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必然会成长出世界级的软件企业

11月29日,中国领先的企业级大数据+AI产品与技术提供商百分点,召开以“无界智能”为主题的新产品暨E轮融资发布会,正式宣布完成由中央企业发起设立的市场化基金领投的5亿人民币E轮融资。在会上,百分点董事长兼CEO、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实践教授苏萌博士做了“无界智能”的主题演讲。

中国必然会成长出世界级的软件企业

在DT时代,中国必然会成长出世界级的软件企业

当前科技领域形势如何?从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来看,据普华永道2018全球创新1000强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榜的中国上市公司的总研发投入为758亿美元,相比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尚有较大差距。从资本流向上看,据德勤与投中信息于2017年联合发布的《中美独角兽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企业服务类独角兽共有41家,其中美国占据了29家,而中国则仅有8家。中国的资本重点流向了ToC和应用领域,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则主要流向了ToB和基础技术领域。苏萌认为,只有正在涌现的新生代企业级信息技术才能真正助推各行各业跨越科技巨头垄断下形成的智能鸿沟,实现跨界的普惠智能,中国的软件公司有着巨大的机会。

在过去的IT时代,中国一直没有诞生世界级的软件巨头。苏萌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市场没有给中国软件企业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国外的科技巨头比我们早启动了很多年,具有压倒性的先发优势,中国的企业不得不走向了以人力外包为主的商业模式,很难研发和沉淀自己的产品。其次,过去缺乏核心技术、人才和资本。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和全世界的顶尖软件人才都聚集在美国,成就了硅谷。同时,IT时代中国的资本也比较少关注企业级信息技术领域。

我们错过了IT时代,但不会再错过DT时代。IT时代做的是信息化和流程化的系统,而DT时代是打破了业务系统独立的烟囱,基于数据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应用。进入DT时代,我们终于有机会和国外的巨头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给予了我们难得的机遇。

同时,苏萌认为在DT时代中国也具备了四大优势:

第一,我国的海量数据和巨大市场应用规模优势。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应用需要海量的数据,需要在应用场景中快速迭代。举个例子,我们在人脸识别领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脸数据的积累和人脸识别应用场景的广泛普及。

第二,“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国际市场的机遇。伟大的企业都是在有足够容量的海外新兴市场中成长起来的,更广阔的市场意味着规模效应带来的低成本和高收益。

第三,人才和技术优势。到目前为止,中国在C端市场出现了很多国际一流的企业,在应用技术领域有了很多积累,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同时开源运动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和帮助。

第四,资本的支持。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离不开资本的支持,现在资本已经更多地投入到企业级信息技术领域。据创业邦发布的《2017中国企业服务趋势报告》显示,从2011年到2015年,中国企业服务市场获得的投融资总额增长了约6.2倍。在2016年和2017年,中国企业服务市场投融资事件的数量也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

苏萌认为,由于DT时代的机遇和四个优势,中国必然会成长出世界级的软件企业。

推动无界融合,实现无界智能

DT时代软件企业是要帮助客户跨越智能的鸿沟,做智能的应用,沿着这个方向,最终的目标就是无界智能。苏萌认为无界智能是普惠的智能,就是赋能传统行业,打破智能的行业界限,让各行各业都拥有智能的能力,而不是局限于科技巨头。

这需要软件企业与各行各业的客户一起,通过技术、数据和业务场景的无界融合,才能够实现。

技术融合:单丝不线,孤掌难鸣。目前的智能产品都是多种技术融会贯通的产物,包括无人驾驶汽车、智能音箱、翻译机等等。随着应用需求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贴近线下生活,多种技术的无界融合运用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范式。我们很难区分哪个是大数据应用、哪个是AI应用;哪个是云计算应用、哪个是边缘计算应用。而且,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技术融合发生。单个的技术将难以满足业务需求,只有融合的技术才是未来。

数据融合: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DT时代,数据是一种生产资料。如果不做数据的融合,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出现数据的偏见、智能的歧视。苏萌认为,数据的融合是打破业务系统的烟囱做多元异构数据的融合;是大、小数据的融合;是内、外部数据的融合;是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融合。数据的融合,能洞见真相避免偏见,能明智决策避免武断。

场景融合:合则强,孤则弱。苏萌认为,技术的融合和数据的融合,会更进一步推动业务场景的融合。科技巨头通过并购和自身研发,提供商业行为全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同时给客户和消费者带来更大的价值。苏萌认为,场景的融合不仅是横向的,更是纵向的,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的融合可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DT时代,孤立的业务场景是不智能的,是弱小的,将会被淘汰。

随着技术、数据和场景的融合,展望数据智能的未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也将实现无界融合。苏萌将其定义为“数字现实”,并解释了主要原因:

在量子信息中,有一条“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它可以保证量子比特无法被精确复制。假设用量子信息技术来储存一个文件,当复制它的时候,原来的拷贝就会被破坏掉。量子不可克隆定理保证了数字世界信息的唯一性。现在,人们尝试用比特币、区块链这样的技术来模拟这种唯一性,但这些技术是复杂而低效的。一旦量子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我们将利用物理规律来保障信息的唯一性。这种技术是本质性的,是瞬时完成的,而不像区块链那样高延时低并发。

物质的唯一性是容易理解的,物质有数量的限制,只能被转移或摧毁,需要经过一个生产的过程而不会凭空出现,因此具有了价值。同样的,每一个量子版本的信息也需要经过生产的过程而不会凭空出现。如果我们用量子信息技术生产了一万套软件,那全世界就只有这一万套,每一个拷贝都是唯一存在的,不会有盗版。这一万套量子版本的软件产品可以像物质一样被生产、保护、交换和销毁,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瞬时传送到任何地方。也就是说,信息具备并超越了物质的特性。

可以预见,在未来我们既可以使用现有的经典信息技术去大量复制粘贴信息,继续享受互联网海量传播的便利;也可以使用量子信息技术生产唯一的不可复制的信息,保证这些信息的价值。

到那时,数据作为生产资料的地位将更加巩固,信息产业的运作模式将彻底改变,整个社会的生产关系都将为此而重塑。到那时,数据将不只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更是现实世界存在的方式。到那时,人们将不再谈论“数字孪生”这个二分法的概念,而是看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无界融合,看到“数字现实”时代的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