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達姆是如何一步步把富裕的伊拉克帶入絕路的?

孤客生


一場兩伊戰爭,動搖了薩達姆的統治根基,但尚能續命,老薩執政到至少2011年阿拉伯之春也沒什麼問題,畢竟產油大國,恢復個三五年,老百姓日子還會過得不錯。

結果2年不到,老薩又出兵滅掉了科威特,結果招來了美國領導的海灣戰爭,一頓狠揍後,被趕回了伊拉克,從此,伊拉克被經濟封鎖、制裁了10多年,老薩民心盡失,2003年,伊拉克戰爭,甚至連最核心的共和國衛隊也不戰而逃,老薩很輕易地就倒了臺。

基本上,海灣戰爭,就算是決定了老薩的命運。

1979年,已經大權在握多年的薩達姆一腳踢開自己的堂哥、執政十多年的伊拉克總統貝克爾,自己當了伊拉克的一把手。

薩達姆的權力其實說白了也主要來源於貝克爾的信任和提拔,貝克爾1968年剛上臺,就任命薩達姆擔任安全部長,第二年就成為復興黨的二把手,經過10年的經營,薩達姆逐漸將伊拉克的黨政軍特等強力系統都籠絡在自己的圈子裡。

伊拉克是個天生就不太平的國家,什葉派勢力最大,遜尼派和庫爾德人依次次之,而執政黨復興黨主要是遜尼派,薩達姆也是遜尼派,在復興黨的執政下,伊拉克的局勢不斷惡化,而溫和的貝克爾顯然難以應對國內的危機。

於是,老薩的時代來了。

老薩的總統位置還沒坐熱,隔壁鄰居伊朗猛然間風雲突變,換了人間。

1979年4月,持續了2000多年的伊朗君主制,被霍梅尼領導的宗教革命給推翻了。

伊朗幾千萬民眾,主要為什葉派,掌權的也是什葉派,霍梅尼掌權後,伊拉克長期受壓制的什葉派迅速向伊朗暗送秋波,薩達姆的政權處於危機中。

霍梅尼在革命勝利後,致力於將宗教革命輸出,而伊拉克是中東地區少數幾個什葉派人口占多數的國家,又是鄰國,自然是霍梅尼首要爭取對象。

此外,兩國間還有諸如領土、地緣等複雜的矛盾,並迅速擴大。

薩達姆野心勃勃,看著強大的伊拉克軍隊,成為阿拉伯英雄、中東霸主的野心不斷膨脹,他決心以戰爭一勞永逸地解決和伊朗的問題,趁伊朗革命之初實力脆弱,一舉擊敗伊朗。

於是,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軍隊突襲伊朗,兩伊戰爭爆發。

這場戰爭非常有名,大多數小夥伴應該都瞭解,這裡就不多陳述了,反正這是一場兩敗俱傷也極其愚蠢到家的沒有意義的戰爭,除了世界上的各大軍火賣家發了財,這2個大石油販子都損失慘重,損失了上百萬人口,經濟損失幾千億美元。

說它愚蠢,那就是拿著高價買來的武器打原始戰爭,為了展現宗教勇氣,宗教領袖一聲令下,無數狂熱的伊朗人爭先恐後地去踩雷場,以自己的身體去清除雷場,為伊朗軍隊開路。

說它沒有意義,雙方打了幾年陷入僵持後,就沒完沒了地襲擊波斯灣上的對方乃至其他國家的油輪、商船,去襲擊對方的城市,除了傷亡節節高,沒有任何意義。

打完兩伊戰爭,薩達姆發現,沒錢了,於是把目光瞄準了超級有錢但又弱小的科威特,“劫富濟貧”的目的之下,他決定要亡了的科威特的國。

中東地區的石油基本上就是從高處向低處傾斜,波斯灣沿岸和海里,地勢比較低,所以中東地區的石油主要在波斯灣沿岸,而約旦敘利亞等國幾乎就沒什麼石油,而科威特就是油田特別是大油田特別多,1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卻擁有全世界十分之一的石油資源,100多萬本國人口,簡直是生來就過著富足的生活。

這麼有錢的鄰居,不滅了它,老薩覺得簡直對不起自己的千秋大業。

1990年8月1日,兩國最後一次談判破裂,第二天,十多萬伊拉克軍隊就佔領了科威特。

然後麼,也沒什麼然後了,之後的歲月,留給老薩的只有數不完的惆悵和憤怒。

直到他以英雄的形象在絞刑架上謝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