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全球變暖的多種因素中,哪種是首要的呢?

提到全球變暖,人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工業汙染或是交通擁擠所導致的。但是,在造成全球變暖的多種因素中,哪種是首要的呢?答案你一定想不到:畜牧業!

造成全球變暖的多種因素中,哪種是首要的呢?

跌破眼鏡的事實

早在2006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便發佈了一份長達400頁的報告:《牲畜的巨大陰影:環境問題與選擇》,揭示了一個雷人的事實:畜牧業是造成氣候暖化的頭號因素。報告指出:“無論是從地方或全球的角度而言,畜牧業都是造成嚴重環境危機最主要的元兇之一。”

此外,很多國家、機構和科學家也證實畜牧業加劇了全球暖化。巴西科技部統計,早在1995年,牲畜排放的甲烷氣約為1千萬噸,其中80%來自牛的排放。若轉換為二氧化碳當量約為23億噸,比1994年能源排放的溫室氣體量24億噸相差無幾。而甲烷,就是一種很強的溫室氣體。

造成全球變暖的多種因素中,哪種是首要的呢?

圖源網絡

這一觀點在剛剛結束的AEIC系列會議-2018年建築、航空城與環境工程國際學術會議(ICCAE 2018)上也有學者提出:“全球約有50%的溫室氣體排放是由牲畜引起的”。

牲畜是全球甲烷排放的最大來源之一,因為牲畜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甲烷。發展中國家與牲畜有關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佔全球牛和其他反芻動物排放量的75%,佔全球家禽和豬排放量的56%。

造成全球變暖的多種因素中,哪種是首要的呢?

ICCAE 2018 會議現場

而畜牧業和我們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那就是:吃肉!進一步說,這件事和中國人的關係還特別大。

2017年全球豬肉產量為11103.4萬噸,豬肉消費量為11058.8萬噸,略低於全球的總產量。而中國去年的豬肉消費量約為5487萬噸,約佔全球豬肉消費量的49.6%。再算下人均,按照中國大陸14億人口計算,那人均消費量約近39.5公斤。

《大西洋月刊》也曾專門刊文:《中國人愛吃肉已經影響了環保進程》,專門點名講了中國人的吃肉問題,他們認為:“中國目前正面臨著一個窘境:如何能在不損害國家扼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變暖的承諾下,滿足人民對肉類激增的需求”。

造成全球變暖的多種因素中,哪種是首要的呢?

圖源網絡

吃肉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全球變暖,這個道理不難理解:按照金字塔形狀的食物鏈,人類是站在金字塔的最頂端的,人要吃豬牛羊肉,就得養活這些牲畜,而這就需要佔用大量資源。

比如養牲畜需要場地,場地不夠就得砍伐森林,森林一少,溫室效應就會加劇;同時,養牲畜需要喂糧食,比如說大豆就是牛的主要飼料,牲畜越多,需要的糧食就越多,這個循環就又繞回去了—種植越多的糧食,就要佔用越多的耕地,耕地面積不夠,還得砍伐森林。

再說,動物本身也會產生碳排放,比如牛有四個胃,牛打出的嗝兒裡面,就包含了甲烷。總之,畜牧業擴張帶來的結果就是,全球變暖問題越來越嚴重。

造成全球變暖的多種因素中,哪種是首要的呢?

圖源網絡

當然,為了環保少吃肉估計是很難做到的,但也許我們能從科技的角度出發,找到一些解決方案,比如說,用“人造肉”來代替傳統肉類。

毫無疑問,“人造肉”是如今西方世界的一大熱點,從學者、媒體,到商業大亨,都在密切關注這個行業。據美國《科學》雜誌報道:“人造肉”很快就會出現在美國人的餐桌上。

實際上,人造肉的技術,在2013年就實現了,當時,一片人造肉的造價是33萬美元,這顯然不是普通人吃得起的。不過,到了2015年,人造肉的造價就降到了11美元。

造成全球變暖的多種因素中,哪種是首要的呢?

圖源網絡

《福布斯》雜誌預測,到2022年左右,人造肉就會大量進入市場,和赫拉利在《今日簡史》裡說的一樣:“10年內,人造肉的價格就會比傳統肉類還低”,這個觀點也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院NAS的認同。

雖說中國肉類消費的總量,是美國的兩倍,但按人均算下來,我們的人均吃肉量,只有美國人的一半,沒道理人家吃了這麼多年肉,到咱們這兒,就不讓吃了。但是,肉類消費量的激增,確實加劇了全球變暖的問題,也需要正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