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和盧布向美元霸權地位發起挑戰

人民幣和盧布向美元霸權地位發起挑戰

2018年前10個月,莫斯科證券交易所中的人民幣-盧布對互換的交易量幾乎相當於2017年全年互換交易量的1.5倍。這是莫斯科交易所貨幣與衍生品市場董事總經理、理事會成員伊戈爾·馬里奇向記者介紹的。此前俄羅斯和中國達成了擴大盧布和人民幣在雙邊貿易服務中使用範圍的協議。

俄羅斯央行和中國人民銀行早在2014年就已簽訂貨幣互換交易協議,當時文本中的互換交易額度是8150億盧布和1500億元,為期3年。從統計數據來看,試驗獲得成功。按照莫斯科交易所的數據,僅2018年前10個月,人民幣-盧布貨幣對互換的交易量就已經達到9430億盧布。而據中國人民銀行的報告數據,中國銀行間市場購買盧布的人民幣業務量在2018年第三季度增加105.3%,達到49億元人民幣,也比去年同期幾乎增加一倍。互換交易量在增長。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俄中政府總理第二十三次定期會晤結束後稱,2018年中俄貿易額將達到1000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兩國爭取擴大本幣結算就不令人感到驚訝了。這一協議是在俄羅斯政府總理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訪華過程中達成的。

雙方承認,俄羅斯和中國處於美方單邊主義行動的壓力下。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稱,在國際結算中使用本幣將有助於挑戰美元的霸權地位,使本國免受美方的可能施壓。

人民幣和盧布向美元霸權地位發起挑戰

她說:"目前各國的壓力主要來自於美國,美國為了挽回2008年金融危機時量化寬鬆政策的一些操作,迴歸正常的貨幣狀態,美聯儲持續、快速加息縮表,收緊美元,美國貨幣政策的負面溢出效應導致全球流動性收緊,資產價格回落。美國挑起貿易戰,奉行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政策以及減稅財政政策也導致了全球的減稅潮。在此背景下,中俄之間加強貨幣互換非常有必要,尤其對於俄羅斯來說更是非常重要。中俄雙邊貿易合作增強,中俄貨幣互換額度增加,對於防控美聯儲持續加息縮表導致的流動性風險而言非常重要。當然,僅僅靠中俄之間的貨幣互換還不能夠完全解除這樣的風險。"

人民幣和盧布向美元霸權地位發起挑戰

實際上,本幣結算不僅對保證本國免受美聯儲行動的影響來說是必須的。目前俄中之間大多雙邊事務處理仍然以美元進行,最主要的是,它們是通過俄羅斯從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系統開展的。這意味著,美國可能凍結任何交易,甚至完全截斷國家的國際結算通道,而這在伊朗身上已經發生了,而且美國時不時以此威脅俄羅斯。而且現在中國各個銀行出於對西方制裁的擔憂,不斷凍結與俄羅斯訂契約單位的交易。

俄羅斯中央銀行駐華代表弗拉基米爾∙丹尼洛夫表示:"儘管電訊網絡廣泛,本幣結算額增長……但一些中國商業銀行過度解讀了美國對俄羅斯個別企業和個人的制裁。"他說,美國針對被列入"特別指定國民和被封鎖人員名單"(SDN)的自然人的制裁不適用於上述人士任職的法人機構,如果他們在具體金融交易中不代表這些機構的話。但中國銀行往往為了以往萬一,仍然以凍結交易了事。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兩國需要在結算中繞過SWIFT系統,向自有系統過渡。更何況,俄中兩國已經擁有類似系統。在俄羅斯運行的是"金融信息傳輸系統(SPFS)",其中有大約400個參加方,包括銀行、國庫和各大集團。

2015年中國自有的國際支付自有系統--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上線運行。一期有11個地方清算銀行客戶和8個國外清算銀行客戶接入系統;二期於今年春天投產試運行,有另外10家中外資銀行客戶接入該系統。

俄羅斯對外貿易銀行行長伊戈爾∙舒瓦洛夫在俄中政府代表團談判結束後告訴記者,現在莫斯科和北京正在起草雙邊結算協議。他介紹說,俄中兩國可能利用本國自有的類似SWIFT的系統。他指出:"我們理解,這種做法應該有用,它現在應該被寫進協議中。"舒瓦洛夫說,協議可能在今年年底前簽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