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長”究竟是怎樣的家長?

第三章第四行


大多時候家長也是有良好的出發點,但是做法和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家長教育小孩這件事到底難在哪?

家長承擔小孩教育的首責,因為家長是小孩的法定監護人,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從老話裡也說明家長是小孩教育的責任主體。所以一個小孩教育的好不好,從根本上說就是家長的責任。家長的責任和小孩的努力是內部因素、是主要因素,老師社會等都是外部因素、是次要因素。



家長教育小孩這件事到底難在哪?

一、難在不懂自己

一是不知道自己想要啥。其實很多家長沒有想清楚自己希望小孩將來成長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家長想要的一定是成龍成鳳,但前提一定是自立自強。很多時候都是在隨大流的關注考試成績,上課外輔導班。因為別人也這樣做了,落後就有可能被考試淘汰。這屬於典型的只顧埋頭幹活,沒有抬頭看路。教育更應該做好規劃,才能心中不慌。

二是不知道進行反思。對於在教育小孩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應該是非常多的。家長大多時候利用自己的權威,欺負小孩,把責任推到小孩的身上,很少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沒有反思哪來的進步和改變?

二、難在不懂人生

實際上家長不明白人的一生真正重要的是什麼。知道了,他就知道應該培養小孩什麼。

培養小孩的基本原則就是按照一個人將來的成長情境、在社會中生存生活的情境需求為出發點來進行培養。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有五個方面的事情要做:

(1)人生規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三觀的基礎上樹立人生的遠大志向。

(2)智商:做事的方法。

(3)情商:做人的方法。

(4)財商:理財的方法。

(5)健康: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總之我們就是要把一個小孩培養成一個人格獨立的人,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一個能有非凡成就的人。而要達到這些目標,首先需要它具備這五個方面的能力。有了這些能力,它就可以適應社會的一切變化,很好的生存下來,在這個基本的前提之下,他才有創造一番成就的可能。

所以對照下來,你會發現很多應該培養的地方完全忽略了,最典型的比如立志教育,小孩的志向在哪兒,家長不怎麼關注,他只關注的小孩的那點兒考試分數,這是典型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在人的一生中,知識的掌握就是一顆芝麻。

三、難在不懂教育

要教育小孩,應該先教育好自己。我們的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己不懂小孩教育。

現在的80後,90後的父母們,基本上屬於獨生子女這一代。在整個人生的經歷中沒有受過育兒方面的教育,但是現實卻讓他們直接面臨著教育小孩的這個問題。於是家長們就在沒有經過正規學習,也沒有尋求專業人士幫助的情況下,按照自己的一廂情願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來對小孩進行管教。殊不知自己的好多做法和想法錯誤至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件大事兒就在這樣缺乏教育專業素養的家長們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下進行著的。

很多家長事無鉅細的管理小孩的學習,表面上看非常負責任,實則後患無窮。因為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己不懂小孩教育,使用了很多適得其反的錯誤方法而不自知。

在這個過程中,媽媽表現得尤為突出。

有幾個人知道在教育方法中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遊戲。而我們的家長卻擔心玩耍過多影響學習。

四、難在期望過高

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在教育這件事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家的小孩將來成龍成鳳,能成為自己人生中的驕傲。但實際上,願望總是嚴重的脫離實際,家長們會拿願望和實際之間巨大的差距來對小孩進行培養。大家可以想到,對於大部分小孩來說,這些做法是多麼的不切合實際。

還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把自己在小時候沒有達成的願望落實到自家的小孩身上,殊為可笑。

當小孩的表現這個期望有很大差距的時候,大部分家長不是降低期望,他會採取兩個行為,一是加大投入,增加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花更多的錢去給小孩報班,花更多的時間陪小孩去上課,買更多的課外輔導書,寫更多的課外作業,取消更多的娛樂活動…,小孩兒的學習壓力就大大增加了;二是會責備甚至否定自己的小孩,要求多了,要責備的地方也就多了。責備遠遠的多於鼓勵。家長之間,家長和小孩之間的親情關係會產生一系列的矛盾。

五、難在責之太嚴

缺乏寬容。實際上對小孩最缺乏寬容的就是家長自己。

一是家長要求太高,缺乏耐心。對小孩的責備幾乎是時時刻刻、隨隨處處。實際讓現在小孩犯的這些錯誤,家長自己小的時候全部都犯過,一點小錯也會當成大問題來談心批評小半天。

二是隨時隨地給小孩立規矩。規矩少了,小孩還能知道遵守,規矩太多了,小孩根本就無法遵守。事無鉅細的規矩,小孩根本就沒有必要去遵守。只要立幾個三觀上和關鍵習慣上的大規矩能做到,這已經是很傑出的家庭教育了。

六、一點建議:家長應主動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在培養小孩方面,家長應該尋求專業的育兒老師的幫助,也可以買專業的教育小孩的書去實踐,不能再按照自己一些想當然的想法來對待小孩的教育。正確的做法,才有可能得到好的結果。

可憐天下父母心,都希望我們的小孩將來能有所作為,希望我們的家長能夠理性思考,早日警醒,做出成熟的抉擇。


致良知平天下


中國式的家長就是指大多數的家長,而其實現在很多家長都在改變。

比如我,為了教育我兒子,我自己讀書一百多本,寫育兒日誌一千多篇,陪孩子讀書兩千多本,孩子遇見的每個問題,敏銳地覺察到,然後找方法解決。

所以我兒子成長的過程比較順利。今天早上兒子醒了就開始哭,嫲嫲你昨天沒讓我吃飯。昨天帶兒子值班回來,孩子就睡了,一直睡到九點多,我喊喊他吃飯,他可能是在太累了,嘴裡說恩,然後又睡了。所以我就沒喊他吃飯了。

兒子早上怪我,我說,哦,你餓了對嗎?嫲嫲知道了,昨天你想吃餃子,準備好了一會吃。兒子繼續說,你沒叫我吃飯。我說,是的,嫲嫲昨天叫你,你太困了所以後來沒堅持叫你。對不起!

兒子沒事了,過一會開始唱歌,我們跟孩子平等溝通,孩子的童年快樂就會多一些!

像我這樣或者比我優秀的人多得多,比如多多媽媽陪孩子讀書上萬冊,她閨女沒上小學英語已經達到國外三年級的水平,模仿玩的特別遛。在我們這個圈子裡,這樣的嫲嫲多得數不勝數。

所以中國式的嫲嫲正在發生改變,請以新眼光來看嫲嫲這個群體!


何金衛育兒



昨晚和一位中專的老師在吃飯,就談到現在學生的家長的問題,她說她帶的班裡有28位同學,這28位同學其中有5位心理上有問題,導致心理有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庭方面:父母離異或不經常陪伴孩子!

其中一位同學成績特別好,十一之前還申請到助學金了,可十一回家七天,開學後直接退學了!這個同學的家庭情況,母親是再婚,現在跟著後爸一塊生活,後爸對他特別溺愛,但他總感覺對他媽不好,導致自己心理有問題,不想上學!



回到正題:“中國式的家長”竟究是怎麼樣的家長?

中國式家長都有兩個共同的點:

(1)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個是一直存在的,父母都喜歡孩子能成才,有出息!從孩子麼教育投入費用就可以看出家長們對孩子的用心,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再多說,不做討論!

(2)溺愛孩子,自己管教孩子可以,不容易接受別人管教孩子!尤其進入00年後,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更溺愛孩子了,有愛孩子變成溺愛,有溺愛變成寵愛,由寵愛變成縱愛

前段時間網絡上老師被拘留事件,充分說明了孩子家長對孩子盲目的溺愛,老師體罰孩子,孩子家長就利用職權拘留老師,想想現在老師的地位?

作為家長,在老師面前順讓老師多管教孩子,適當情況下可以體罰孩子,可老師一旦體罰了孩子,家長走說老師體罰過重,說老師教學水平及方式有問題,說老師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朋友她說:現在老師其實都選擇了逃避,只要學生上課不搗蛋,不影響其它同學學習,他們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難道老師們不想管他們麼?是不敢管啊!

以上只是簡單的看法,你若有好的見解,不妨留言,大家共同討論!


流子佳


最近由於PC遊戲《中國式家長》的火爆,該詞語經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與之相關中國的中國式家長,也讓人們不禁思考,什麼樣才是中國式家長呢?

1、過分溺愛,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2、心靈施暴,扼殺獨立人格的樹立。

3、物質刺激,變相拜金主義的誘導。

4、動輒體罰,應試教育的最好幫兇。

5、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標的遠景性和階段性。

6、精神方面,孩子是家長最熟悉的陌生人。

7、事業方面,孩子淪為家長實現未泯理想的工具。

8、道德方面,家長和學校教育一起超級空白。

9、生活方面,近乎氾濫的物質支持。

10、個性教育方面,孩子順利成長的絆腳石。

中國式家長是指中國的大部分家長都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而在教育過程中又存在過分溺愛、心靈施暴等特點。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這個是目前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父母愛我們,總是用我們難以理解的方式;我們愛他們,卻不主動擁抱”以及“我們花一輩子等待父母理解,父母花一輩子等待我們說謝謝!

網上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集中diss一波中國式父母,從豆瓣年代,就有“父母皆禍害”這種小組。到如今,公眾號上批判中國式父母的文章也層出不窮。但是這都是片面的,沒有從根本上說明解決問題!

這個問題根本上就是教育問題,九年義務教育尚未開始多久,年輕的這些人雖然享受到了知識的便捷,但是老一輩的卻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漸漸出現了這些中國式家長,這些中國式兒童!

我相信隨著國家的發展,教育的普及,中國式家長將從一個頗為負面的詞語演變為一個光輝形象的代名詞,越來越好,越來越有文明!








第三章第四行


1、管得多,空間小。家長們都是這樣,對孩子們管得很寬,小到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飯,大到上學就業找對象,事事操心,事事勞心,好像孩子居然什麼都不會,所有事情全部由家長們來包辦。這樣的家長太多了。

2、付出多,要求少。對於孩子,全力付出,從來不計較成本,這也是當前所謂的市場教育機構大行其道的原因。更多的家長們,節衣縮食,省吃簡用,只為了能足孩子的需求。大多數的家長,對於孩子的要求卻很少。

3、溺愛多,教育少。很多家長不知道什麼是教育,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尤其是在做人上,在人品上,在待人處事上。他們往往把溺愛當成教育,把準備好各種生活必須條件,當成教育,甚至把空洞的說教當成教育。這絕對不是家長。

說個故事吧。鄉下有位鄰居,兩口子就只有一個兒子。雖然條件一般,但是,父母愛子之心切切,一應開支,首先滿足兒子。家裡生活條件再難,兒子卻用著蘋果手機;兒子學習不好,父母積極為兒子找出路,託人當兵,復員後在家時沒事幹。父母在給別人送貨看店,起意讓兒子去送貨,沒有兩個月,兒子不幹了。現在通過親戚關係到一家親戚的企業工作,較為輕閒。村裡說媳婦很難,彩禮就要16萬,還要房和車。父母為了讓兒子說上對象,借款買房,每月還2000房貸,東拼西湊,還買一輛二手別克車。這些債務誰還?最後還得落到父母身上。這才是農村的父母,城市的父母又當如何呢???


跟我學公文


現在式的“中國家長”用一句話概括:對孩子偏重物質滿足享受,輕視正面教育,使孩子成了“巨嬰”,總怕孩子受不了,大包大攬為孩子安排一切。殊不知這種中國式家長做法,剝奪了孩子的獨立性創造性,表面上是為孩子好,恰恰這種“保姆”式的中國家長是害了孩子的獨立人格和選擇權。互相攀比也是中國式家長通病,別人家孩子有的,他必須想辦法搞到,別人的孩子報個什麼興趣班,她也要報不根據自己情況和孩子喜好來為孩子代報名。其結果是事與願違,孩子無興趣,錢也打了水漂。自己還為這種代價找藉口說就當交了學費。現在經濟條件各方面的確好了,如何做個合格的家長稱職的家長?的確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一個好的家長他(她)不但在物質上關懷孩子,更注重思想品德做人的培養教育。成才先成人,家長的言行影響子女,而子女的行為也或多或少有父母的烙印。還有的家長要麼管的太嚴,要麼不管放任,這兩種都是錯誤的,應該是寬嚴相濟,多表揚少指責,多交流多包容,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放手讓孩子做而不是放任。記住嚴是愛,松是害,做人要有底線,做家長的一定要多學習,學習好的正能量的東西,來教育和孩子的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使孩子能夠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做合格的家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是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技巧通過實踐去摸索改進的一個過程,只有針對性也沒有固定模式,孩子成人成才長大了有自力能力的時侯家長的義務才告一段落。


喀秋莎61589681


第一望子成龍,最好,第二溺愛,最壞。第三兩種皆有的佔大多數。


薩米8


中國式家長是怎樣的呢?各個階層的人不一樣:知識結構不一樣,價值觀念不一樣,審美意識不一樣。有聰明的,也有愚昧的。懂教育的不是那麼多。也有真懂教育的。錢學森之問是不是和家長也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