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資深的攝影人都知道,獨龍江是“出片子”的地方。被稱為“中國最後的秘境”、“中國大陸最後一條自由流淌的大江”的獨龍江流域,幾乎集中了一切可以拍出好照片的元素,雄奇秀麗的自然風光,神秘的獨龍族紋面女,正處於劇變之中的獨龍族傳統社會……洛克也曾說過:“在世界上,還有什麼地方能讓探險家和攝影家找到動心和無與倫比的壯麗景色?我想不會是別處,只能在至今無人涉足的雲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的察龍山脈……”我與獨龍江結緣是因為走遍56民族活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上,獨龍江鄉只是一個小小的角落;對於擁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4172人是一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數字。然而,從1952年周恩來總理親自定下獨龍族的命名開始,強大的祖國從來沒有忘記獨龍族的生存和發展。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1952年元旦,是時任貢山縣縣長的獨龍人孔志清永遠難忘的日子。當晚,在中南海懷仁堂,毛主席伸出他那扭轉乾坤的大手,握住了孔志清的手。周總理親切地問孔志清:“你們是屬於哪個民族?”孔志清說:“舊社會,反動統治者歧視我們,侮辱我們,把我們當野人,稱我們是‘俅子’、‘俅夷’,把我們居住的地方叫‘俅江’。有的民族叫我‘曲帕’,實際上都是一些侮辱性稱呼。”孔志清的話激起了總理心中的波瀾!“你們是怎樣稱呼自己的?”孔志清告訴總理:“歷來我們都自稱獨龍人。我們聚居的地方叫獨龍江。”總理用非常堅定的口氣說:“一切歧視少數民族的行為都是不允許的,過去那些侮辱性的稱呼,一律廢除!你們自稱獨龍人,這是一個很響亮、很有意思的族名。今後,就按你們的意願,把你們民族的族名,定為獨龍族!”在周總理的親切關懷下,中國56個民族中帶“龍”字的民族誕生了。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獨龍族自古生活在崇山峻嶺之中,一年當中半年以上的時間處於大雪封山,與外界徹底隔絕,所以,長期定格在獨龍族同胞腦海裡的是皚皚雪山和莽莽林海。直到新中國建立前夕,獨龍族同胞所在地區的社會形態還處於原始社會末期,他們靠竹、木工具從事最原始的農業生產,靠採集和漁獵添補家用,靠“刻木結繩記事,鳥語花開辨時節”。改變只能是修一條連通外界的天路!1956年,為了改變獨龍江鄉(區)軍民運輸物資靠人背肩扛的狀況,貢山縣政府著手修建人馬驛道,中途因資金不足停頓。1963年又重新開工,並於1964年11月建成,如“臍帶”般的人馬驛道總長65公里,路基寬1.2至1.5米。每到大雪封山前,國家都要專門組建由100多人和900多匹馬組成的國營馬幫,浩浩蕩蕩踏入獨龍江,不計運輸成本地為獨龍族搶運糧食和煤油等物資。1999年,中央電視臺拍攝紀錄片《最後的馬幫》,時任貢山縣交通局局長的楊學聰說,當其他交通局都在管理公路時,他們還在管理馬幫。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雲南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長李金明是一名地道的獨龍族人,他至今清楚地記得,他第一次從獨龍江到北京,走了16天。那是1982年7月,他參加中考後在家等錄取通知書,但過了兩個多月也不見消息,直到10月底才傳來口信說:“考上了,叫快去上學。”他沿獨龍江邊步行3天,再爬山4天,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高黎貢山來到貢山縣城才知道,自己被中央民族學院附中錄取了。從貢山縣城坐兩天的汽車到怒江州府,從州府坐4天的汽車到昆明,再坐三天三夜的火車才到北京。他到達學校時,同學們已經上了兩個月的課了。那張錄取通知書在年底大雪封山之前才到獨龍江。半年後,大雪融化了,路通了,家人把它轉寄到北京,第二年9月他才收到那張遲到的錄取通知書。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1990年,植物學家李恆首度進入獨龍江流域採集植物標本時,她見到的仍幾乎是一個與山外分開的世界。當時20多歲的貢山縣長牽著馬,馱著年近60的李恆,走了一週的山路,才進入了極邊之地。物資準備工作足足做了兩年!馬仍是當時最為依賴的交通工具,貢山全縣只能提供17匹馬,李恆請省裡提前半年預定了周邊兩個省三個縣的馬匹,才湊成了64匹規模的科考馬幫。“考察時,我們找一戶獨龍族買兩隻雞吃,我給了他20塊錢,雞還沒吃完他就用錢給小孩揩鼻涕了。”“獨龍族原來是物物交換,他們沒有錢的概念。”若干年後,回憶到這些充滿太古趣味的細節時,李恆忍不住笑出聲。最終的科考獲得了省裡的一等獎,2萬元獎金李恆都捐給了學校。那一年,和她並列獲獎的是紅塔菸草時代的褚時健。而當年跟隨的孩子中,走出了貢山縣如今的縣委書記。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1999年以前,獨龍江沒有一條公路,成為全國56個民族大家庭中,惟一不通公路的少數民族地區。在沒有通路之前,獨龍族人通往山外的人馬驛道被當地的“馬鍋頭”(趕馬人)稱為“連猴子都要走得掉淚的路!”,如果運氣不好,遇到大雪封山,秋季運貨物進山的馬幫只有等到來年6月才能出獨龍江峽谷。“路太苦了,騾子和馬都怕,總想逃走。”歷史上,獨龍江的路,是掛在絕壁上的天梯,懸在江面上的藤篾溜索和吊橋,是斷斷續續的延伸在江邊的羊腸鳥道。對於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來說,這條“路”有如天方夜譚,那是人類道路史上的一人奇蹟。去過許多地方,沒有一個地方像獨龍江那麼險峻和蒼涼,它一頭是神話,另一頭是現實,如深谷中條懸空的藤索,擔負著一個千百年來往來其間的民族的生存與險惡的大自然間沉重的平衡;沒有哪個民族像獨龍人那樣直面大自然的險惡而生存,其艱難之至,只有身臨其境,才會理解其中所包含的真實內容。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從1964年建成的這條土路到公路,獨龍族同胞等了50年。1995年國慶節,獨龍族世世代代盼望的獨龍江公路正式開工。1999年9月,投入一億多元的96.2公里獨龍江公路終於修通,結束了中國最後一個民族不通公路的歷史。可這條簡易到只有越野車和農用車可以勉強通過的的公路,差不多用了每公里一個生命的代價。獨龍族人為修路也有9個人葬身在路上。特別是公路中途的40公里至63公里的盤山老路是最為艱險的,這條路被當地人形象地稱為“魔鬼路”,因為它緊鄰著峭壁懸崖,一路上怪石嶙峋,險象叢生。不瞭解封山對於獨龍江的影響,就不能真正瞭解獨龍族自古以來的生存狀態及民族心理。每年冬季,大雪會將獨龍江進出外界的所有通道全部封堵住,在積雪最深的高黎貢山埡口處,最深處可以達到幾十米,雪線寬達30公里,不但車輛無法行駛,就是素以翻山越嶺著稱的獨龍族,也無法徒步越過這30公里高海拔的雪線。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從1999年的公路到開通隧道,結束半年封山,獨龍族同胞又等了15年。2010年,雲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的重大決策。決定投資6億多元,對獨龍江公路進行徹底改造。其中最重要的“引擎工程”,就是徹底貫通高黎貢山的隧道,將幾十年斷斷續續的雪山天路修進來。2011年1月,獨龍江公路改建項目由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立項並開工建設。2014年12月20日,長達6.68公里的隧道迎來通車日。就是這條緊緊貼在懸崖邊上,最窄處僅兩米多的公路,大胃口地“吞”掉近10億元人民幣。這一切是因為,路的盡頭住著中國56個民族中唯一帶“龍”字的民族。全國獨龍族7000餘人,其中4172人生活於此。用新建的隧道取代那最為艱險的23公里盤山路,路線全長79.9公里,比老路縮短了16.3公里。單從經濟角度考慮,這幾乎是傻瓜都算得清的數字賬。單單為了修條通往山外的公路,國家省市已經投進了10多億元。倘若平攤到每個家庭身上,足以在山外支起闊氣的家。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獨龍江流域總面積1994平方公里,而居住在這裡的獨龍族只有4172人,一平方公里還不到3個人。解放以來,政府直接間接用在獨龍族村民身上的經費,每人每年平均在25萬元。只有4172人的聚居規模,為什麼不集體搬出大山,而要選擇一條如此艱辛的扶貧之路?貢山縣老縣長、全國人大代表高德榮斥這種觀點是“屁話”:一個祖祖輩輩的民族聚集地,豈能隨便捨棄。而離開獨龍江,獨龍人就將失去根。失去了根,獨龍人也就消失了。面對質疑,獨龍族人和雲南主政者並未動過這個念頭。因為若不是獨龍族人的世代固守,腳下這1994平方公里的莽莽森林,97.3公里的邊境線,也許早就成了無人之地、無主之地。一旦這些人遷出,需要派駐多少邊防力量啊。現在的獨龍江鄉,即使最深處,有房屋的地方,屋頂上就插有紅色的國旗,在邊境地區,這等同於主權的宣示。儘管很多不識漢字、不會寫“主權”二字的獨龍族人,可能從未意識到他們與國土這個宏大概念的具體關聯。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第二次走進獨龍江,正逢冬季,山谷裡的獨龍江常常灑落著溫暖的陽光,獨龍族的老人和年輕人們都喜歡微笑著沐浴在這陽光下,高黎貢山上的積雪再不能阻擋他們走得更遠的夢想今天,走進獨龍族人家,你會發現這個偏居神秘高黎貢山脈深處的神秘民族,其獨有的文化傳統也在悄然發生改變,外面世界的影響正在滲透。1086戶獨龍族群眾住進了新房,有客廳、臥室和衛生間,廚房和豬圈分別建在室外;衛星天線將電視節目引入家庭,部分區域4G、WiFi也已暢通無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去州府和省城唸書、打工,鄉里的旅館和遊客也日漸增多。不遠處,90多歲的紋面老人身穿胸前鑲有英文的套頭衫,在鏡頭前大方充分展示自己獨特的容貌,幾位村民按著手中的大屏手機用微信和朋友發著信息……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世界上每個民族,不管他居於地球的任何角落,處於怎樣的生存形態,都擁有自己民族發展的機遇與權力。有人說:“時間老人在這裡睡著了,而且整整睡了一萬年,從人類的中石器時代一直睡到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還有人說:“翡翠色的獨龍江,如今還只是一塊露出一絲誘人綠色的石頭,期待著智者的發掘。我相信,當獨龍江一旦洩出靈光,無疑會使世人驚羨傾倒的。因為有了路,刀耕火種、結繩記事的獨龍族同胞一夜間從原始社會跨進社會主義,紛繁的外在文明衝撞著這個古老的鄉村。這個被公路擁抱和喚醒的民族,終於步履蹣跚地開始擁抱外面的世界。(攝影:阿文、笑笑她爸、藍色珊瑚等)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作者】王成,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總策劃,媒體撰稿人,樂途旅遊網超級靈感旅行家。工農商學兵貌似佔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詩和遠方。惟願我們在行走中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本文圖片和文字所有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署名,未經許可請勿用於商業用途。如有其他需求請與作者聯繫。(微信:18612630430)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強大的祖國溫柔的奢侈,為周總理定名的4172名獨龍人花10億元修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