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機,到底在聽誰的話?

你的手机,到底在听谁的话?

你的手機到底在聽誰的話?是你,還是你莫名授權的那些APP?

11月28日,上海市消保委通報關於規範瀏覽器、輸入法、綜合視頻等手機APP涉及個人信息權限的測評結果,問題主要集中在部分應用“所申請的敏感權限存在無實際對應功能”,比如,獵豹瀏覽器默認開通監聽外撥電話、位置信息、發送短信的權限。

授權給APP權限,就相當於給外人家裡的鑰匙,如果手機APP申請的權限超過功能所需,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就可能莫名外洩,甚至還會有其他更嚴重的安全問題。

事實上,絕大多數消費者面對安裝APP時要求開通的權限,總是盡最大的善意去滿足廠家,卻是簽了“不平等條約”,打開攝像頭、閱讀短信、查閱通訊錄內容……

很多時候,消費者開通權限,卻沒有約束APP怎麼去使用這些權限:這次,上海市消保委調查發現:被測手機APP的167項與用戶個人信息密切相關的“敏感權限”中,有25項無實際功能。結果,有的沒的權限,都要申請一遍,反客為主,全面綁架用戶。

前陣子,有一款帶有升降式前置攝像頭的手機,成了檢測流氓APP的利器,也戳破了很多APP偷窺隱私的伎倆,用戶明明沒有自拍,但是攝像頭還會升起來“看你一眼”。就以獵豹來說,明明是個手機瀏覽器,為什麼需要監聽用戶的外撥電話權限?為什麼需要發送短信的權限?

事實上,目前獵豹的大麻煩還不是在國內。由於旗下7款應用被指控廣告欺詐,獵豹移動在紐交所的股價一度大跌32.84%。其中一項重要指控便是獵豹“搶歸因”的作弊:商家推廣APP,需要向廣告推廣公司支付一定安裝費,這就需要知道用戶在安裝之前最後一次點擊來自哪裡,但是一些APP卻惡意發佈代表自己的代碼來賺取安裝費,這就叫“搶歸因”作弊。除此之外,獵豹旗下的7款應用,還被指責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下載安裝APP應用。

不過,獵豹移動稱“指控大都與事實不符”,並將對做出錯誤指控的Kochava公司提起訴訟。

對於獵豹是否存在作弊的問題,有待法律解決,但是國內很多APP在強制綁架用戶、榨取用戶的所有隱私信息。難怪消保委的工作人員稱:目前市場上的APP開發者,全憑覺悟在做,“而且,覺悟高的不多”。

在海外,獵豹移動在面對“商業作弊”指控後,股價劇烈波動;而在國內,面對上海市消保委指責獵豹瀏覽器強迫用戶開通敏感權限的指責,卻傲慢到不屑於參會、解釋,更不要說道歉了。

毛病不能慣著。手機是消費者的,就應該由消費者作主,一些APP強梁霸道地強迫消費者開通用不著的權限,已然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網絡安全法》的有關規定,法律該亮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