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年末“排名战”白热化 债基或成“胜负手”

年关将至,公募基金“排名战”进入白热化阶段。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市场行情整体不佳,业绩排名的影响有所弱化,规模排名的重要性有所提升。在货币基金监管加强的背景下,债券基金或成为规模冲刺的“胜负手”。

收益排名弱化

以往每逢年末,业绩排名往往是各家基金公司争夺最为激烈的榜单。不过,由于市场环境不佳,今年能取得正收益的股票型基金寥寥,该项排名的参考价值有所弱化。相关统计显示,截至11月29日,在全部1163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中,仅有54只未亏损,正收益产品不足1%。

“相关产品明年能否进入银行、券商等机构产品名单,业绩因素很重要。”沪上某私募基金投资分析师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但今年权益市场整体表现不理想,很多股票型基金都出现回撤,同时波动率很大。部分进行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波动水平,甚至可能不如一些仓位不高甚至空仓的产品。在当前大环境下,业绩排名或并不能完全体现今年股票型基金的管理水平。”

债基成冲规模“利器”

过去一段时期,货币基金一直是公募年末进行规模冲刺的“吸金利器”。不过,随着去年监管层取消第三方评级机构对货币基金规模排名的披露工作,淡化货币基金规模后,公募基金借助货币基金冲刺规模的现象今年明显减少。

与此同时,债券基金成为近期发行市场上的绝对主力。数据显示,截至11月29日,11月以来成立的新基金共137只,债券基金共66只,占比过半。同时,在发行总份额超过10亿份的18只基金中,债券基金达15只。其中,广发中债1-3年国开债指数基金A发行份额达213亿份;国联安增裕、国联安增富一年定开债发行份额均超50亿份。此外,在即将发行的15只基金中,债券基金也超半数。其中,短债类品种占比最高,包括银华安丰中短期政策性金融债、国富恒嘉短债等。

事实上,债券基金今年以来一直备受基金公司和投资者青睐。数据显示,今年共有31只基金成立规模超过50亿元,其中债券型达13只;成立规模在20亿元至50亿元区间的基金数量有60只,其中债券型37只、混合型18只。“今年权益市场下行,大部分股票型基金未能取得正收益,导致此前权益类基金的发行面临一些困难。因此,在年底冲刺规模排名时,发行股票型基金并非明智之举。”上述私募基金投资分析师表示,“与此同时,除监管因素外,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在下行,部分货币基金近期规模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在今年债市走牛、中短债基金行情尤其引人关注的背景下,债券基金成为今年公募‘规模战’的‘胜负手’。”

“中短债基金是近期市场热度较高的品种,目前风险收益比相对较高。”上海明汯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投资总监裘慧明也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投资周期不足一年、甚至只有几个月的中短债,潜在风险较低。同时,股市行情很差,货币基金需求旺盛导致收益率下行,股票型基金和货币基金吸引力均有所降低。”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2016年上半年以来的最低点。同时,中国股票市场对负面消息变得不大敏感。”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亚太区股票主管叶勇俊、香港股票主管李智颖表示,“不论从绝对或相对的角度看,中国股票的估值偏低,一旦市场情绪转好,股市会迅速有所反应。”“短中期,银行股投资度较高。目前银行股并不昂贵,股息收益率具有相当吸引力。同时,银行拨备前利润增长很好,注销坏账及增加拨备有利于增长前景。在主要银行资本水平充裕的背景下,未来数年的股息收益都将稳定。基于银行资金成本减少、手续费收入改善,加之资产质素稳定,贷款增长较预期理想及净利息差改善,预期银行未来几个季度的盈利将高于市场共识。”叶勇俊、李智颖进一步指出,“此外,在互联网领域中,电商股的盈利阴霾明年将加快渐散。随着实际情况与市场预测盈利及估值回归一致,互联网行业的风险回报率开始改善。但今年是中国互联网股艰难的一年,未来一到两个季度,行业依然会面对宏观及监管的挑战。”

本文源自上海金融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