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每年消耗的煤、天然氣和石油,是不是越用越少?這些資源的數量是固定的嗎?

王躍法3


簡述: 總數量不變,燃燒的是“分子結構式”,即“能”量。“能”即元素形態轉變(表現)的過程。

俗語: 物資沒少,元素顆粒的排列(陣列)方式變了。

舉例: 汽球爆了,你聽到了聲音(能量),但汽球物資總量的體積沒變。

原理:元素震盪(熱能)使元素組成的分子結構(質量)破裂,迴歸為元素顆粒並由震盪(熱能)的“力”重組元素陣列(燃燒後的物資形態),但分子結構式(質量)無法回覆。所以,煤越用越少,但元素總數量是固定的。

注:分子結構式是元素依元素屬性在特定環境中的排列方式,公式變質量變,但數量不變。

例如:棉花樹從大地中提取相應元素,依棉花的分子公式對元素進行編輯,生成分子結構式的表現形式-棉絮。棉絮經其它元素震盪(熱能)使棉絮的分子結構(質量)破裂,釋放分子結構式(能量),迴歸為元素顆粒並由震盪(熱能)的“力”重組元素陣列(燃燒後的物資形態),然後重溶大地由下一個種子(植腦)再次提取並編輯。


人腦機器人總工程師


首先回答題主的第一個問題,按照當前的使用方式,這些能源的確呈現了越來越少的趨勢。

但是這並不等於這些能源就不會再生了。儘管我們習慣性的叫這些能源不可再生。然而事實上,這些能源一直在再生。比如那些沼澤內部就在進行著大量的化學反應,為這些能源的再生做準備。

所以,地球的化石能源並非總量固定,如果沒有人類的消耗,那麼這個能源數量會原來越多。但是可惜的是,自從人類出現之後,人類對能源的開採大大超過了這些能源的誕生速度,於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化石能源危機。

不過話說回來,曾經有學者提出一種理論,就是化石能源永遠無法用完,原因並不是說化石能源是無窮的額,而是說,隨著時間的推進,化石能源越來越難開採,最後成本高的嚇人,使得人們最後不得不投向新能源技術的開發,於是出現了新能源。


李雷博士


這些能源叫一次能原,理論上講它是不可再生能源也對也不對:實際上地球每天每月每年都在變化,一些生物在死亡後又變成新的能源材料參與反應,只不過也需要漫長的時間罷了,另外可見能源消費的確巨大,地球人類可探知能源儲備遠達不到需求,在這個意義上講是用一點少一點!但新能源開發會越來越快,總能在動態平衡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