會車型銷量排名中,廣汽豐田的凱美瑞的數據最為亮眼,實現了同比618%的增長,領漲整個下行的乘用車市場。10月份凱美瑞1.4萬的銷量已經和德系B級車標杆邁騰的銷量相差非常小了。

11月汽車零售負增長超20%,車市寒冬中誰能傲然開放

第八代凱美瑞是在北美市場上市3個月後就被引入國內,和始終與海外保持一年代差的北方某豪華品牌三強形成了鮮明對比,全新TNGA架構帶來的出眾產品力,讓凱美瑞縱橫整個B級市場。隨著現在汽車消費者越來越成熟,消費者也已經不再稚嫩,以前那些只追求"四個輪子加上一組沙發"的消費者已經一去不復返。在購車決策中,越來越懂行的消費者一定會選擇產品力更好的產品。而優秀的產品力,就是廣汽豐田能逆襲車市寒冬的秘訣。

北汽新能源

從銷量來看,今年自主品牌中,北汽新能源的銷量表現非常突出,1-10月,其共售出7.83萬輛乘用車,1-10月同比增長59.22%,增幅超過吉利和比亞迪。

11月汽車零售負增長超20%,車市寒冬中誰能傲然開放

如果說廣汽豐田是憑藉產品力在這個車市寒冬站穩腳跟,那北汽新能源的秘訣就在於抓住新能源這一大風口的產品佈局,北汽新能源是最早投身新能源產業的車企之一,也是第一個獲得新能源造車資質的車企。早早的產品佈局,讓其能在競爭對手的產品還未問世的時候就搶佔先機佔據市場,再加上國家以及地方的環保補貼等政策紅利,北汽新能源的產品在價格上佔據優勢,銷量自然也就得以保障。

上汽大通

在今年1-10月銷量榜單上,還有一個企業讓筆者印象深刻,那就是上汽大通。1-10月上汽大通國內銷量增長27%,海外增長84.5%。

在各細分市場,上汽大通表現也可謂亮眼。在市場容量15萬輛左右的寬體輕客市場,上汽大通V80佔據了約20%的市場份額。在容量15-20萬輛的大型MPV市場,上汽大通G10佔據了約20%的市場份額。上汽大通皮卡T60前三季度銷量增速中國第一,並已經躋身中國皮卡出口亞軍,且平均售價達到13萬元,遠超其他對手。再看上汽大通D90這輛去年上市的SUV,平均售價在20萬元以上,產品價值比肩合資品牌,有望力爭10%-20%的細分市場份額。更讓筆者覺得值得一提的是,在房車市場,上汽大通已經佔據了整個市場50%的市場份額。

11月汽車零售負增長超20%,車市寒冬中誰能傲然開放

同時,上汽大通的海外銷量和國內銷量一樣讓人印象深刻,汽車界曾有一位前輩說過,"當一個汽車品牌的海外銷量佔了它的總銷量30%,它就可以被稱為一個偉大的品牌",今年1-10月,上汽大通海外市場銷售共計12667臺,幾乎佔到了大通的整體銷量近20%,而且其中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等發達國家是主要來源,這一點很值得思考。

11月汽車零售負增長超20%,車市寒冬中誰能傲然開放

究其原因,如果說之前廣汽豐田做到了產品力的領先,北汽新能源做到了前瞻的產品佈局,那筆者看來上汽大通則是兩者兼有。拿T60為例,一改消費者對於皮卡"工具車"的印象,上汽大通T60上率先運用了很多乘用車才會用的配置,比如電子助力轉向,天窗,車載智能系統等。除了配置上的優勢,在安全方面,T60在澳洲ANCAP碰撞測試中獲得五星佳績,刷新中國品牌在澳洲的最高分,分數超越了豐田海拉克絲、日產納瓦拉等全球知名產品。領先整個中國皮卡市場的產品力,是T60獲得銷量上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11月汽車零售負增長超20%,車市寒冬中誰能傲然開放

在產品佈局上,除了現有的產品,上汽大通還推出MPV G50以及一系列新品,瞄準更大的紅海市場,去年的廣州車展上,中國首輛商用氫燃料電池寬體輕客上汽大通FCV80正式上市,而上汽大通旗下的MPV G50也將匹配提供純電、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三種新能源動力,是業界少有的同時在三條新能源路線發力的車企,並計劃在2020年底前實現L4級別的自動駕駛。這樣的技術儲備給了上汽大通不斷推出新產品,完善產品佈局的資本。

11月汽車零售負增長超20%,車市寒冬中誰能傲然開放

11月汽車零售負增長超20%,車市寒冬中誰能傲然開放

從產品力、產品佈局、前瞻技術的運用到對未來的洞察,上汽大通無一不站在行業的前列。雖然上汽大通還是一個年輕的汽車品牌,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一個面向未來的汽車企業一定能在這個車市寒冬傲然前行。

總結:

搜狐網副總編輯、汽車事業部總經理晏成曾在專欄中提及對處於中國車市寒冬的車企的三點忠告:

"首先,調整心態,認清大勢。尤其是企業決策者,要對市場有清晰的判斷。"

"其次,企業要謹慎規劃產銷目標。"

"第三,精耕細作,別犯錯。"

不得不說,中國汽車市場26年以來的發展速度之快,是任何一個國家都前所未有的經歷,但是我們也深刻明白,一味的增長一定是不健康的,就像天氣有四季,市場也會有調整期,我們現在的所謂的車市寒冬就是市場的調整期,一些缺乏競爭力的汽車品牌最終會被淘汰。

從在這個車市寒冬中逆風增長的廣汽豐田、北汽新能源和上汽大通來看,他們很好地遵守了晏成的三點忠告,建立長遠的產品佈局,穩紮穩打地打造自家車型的產品力,這就是他們的成功之道。凜冬已至,只有有價值的企業才能站穩腳跟,迎接更好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