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精心挑選的姜維,後期真的不堪一擊嗎?

談文論史


姜維九伐中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一位極致的理想主義者。他繼承諸葛亮的遺願:一心想要匡扶漢室,還於舊都。

不斷用兵,造成蜀漢更加過疲民弊。不堪重負。這可能是大夥兒對姜維最大的槽點。加之沒有什麼戰果。更加加深了朝中大臣對姜維的不滿。

姜維本是降將,在蜀漢沒有任何自己的勢力。雖身居高位,但處處收到掣肘和排擠。費禕在時就不支持他北伐。不給糧草。

費禕死後,宦官黃皓把持朝政。處處排擠姜維。加上大臣諸葛瞻對姜維也極度不滿。想要上書劉禪,將姜維免職。姜維只得屯兵沓中。以避其禍。

可見姜維後期在蜀漢的處境是多麼艱難。即便如此,姜維依然執著於他的目標,也是諸葛亮的目標。一個跟他本來沒什麼關係的目標。

公元263年,曹魏司馬昭率20萬大軍兵分三路伐蜀。姜維靠著自己軍事才能,穿過鄧艾包圍圈,閃轉騰挪,繞開諸葛緒,進入劍閣。

將魏軍主力10萬餘人阻擋於劍閣。令其動彈不得,魏軍將領鍾會幾乎都要退兵了,卻不料鄧艾出奇兵,偷渡陰平,取江油,攻綿竹,兵臨成都城下,劉禪開城投降。

消息傳到姜維那裡,姜維痛心疾首。戰士也紛紛拔劍砍石,表達了憤怒與惋惜。即便劉禪宣佈投降。但姜維卻暗暗發誓,要使蜀漢復立。

憑藉他的才能,離間了鍾會和鄧艾。又策反鍾會自立為王。給劉禪的密報中也說: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終因鍾會心慈手軟,不忍殺手下部將,反被部將所殺。姜維眼見覆國無望,隨即拔劍自刎。妻兒也被亂軍所殺。甚是悽慘。自此,姜維死,蜀漢亡。

姜維身上那種近於死板的執著,使他在這個充滿了爾虞我詐和背叛的後三國時期成為一股清流。也正是他身上最為閃光的地方。

雖不能至,然一直心嚮往之。

故而,並非他不堪一擊,也並非諸葛亮所託非人,而是蜀漢的民生凋敝,加之時運不濟,攤上這麼個皇帝和這麼一幫大臣。回天乏術。


胸毛哥在現場


不堪一擊談不上,姜維算得上是蜀漢後勤最傑出的軍事將領,在蔣琬費禕主政期間,多次組織小規模北伐,費禕死後,姜維掌握了蜀漢軍隊,開始大規模的向曹操用兵,跟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都有交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有十次,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據不克四次,大敗一次,但是在戰略上絲毫沒有改變蜀弱魏強的局面,十年征戰依然是寸土未得,經年累月的窮兵黷武,也給蜀漢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把蜀漢政權拖進了連年戰爭的深淵。尤其是蜀漢末期,姜維不顧蜀弱魏強的客觀事實,放棄自魏延以來一直採取的”實兵據守,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戰略,異想天開的想把魏軍放進漢中進行圍殲,結果導致鍾會輕而易舉的奪取了漢中,使得益州門戶大開,鄧艾輕而易舉的偷渡了陰平。

從這些事實來看,姜維雖然說不上不堪一擊,但是軍事能力的確有明顯的不足,蔣琬費禕主政時代,一直都嚴格限制姜維的軍事行動,使得姜維多次出征都兵不滿萬,還是有一定道理的,跟魏延,王平相比,姜維的軍事能力顯得稍有差距,魏延是劉備那個大爭時代鍛煉出來的名將,一生鮮有敗績,在入川,奪取漢中以及諸葛亮的北伐戰爭中都有非常不錯的戰績,曾經“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耀,雍州刺史郭淮,斬甲首三千,獲玄鎧五千領”,堪稱劉備死後蜀漢40餘年間最大的軍事勝利。



狼的影子319


“諸葛亮精心挑選的姜維,後期真的不堪一擊嗎?”這個問題似乎沒有根據吧?我一直認為,姜維不是帥才。只是與蜀漢其他將領比,他也算是矮個裡面的“高個”吧。又是諸葛亮看好的人,而掌握朝廷大權及各個機要位置的,又都是諸葛亮一手提拔的親信“相府屬吏”。諸葛亮的核心班子,都是一些文人,自己也不會培養武將,也不知道誰的能耐大。既然是主人看好的人,當然也只能是他們需要依靠、重用的。所以,不管姜維有多大能耐,都是必須用的。

姜維的為人非常正派,既不斂財,也不養妾,人品一流。但人品好,並不代表能力就很強。我個人的認為,他的能力不足以為帥。但是,獨當一面大將的能力,還是很優秀的。除了打不過鄧艾,對其他人還是互有勝負的。而且,忠心也是不用質疑的。一個武將,“窮兵黷武”是他們的天職。這一點上,我認為不應該對他求全責備。戰略上的思維,他甚至不如蔣琬這個文人。也正因為他不是帥才,考慮的當然就不會有那麼全面,這也是情有可原的!

很多人認為姜維是諸葛亮的學生,諸葛亮把他的一生本領都交給了姜維。我找了很多各種關於三國的史料,都沒有諸葛亮將“畢生所學傳給姜維”的記載。所以,姜維跟著他學了他的一些風格、受了他一定的影響是有可能的。但要說姜維是諸葛亮的徒弟,那就缺乏證據!再者,諸葛亮自己的兒子、孫子,雖然忠勇可嘉,可都沒有成大器!如果諸葛瞻的老爸不是蜀漢丞相,我不認為憑諸葛瞻的才能,可以爬到那個高位上!至於姜維,就此北伐,也是勝負參半,對鍾會雖然丟了漢中,卻應該算是守住了劍閣的。並沒有如題所說的“後期真的不堪一擊”!


傲視蒼穹39


劉備偏安一隅,恢復漢室只是喊喊口號、刷刷存在而已,如果劉備真心恢復漢室不可能借關羽的死怒髮衝冠,漢室的根在北方,和東吳死纏爛打是哪門子漢室。恢復漢室是大江大河的氣勢,姜維不過是溪流中的一條小魚,蜀國的苟延殘喘決定了姜維的格調,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諸葛亮、姜維只能困死在恢復漢室的路上!


手機用戶23255590438


姜維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

姜維的結局和歷史上大多數名將名臣同出一轍,歷史上名留青史者又有幾人是善始善終的,細究之都是功過三分。

這與歷史環境,倫理道德,處事理念是息息相關的,他們都是儒家思想的受益者,同時也是儒家思想的受害者。極度的忠君,三綱五常的忠實簇擁。

所以一些在現在看來變下思維就能解決的問題,他們是用命去掙,掙不得慷慨赴死。

因為他們是寧折不彎的,總之姜維是無愧名將重臣的,理解他們的理念!


支持正能量從小做起


姜維是廷遲了蜀國的滅亡,不然蜀國早就領盒飯了。


小孩378


諸葛亮用人和劉備的差距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黑水河爵士_波隆


沒有姜維 蜀國早就滅亡了


順子說生活


姜維的母親還在魏國手中,姜維在三國後期是一個很有軍世才幹的獎領,因為有他,蜀國才得以在諸葛亮死後可以抵抗住幾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