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影視寒冬”已至,創作者們該如何面對?

包不靚


影視寒冬是不可能的,但是電影荒隨時會出現。

在一個有市場的地方,電影不會被寒冷凍住,有穿鞋的就會有賣鞋的,頂多就是每個人品味不一樣,但是中國的電影都這麼多年了,都是以爛片為主,好片間接性出沒,時常電影愛好者前半年等電影,後半年看爛片,這種電影荒,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中國不缺拍電影,寫劇本的人才,缺的是會看電影的人。

這個世界為什麼會有爛片?要麼是導演能力不夠,要麼還是那句話,有市場!粉絲電影、綜藝電影、流量電影,尤其是粉絲電影,那些捧這部電影的人只是想看看自己喜歡的明星換一個造型,說不同的話是怎樣一種感覺,而不是看一部完整的電影。

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只能坐等電影界的自我改良,就好比曾經出現的新文化運動。或者是等待相關政策的完善,有利於電影發展的制度的形成了。


由子茶


中國正在快速步入冬。當下影視行業的冬天也是不期而遇了!

稅務地震、天價合同、劇組停擺、市值蒸發、撤資與退貨現象頻現......不言自明,一股寒潮席捲影視行業。

這是黎明前的黑暗,還是漫漫寒夜的開始?無我們無人能夠回答。但無法預知,但不代表著著無所作為,如果走出困局是目的,那麼看清困局就是先決條件!

凡事都有兩面性,為什了影響來寒冬?追根溯源也來自於自身的不夠充實,有些人是大眾臉充胖子,一味地湧入影視行業企圖分一杯羹!但最終帶給行業的是更多的爛片和魚龍混雜。沒有人能說對與不對,這是中國電影行業走向成熟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

打鐵還需自身強,所以在遇到寒冬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冷靜下來,仔細的思考和回顧以往自己和前輩們拍攝作品,不斷的學習和反思。資本可以僱傭優秀的團隊為你創作,但電影真正內在的東西是用再多的錢都無法夠賣的。

現在的寒冬也只是一時的,正如中國由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一樣!同樣是長路漫漫,需要我們鼓足勇氣,保持好的心情,靜下心來,不斷的充實自己!

最後用一句詩來和大家共勉“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從苦寒來”。





混剪小哥


找我個人看來,是的,影視寒冬已經來了,能不能熬過去,就看這個冬天了,熬過去了就可以分蛋糕了。在當今這個社會,網絡發達的時代,什麼樣的電影都有,就中國近期的影視真的出現了很多雜質。我個人覺得,近期的電影不如90年代了,這是為什麼了?

也許是那一批演員已經息影了,但是也不是說,年輕一代沒有好演員。確實年輕一代演員也有浮誇的,當然少不了導演的決策失誤了,還有就是特效,也就是所謂的三毛錢特效了。這些種種原因,造就了影視寒冬的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