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劉備為何要賜死自己的養子劉封,真的是因為他沒有援救關羽嗎?

密探零零發


歷史上劉備賜死自己的養子劉封,完全是諸葛亮和劉備的計謀,根本不是因為劉封沒有救援關羽。換言之,劉封救不救關羽他都得死。這是他的身份所決定的。劉備殺劉封,不過是以不救關羽為藉口罷了。想想看,假如劉備那麼重情重義,為何關羽死後兩年才伐吳呢?



▲關羽、關平遇難

劉封是劉備的養子,他本姓寇,是長沙郡劉泌的外甥。有一次,劉備到劉泌家做客,恰好他外甥也在,小孩長得很可愛,當時劉備的夫人——甘夫人還沒有為他生下劉禪,也就是說劉備當時無子。於是就收劉泌的外甥為養子,起名為劉封。

其實現在也有這種現象,如果夫妻一直沒有生養孩子,一般領養一個,據說這樣能夠很快就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劉備就屬於這種情況。不久,甘夫人為他生下了嫡長子劉禪。

劉封長大後,成了劉備的得力助手,成了獨當一面的大將。劉備很喜歡。假如以後劉備沒有稱帝的野心,估計劉封不會被殺。

當劉備站穩腳跟三分天下時,在關羽死後的第二年,劉備就稱帝了。隨後讓劉禪做了皇儲。這個時候來看劉封被殺這件事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劉備

我們都知道,立皇儲都是“以嫡為貴,”劉禪被立皇儲沒毛病。但是劉封戰功卓著,讓他將來在劉禪手下為臣,諸葛亮和劉備活著他不敢怎樣,但是二人不在人世會怎樣呢?劉禪能是劉封的對手嗎?

答案很明顯,劉禪不是劉封的對手。假如劉封造反,到時劉禪將束手無策。

其實從人性角度來分析有這種可能。有道是“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保不齊劉封那天對自己的待遇不滿意而造反。與其為將來留下隱患,不如趁早除之。劉備聽從了諸葛亮的計謀,為將來考慮,乾脆殺了劉封。

其實怪不得別人,誰叫劉封命苦呢?從諸葛亮的角度他也不可能活下來。諸葛亮以後想專權,說實話劉禪很容易對付,劉封則不然,這傢伙戰功赫赫,又有點桀驁不馴,他既然敢置關羽生命於不顧,難道就怕我諸葛亮?以後劉封功高蓋世,還不把我這丞相飯碗踢了?

以上是從諸葛亮和劉備角度考慮劉封之死。



▲諸葛亮

那麼,假如劉封出兵救關羽情況會怎樣呢?說實話不樂觀,可以說“九死一生。”有可能救不了關羽,自己也得送命。

劉封謂孟達曰:“叔父被困,如之奈何?”達曰:“東吳兵精將勇,且荊州九郡,俱已屬彼,止有麥城,乃彈丸之地;又聞曹操親督大軍四五十萬,屯於摩陂。量我等山城之眾,安能敵得兩家之強兵?

以上孟達說的沒錯。劉封一去必定羊入虎口。不過這個問題有兩面。不去救從道義說不過去,去救等於送死。其實劉封可以虛張聲勢的去救,一看情況不妙開溜。這樣劉備和諸葛亮就無話可說了。但是劉封沒想那麼多,加之孟達從中挑撥,劉封氣昏了頭。

奈關公是吾叔父,安忍坐視而不救乎?”達笑曰:“將軍以關公為叔,恐關公未必以將軍為侄也。

這就是孟達挑撥離間說的話。從中看出,劉封不是不想去救,而是孟達使的壞。也就是說劉封本質不壞,可是到後來劉備殺劉封時,為什麼就沒有一個人來求情法外開恩呢?估計是諸葛亮下了話,不許求情,一定要置劉封於死地。



▲劉封

隨後孟達對劉封說,“關羽當初讓劉備把你調到上雍,目的就是讓你遠離權利中心,害怕將來威脅到劉禪的地位。

不管關羽說沒說過這樣的話,孟達分析的一點也沒錯。基於以上原因,劉封去救是死,不去救也是死。反正他死定了。


秉燭讀春秋


劉封原來姓寇,叫寇封,因父母早亡,隨舅舅樊城縣令劉泌一起生活。

劉備為何收劉封為義子呢?這還有個有趣故事。且說這一日,劉備前往縣令劉泌家做客,但見旁邊立著一個翩翩少年,器宇軒昂,一表人才。問他姓名,方知叫寇封,劉備覺得這少年氣度不凡,不時留意他。吃飯的時候,上菜的侍從不小心腳滑了一下,站立不穩,一塊肉掉落地上,劉封立馬撿起,塞進嘴裡吃了,劉備看到了,問他何故如此,他回答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劉備感覺此子不可多得,正好此時膝下無子,於是收他為義子。



劉封成為劉備義子後,隨關羽張飛東征西討,蕩平西川,後又聯合孟達攻取上庸,頗有戰功。其功勳自是無法和關羽張飛相提並論,但也不可小覷。後因功勞卓著被劉備任命為副軍將軍。

如此有功之將,又是劉備義子,為何被劉備賜死呢?

不救援關羽讓劉備心生怨恨是原因之一。

且說關羽授命圍攻襄樊,久攻不下,奈何糧草將盡,形勢危急,於是派使多次前往上庸,讓孟達和劉封派兵從側面協助進攻,不曾想二人以剛剛攻下上庸,不敢輕易離開為由拒絕了關羽。



坦白講,他二人拒絕關羽,肯定是有私心的,試想二人好不容易攻下上庸,屁股還沒坐熱呢,如果此時和關羽圍攻襄樊,萬一上庸又被曹軍奪了去,等於到手的肥肉又丟了啊!況且關羽那高傲自負目中無人看誰都愛理不理的性格,很容易招人嫉恨,估計他倆早就看關羽不順眼了,可能他倆故意拒絕關羽,等著看關羽笑話呢,你關羽不是有萬夫不當之勇嗎?有種別求我們,自己打啊?

後來關羽只好孤軍奮戰,無奈曹軍勢大,東吳呂蒙又背後偷襲荊州,而關羽糧草已盡,腹背受敵,軍心渙散,節節敗退,後關羽被潘璋部擒獲,一代英豪就此殞命。



劉備知關羽被害後,痛心疾首,知孟達劉封見死不救後,大怒,埋怨二人見死不救。

且說後來曹軍攻打孟達,孟達畏懼,投降曹操,後來徐晃又聯合孟達攻打劉封,勸劉封投降曹操,劉封還是蠻有氣節的,誓死不降,奈曹軍勢大,劉封不敵,只得帶著殘兵逃往成都面見劉備。



劉備當面斥責劉封不及時救援,間接導致關羽慘死。此時劉備雖然痛恨劉封,但尚無殺劉封之心,畢竟劉封跟隨自己多年,忠心耿耿,任勞任怨,頗有功勞,而且關羽慘敗是多方面原因,劉封不救只是次要原因。

此時諸葛亮的一席話,使劉備起了殺心,什麼話呢?他說:“劉封年富力強,驍勇善戰,劉備百年之後,恐難駕馭。”意思很明顯,擔心劉封以後功高蓋主,羽翼豐滿時與劉禪爭奪皇位。劉備思前想後,痛下殺手,劉封就此殞命。



可憐可別可嘆!諸葛亮似乎有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怎麼僅僅憑主觀臆測,在大業未成人才匱乏之時,殺有功之將呢?這理由太莫須有了吧?也難怪劉備死後,蜀中無大將了!


一半秋色


劉封,劉備的養子。注意,是養子,不是義子!養子,在今天來說都是具有法律效應的。所以,劉備的基業,劉封是有權利繼承的。當年收養劉封的時候,劉備尚無子嗣,可是現在劉備有了劉禪,而且還早就立為了王太子!那麼繼承人理所當然的是劉禪了!

劉封,“演義”裡評價:力氣大,武藝高強,性格剛猛!隨趙雲、張飛四處征戰,累立戰功。率孟達拿下了上庸郡……

劉封據守上庸後,自恃為劉備養子,且頗有戰功,經常欺凌孟達,奪其古樂隊,以至於逼得孟達判逃……

關羽圍襄樊之時,由於兵力不足向劉封求援,劉、孟二人以上庸初據,不宜出兵為由,拒絕支援。

其實,當初劉備收養劉封為養子時,關羽是極力反對的。我想,劉封八成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懷恨在心,所以才以各種理由拒絕援救關羽的!

後來上庸失守,劉封敗逃回成都。被劉備賜死。其時,劉備也是萬分心痛。

那麼,單單就憑上庸失守而賜死劉封嗎?不是的。就憑劉封不援救關羽而被賜死嗎?是!也不全是!

城池失守,可氣也!不救關羽,可恨也!這些都罪不至死啊!

以勢凌人,逼孟達判變,心胸狹隘不救“二叔”!這樣的人會心甘情願的輔佐劉禪嗎?顯然是不可能的!以劉禪的能力,根本就沒有和劉封對抗的資本。要他乖乖的聽話絕無可能!所以,此人必須除之而後安啊!

所以,劉封因為不援救自己的“親二叔”,還丟失了上庸為由,被劉備“含淚”、“痛心”地賜死了……

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不吝賜教!








上善若水36526


劉封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原來是荊州劉表的手下,曉勇善戰,雖武藝不及張飛,關羽等一流武將,但也很厲害。


劉備剛到荊州那會,手上沒多少勢力,而為了抗拒曹操的入侵,發展自己的勢力就很重要。而劉備作為一個外來人,發展勢力會受到當地人的阻止,所以劉備不得不尋找外援。在那時,面對曹操的兵臨城下,荊州分為兩派。一是親近曹操的,如蒯越、蒯良代表的蒯氏,以蔡瑁為首和劉表結親的蔡氏。另外的則是相反,而劉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為當事人的劉備當然不會對親曹的那方有好感,畢竟劉備和曹操可以說是勢如水火。二選一,排除一個,只有一個選擇了那就是和劉氏有聯盟(劉封就可以作為一個橋樑)。而當時的劉備四十多歲的人還沒有後代(畢竟百善孝為先,無後為大),又見劉封剛猛,就收作義子。


而後來劉備卻又處死劉封,這不單單是因為劉封沒有去救關羽這一個原因,但是可以說這是劉封被處死的最後一根導火索。要知道當時劉備的二弟關羽被困麥城,向劉封求救告急,劉封因為誤聽孟達離間挑撥沒有發兵救援,關羽敗死麥城,劉備心裡肯定是不高興,對劉封的見死不救很怨恨。

但處死劉封不僅僅就這唯一的原因,第二個原因是對劉備對劉封不放心。劉備對孟達獨自攻打上庸不安心,派劉封去輔助孟達。可是後來孟達背叛了劉備,而逃到了魏國,之後孟達還寫信要劉封投靠魏國。而作為孟達的副手,劉備也會對劉封有所懷疑。而後又劉封的手下背叛,導致劉封兵敗,劉備就更不放心。你的上司和手下都叛變,你呢?而且劉封的家族寇氏(劉封的親戚)都在魏國的領地,你劉封會不會因情親也背叛呢。



第三個原因是為了確保劉備的親生兒子劉禪能坐上皇位。原來劉備是因為自己沒有兒子,而認劉封為義子的,但是自己後來有了兒子,那就要考慮皇位繼承的問題了,所謂養子肯定沒有親兒子親呀。自己的位子當然也給自己的親生兒子作,那還用說。而按照當時,傳嫡長子不傳庶子,劉封就是阻擋劉禪作皇帝的障礙,必須要除掉。更何況作為兄長的劉封比劉禪的才能要好很多,如果不殺,會後患無窮。諸葛亮就曾對劉備說過:“慮封(劉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種種原因導致劉封死亡。



秋風流月


劉備賜死養子劉封的理由在《三國志》中已經說的非常簡單明瞭:’(劉)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孟)達,又不救(關)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

當然前兩點是表面上的理由,第三點則是實際原由,那麼有沒有第四個理由呢?

一、關羽連呼、劉封不承羽命

《三國志·劉封傳》載:’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襄樊之戰,關羽在圍困襄陽、樊城時,關羽是以劣勢兵力取得空前大勝,其時軍力損耗,師老兵疲,關羽接連發書給劉封、孟達讓其派兵援助。他二人卻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為理由,沒有發兵相助。由此產生了嚴重後果,關羽以疲憊之師應對曹魏源源不斷之援兵,所以關羽被迫調動江陵守軍北上,導致後方空虛。由此為孫權偷襲荊州埋下了禍根。

當時劉備方面的局勢是,劉備自稱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假節鉞’,就是說關羽有代行劉備旨意、掌握生殺和征伐的權力。

劉封則剛被晉升為副軍將軍,是東三郡地區的最高軍政負責人。但他是劉備的養子,所以其在劉備陣營中的地位也比較特殊,但他誤聽孟達挑撥離間之讒言,因私廢公,將軍國大事視為兒戲,後發展到見死不救,難逃其咎。

另外從地理上講,上庸在襄陽的西面,劉封的後方都是蜀漢勢力範圍,沒有後顧之憂,所以說劉封是有能力相助關羽的。

二、欺凌孟達、喪師失地

他倚仗是劉備養子,又是三郡最高領導,平時根本未把孟達放在眼裡,當孟達為避罪叛逃曹魏時,他事前又不能查覺,事後又不能制止申儀的反叛。最後只能戰敗逃亡。劉封身為主將對丟掉上庸三郡,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

從關羽被殺、荊州盡失及上庸三郡叛歸曹魏,以上兩項重罪,劉封都死罪難逃。

三、實際原因

劉封身為劉備養子,桀驁不馴,這時劉備已立劉禪為太子,劉封的地位就非常尷尬,諸葛亮與劉備害怕劉封尾大不掉,剛猛難制,只能賜死了之。

四、或與大意失荊州有關?

俗話說’關羽大意失荊州’,其實際是包括劉備集團決策層之‘大意’。

劉備據荊益,定漢中,正是其全盛時期,及關羽北出樊城,銳意討曹,正應妥選良將,代守南郡,免除關羽之後顧之憂;乃令關羽孤軍無援,卒致敗亡。此其名為關羽’大意’,實則劉備難逃其咎,諸葛亦有其責矣。其決策層不為預籌良策,對東吳未能做出有效的政治外交斡旋,從而導致吳魏聯手。而吳魏可謂傾盡全力,反觀劉備自襄樊之戰始終,持續有一年有餘,卻未給關羽任何方式的援助(誰之責?),坐令關羽父子捐軀,荊州全失?其後不知反省,未聽一句檢討自責,反而一邊倒的將汙水潑向關羽,什麼剛愎自用,驕傲自大,大意失荊州等;劉封之罪全因關羽遇難引起,所以又把劉封拿出來說事,當替罪羊,難道賜死劉封,醉翁之意不在酒,或還有讓劉封背鍋之意?!


手機用戶50902211138


在唐唐看來劉封被殺,表面上是劉備責怪他不救援關羽又逼反孟達。實際上是諸葛亮為了劉禪可以順利繼位,暗示劉備以此來除掉劉封。其實主要問題還不僅僅是劉封的性格,而在劉封原是長沙地方豪族出生。

劉封作死事件前後概述:劉備對孟達,獨自領軍並不是十分信任。所以派劉封名義上支援他實際上去節制他,不久兩人使得上庸等三郡不戰而降,正當這時關羽要求劉封孟達前來援助他。他們二人卻以三郡初降人心不穩為由,拒絕出兵支援。

不久孟達因為劉峰跋扈又因為關羽兵敗身死之後,孟達怕劉備追究便投降魏國。其他二郡立即反叛。劉封逃回到蜀國之後,劉備本來並沒有打算殺死他,只是大臭罵他一頓。但是諸葛亮對此卻反對直接言明要殺他,以防止他日後尾大不掉。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

在諸葛亮看來,長沙豪族在劉備死後會不會依託劉封搞風搞雨。地方豪族一直在被打壓,而劉禪自己是個溫和的人,而且他當時年紀尚幼。肯定不會對劉封採取什麼措施,而劉禪的兩個弟弟又是懦弱無能之輩,再加上劉封在劉禪之前已經在蜀國紮下根基。若是他與諸葛亮唱反調,諸葛亮卻無法處置他。畢竟起碼是劉備名義上的長子,諸葛亮無論做什麼都名不正言不順。

在諸葛亮這種聰明人眼裡,未知的風險若想避免就是直接解決掉。記住諸葛亮是為容錯率極低的人,不允許你犯錯誤,一有錯就諸葛亮像揮淚斬馬謖一般。再捨不得都會除掉的


笑看風雲史


肯定是有關係的,但是我覺得並不是全部原因,(劉封傳)裡面寫的很清楚,劉封剛猛諸葛亮怕劉備百年以後,劉禪控制不了劉封。所以進言勸告劉備早些處理。

再者就是關羽求助他們的時候,沒有救援這個事了劉封的大局觀念屬實有點小。這兩個事情加在一起足夠劉備要賜死他了。


黑格侃侃歷史


劉峰是養子,而且能力不錯,劉備沒有劉禪之前那是無奈,有了劉禪早就想除掉劉峰只是沒有一個理由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