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歷史上的瑞士很少受到戰爭波及,是什麼原因?

sgill-理


這是因為瑞士奉行所謂的中立政策,而且得到了國際認同。

什麼是中立國呢?中立國指在發生武裝衝突時,對交戰的任何一方都不採取敵對行動的國家。中立國,有戰時中立國和永久中立國兩種,瑞士屬於後者。中立國是受國際法和條約保護的,攻打中立國,是觸犯國際法的,一戰德國威廉二世,就是因為攻打了中立國比利時,把自己弄成了戰犯。國際上目前公認的中立國有瑞士、奧地利、瑞典、芬蘭 、愛爾蘭、哥斯達黎加、土庫曼斯坦。


瑞士是如何走向中立國的呢?

1291年8月1日,瑞士獨立,它在1515年和法國打了一戰,結果大敗,於是開始審視周邊環境,調整對外國策,奉行中立。因為瑞士國土狹小,周邊大國強國林立,自己夾在中間,誰都得罪不起。尤其是拿破崙倒臺以後,為了掣肘法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特意推動了瑞士的永久中立進程,好讓瑞士這一片變成緩衝地帶。在1907年《海牙公約》裡,還特地註明了它中立國的地位。

但是,光靠條約,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靠本身硬。瑞士全民皆兵,是全民義務兵役,適齡公民,每年都得接受三週軍事訓練。多山環境,為自己創造了天然的屏障,而且,瑞士還修築了大量永久性防衛工事和要塞,不是有很多人都說過,很多山,都掏空了。這些,都讓想動他念頭的國家得三思而後行。


還有,瑞士的永久中立國,不是我們想的那麼單純,它滑得很。就比如二戰,希特勒不動它,就是因為瑞士充當了納粹洗錢斂財工具,給納粹充當了財富保管員的角色。二戰時期,大量被迫害的猶太人的財富就是在它手裡被吞沒的。瑞士還為納粹等法西斯國家提供了軍事通行、補給這些便利,還積極配合納粹的迫害猶太人的行動,把大量企圖逃往瑞士的猶太人交給納粹德國。瑞士還有一款防空炮,賣給德國呢,大量精密設備零件也出口德國……這些對納粹的妥協逢迎,也是它二戰,沒被希特勒收拾的原因,留著它,比打掉強。


另外,瑞士,主體人群,其實是德意志人。這下你就知道為啥世界大戰打不到它頭上了吧。


那年那兔這些事


1、瑞士雖小但是十分強。

瑞士軍刀和手錶世界聞名,同時它也是世界著名軍火出口國。軍事工業強悍,軍隊實力一流。自中世紀以來,瑞士人一向以驍勇善戰聞名。瑞士僱傭軍和梵蒂岡的教皇瑞士衛隊可見一斑。同時由於是小國,其奉行和韓國類似的全民兵役制度。

2、瑞士國防意識極強。

納粹崛起之後,瑞士第一個認識到其威脅,幾乎將瑞士重要節點的山地掏空,修建要塞。這些要塞是日本關東軍要塞和我朝鮮戰爭坑道這樣簡陋的掩體所不能比擬的,這是一系列現代化軍事堡壘,內部裝備有大量機械傳動火炮和軍火。交通、生活、軍事儲備、通信技術都處在世界一流水準,儲存了可用半年以上的物資。

3、瑞士多山,易守難攻。

介於此,瑞士二戰幾乎在所有橋樑和山地公路下都埋設了炸藥,一旦開戰全部炸燬。

4、瑞士主動向希特勒妥協。

為了防止希特勒進攻,瑞士除了強化國防之外,對納粹進行了一些妥協。比如出口精密工業產品、軍工產品、重要軍事戰略物資、允許德意通行等等。

5、作為和世界其他各國的一箇中立交流點,瑞士的存在自有其作用,比如資金流轉。

6、瑞士國力有限,且對各國來說除了夾在德意之間,並不是十分重要的戰略節點,其進攻能力有限並沒有實質威脅。

對於其他國家來說,瑞士就是一塊外面包了一層岩石一層鋼鐵的硬骨頭。吃下它沒什麼太大用處,卻容易把牙給崩了。

就二戰來說,德國傾盡全力,也難保在半年內能拿下瑞士,而且傷亡、損耗難以計算。這對於希特勒而言無疑得不償失。


天眼觀世界


我覺得有以下幾種原因。僅代表個人觀點。

第一,意大利,法國,德國開戰,瑞士不是交通要道和兵家必爭之地全是山區,交通還不好,

第二,瑞士政府早就通告過了我們保持中立,政治和軍事都中立。而且瑞士的銀行業非常發達,任何國家都可以申請貸款。這也是一個原因吧。

第三,幾個老虎再打架,會在乎一頭狼麼,因為這不是一個等級的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