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东——乌镇印象


初识乌镇,我坐在旅行社的大巴车上匆匆路过,那时候,乌镇在我印象中显得有些梦幻,对乌镇的印象仅仅是笼统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那份秀美和宁静,远远还未有要去乌镇的冲动。——不过,这也算是与乌镇的第一次邂逅。

后来不经意的看过电影《似水年华》几个桥段,虽对剧情记忆有些斑驳,外景地乌镇却在我脑海中留下了不可忘却的记忆。

这次,我终于有了要去乌镇的冲动,而且越发激烈,终于在我的工休假中实现了。——乌镇,我来了。

下午从杭州出发,抵达乌镇已经七点。冬日的浙江天黑比内地早,此刻迎接我的,是乌镇独有的迷离、古朴、淡然、端庄。

夜幕下的乌镇东栅沉寂在一片喧嚣后的宁静里,而西栅却已灯火阑珊,扑朔迷离,“犹抱琵琶半遮面”,于是我选择夜游西栅。

在人来人往中,在无处不张扬着的现代气息喧嚣中寻找那份古朴与寂静。在我眼里,人声鼎沸的西栅有着另一番静谧。

石桥外,一座座木楼灯火通明,略显浑浊的河面上映衬着灯火琉璃,映衬着细致的雕花木质门窗、水边的吊脚楼,静止如丝绒般平滑温婉。

河中上偶尔有一两条乌篷船穿行而过,载着乘兴而至的游人,穿越在乌镇百年历史与现代文明的缝隙中,穿越在那份清淡岁月的年轮荡涤中,诉说着曾经的历史和沧桑。

枕水而眠,与乌镇一道进入梦乡,任河水在梦中静静流淌。睡梦中的我,俨然一位“书迷”,“三阶书台”外就着一壶清茶,听说书先生正演绎着一场精彩的《玉堂春》……

匆匆告别西栅,我迫不及待的投入东栅的怀抱。

逢源双桥在的现实和梦境中无言的停留,浓浓的现代气息掩饰不住古典的韵致,繁华而不轻浮,红尘而不世故。

宏源泰染坊的老式织布机前,操着吴侬软语的大妈正在向游人展示娴熟的抛梭走纬。

茅盾故里,先生铜像栩栩如生,家具陈设及文房四宝摆列有序,仿佛先生还在,只是去了不远处的林家铺子,看看林先生新近又到了什么新货……

乌镇的美实在是太特别,简约而不简单。放眼望去,白墙黛瓦、水榭楼亭,错落有致,“人在画中游”。

水墨的晕染、小桥流水的点缀、长长的青石小巷、偶尔走来的穿着蓝色印花旗袍的姑娘、让你一眼就会爱上那青花瓷般的忧伤……

让人常常会迷失在历史与现实的更替中。——而这些更给乌镇平添了几分烟火红尘的味道,细细品来,乌镇犹如一个淡雅的女子,静静守着岁月,淡淡的韵味让人看到便爱上了那份淳朴和天然。

“这里的美,是令人迷失又令人绝望的美,是年华逝去时留下的痕迹。”

在乌镇似水年华般宁静而安祥的时光,是短暂而奢侈的。

我带着清澈的梦行至乌镇,又带着未醒的梦离开。

我与乌镇的相遇在华丽与虚幻中开始,也在华丽与虚幻中结束。

“其实,我们的名字早已刻在了乌镇的碑墙上,仿佛这故事是注定要发生的,而且也注定,要这样结束。”

乌镇是一块浸染了春花秋月的老玉,供来往的人用心灵去珍惜和解读。

是啊,乌镇在岁月的长河里书写着历史,乌镇以她的魅力、素淡、含蓄迎接着未来。印象乌镇,美在天然,美在韵味,美在闲适却风情!

今天是那一天?明天的昨天,昨天的明天。 今天,我们都曾醉在水乡,任年华似水,似水年华。

【人过中年,无欲无求,仅仅记录人生历程,恳请勿喷,如有冒犯,纯属无意;本文插图均为原创,媒体使用请与作者联系,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