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衝擊下實體零售商如何走出困境?

用戶68878329


物極必反 ,盛極必衰;虛極生實,實極來虛!

電商本身並不創造和生產商品,其本質是通過互聯網整合信息和資源,整合商品的供端和需端,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與效益,的一種商業形態和活動。

電商發展了近二十年,運用互聯網及其技術手段,與紛呈異彩的各自所謂的商業模式,幾乎已到了窮其一切,登峰造極,無孔不入的程度與極限!

從普通的商家對個人商品的B2C,到企業與企業間的B2B,到個人對個人的C2C,到線上與線下結合的O2O……到互聯網金融的個人對個人的借貸平臺P2P平臺……

不一而足……涵蓋了從個人需求的普通商品,到企業需求的原材料、設備等,到大型商品汽車、房產等,甚至延伸到金融,餐飲,及各種服務等……

各種技術,各種手段,各種模式均已用盡,各個領域千帆競發,群雄廝殺,加之經濟結構調整,經濟下行,巨頭兼併,日漸壟斷,;加之消費升級,富起來的國人已經由原來簡單的追求廉價、滿足普通基本需求,逐漸轉向追求高品質、優服務、個性化的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 低價低品低服務的商品和消費,已無法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需求了,特別是日益壯大的中產階層。

當前的電商似乎已達頂峰,似乎已達瓶頸,又略顯有點疲態,似乎已是到了強弩之末了。

盛極必衰,物極必反,電商業態已到頂峰,接下來必然將走下坡路。接下來必將是迴歸本真,迴歸實體,迴歸創造,迴歸匠心,迴歸商品真正的品質與服務(甚至是個性化的、定製化的服務)——這樣才能迴歸到商業的本真,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廉價、快速、薄利、多銷、規模……

今後一定是商品和服務的高品質、高標準、高服務為體、為實、為品,通過互聯網進行資源和信息配置為用、為虛、為務。

如果還抱守,曾經的電商思維、互聯網思維,拒絕實體,拒絕高品質、高標準、高服務,必將被趨勢所淘汰,被時代所拋棄!

日本和德國等歐美髮達國家,為什麼下線實體店長盛不衰,互聯網電商始終對其難以衝擊和撼動?

馬雲為什麼提前佈局新零售,收購多家商超線下實體門店?

這是不是似乎提前向世人預兆了今後接下來的新趨勢?!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財富海洋許


首先,要懂得 電商 只是個載體,是個渠道,也就是 賣貨的方式,它不生產任何東西,為什麼中國電商發展好,借用一位網友的話‘’實體店退貨太麻煩了‘’!

分析此話可得出,還是“服務態度”的問題,一是,價格不透明,看人要價,不同人不同價

二是,售後服務跟不上,說一套做一套,就和 保險一樣,買前啥都能行,報銷時各種理由不報。

又回到上面說的,全國的市場就那麼大,電商的渠道 出貨多了,實體肯定就少了。

實體要做的好,其一,品質要過關,品類給人選擇,質量讓人放心! 其二,服務一定要做好,售前、售中、售後,言行如一(當然目前國內大環境有些差)!

記住,人性就是,自己被人尊敬了,又享受了舒服的服務!


圖文介紹簡易化


實體店與電商各有優勢,各有所長,實體店從目前的困境看,是因為流量少,同時成本高,導致定價高,兩個原因導致了流量不足,轉化難度增加。很多人理解成,這是電商完全具有優勢的地方。其實,目前電商的線上引流成本並不低,例如男裝通過直通車引流,點擊一下的評論成本就要4元,而男裝的轉化率非常低,低於0.3%,這也就意味著一件男裝要實現銷售,僅僅流量和轉化成本就已經極高。也正是因為如此,純電商也開始結合線下進行引流,這就是新零售。電商自身除了新模式的發展方向之外,阿里的總參謀長曾鳴說,s2b2c是未來商業的基本模型,也就是基於平臺的對b端的拉動進而銷售給c端,直接面向c端的難度越來越大。這對於線下店鋪是同一個道理,直接尋找c難度增大,但是把每個店鋪作為平臺,建設基於平臺對b的開拓,也同樣具有可能。在店鋪層面,有時候比線上有更多的好處,線下具有服務的優勢,對於客戶的鎖定能力其實是高於線上的,以店鋪為平臺,鎖定客戶,通過服務,鏈接其他消費體系,把客戶進行多次消費,是完全有可能創造線下店鋪的奇蹟的。在義烏,就有這樣一個美甲店,通過對客戶的深度服務,鏈接包括微整,美容等業態,一個80平的小店就能實現年度250萬以上的利潤,這對於線下店鋪是一個非常值得借鑑的模型。線下,可能會比線上更好做。


倪不懂商業


我是88年出來做買賣,沒文化小學。在江蘇淮安賣鞋子生意,到了2007年生意走下坡,能看大街上快遞小哥拉著滿滿郵件!在08看了淘寶店,那時候盱眙小縣城快遞少,郵費挺貴的,一雙鞋賺十元八元,郵費都要十幾塊。加09年家庭變故。在淘寶店出局。在尋找商機是發現,到農村快遞沒有,能否去鄉鎮發展,到租了500多平房,在2010年9月28號開業,生意做的風生水起。到了2015年告別了實體,被🐴大俠征服,出局!現在本人在內蒙承包土地種西蘭花


123無邪


我是三線城市創業投資者,主要從事實體行業,主要是市場大環境差,市場環境的變化,實體行業模式必須改變!


襄陽創客


觀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的實體經濟都是金融經濟的支撐點。那麼我們也不例外。也許今天的實體經濟被網絡經濟衝擊的很厲害。一個發展中國家要成為發達國家中間必然有很多誤區很多問題。遇到問題才會解決問題。電商法出來肯定會規範遏制一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但不會回到幾年前,十幾年前的那種資源匱乏,信息不流通的年代。


楊濤3738


轉變思維模式,線上線下結合,打造自己的客戶群體,找準定位,培養客戶消費習慣。應該說實體店的危機已經鬆動,今年雙十一活動很好地體現了馬雲佈局線下實體店鋪的成績,雙贏。


以為幸福的糖


明年電商法一出臺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迴歸到傳統行業了,到時候做電商的要求資質比線下還要高!


口呂品電商


實體店應該結合線上線下一同發展才能與時俱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