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有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嗎?

不立而立


資管新規的發佈,明確理財產品不能保本保息,因此理論上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是沒有的。但是,理論和實際並不一樣,列舉一二:


1、國債:不知道購買國債的朋友有沒有留意過國債的宣傳用語,以前是“購買國債,利國利民”,如今是“購買國債,安全理財”。發行國債的初衷是為一些政府項目募集資金,可以說是為國家做建設;而現在國債更是被當做一種安全的理財產品。我想沒有人會反對國債保本保息吧。


2、結構性理財(存款):資管新規發佈後,結構性存款就呈現爆炸性增長。首先,合同明確承諾保本(和資管新規明顯衝突);其次,慢慢的衍化後,結構性理財的說法淡出視野,結構性存款這個詞大行其道。有興趣的可以去了解銀行對結構性理財(存款)的宣傳,看看是否保本保息。


理財,私行說點直白話。誠邀您的關注


私行小學徒


保本保息在財富管理行業中屬於違規的說法,現在只能說預期收益。

我們經常接觸主要的理財品種如下:

❤銀行 年化收益3-5%,也有一些信託但收益比其他渠道要低不少。

❤保險。重保障,也有分紅型的產品,但論收益比不上其他的,買保險就是買保障,其他的不重要。

❤信託。年化收益7-9%。信託公司,三方平臺和其他渠道有售。安全係數高,但現在也打破剛兌。重項目。

❤私募基金。年化收益8-10%。品類多,多樣化充分,屬於信託的重點替代品,但要尤其注意交易結構,管理人實力等,有好公司,也有出風險的公司。

❤債券,收益權,定向融資產品。年化收益8-10%。由於私募基金現在受管控的很厲害,所以說項目找了一些其他的通道,但是本質上是大同小異的。要注意項目,公司實力,注意道德風險。

❤交易型產品。股票,期權,期貨,外匯等。

要看歷史業績。我就做過每年翻倍的產品,整體風險可控,一定要有止損。

❤幣圈。小玩怡情,大玩傷財。



有象財經


有的。平安集團的陸金所裡邊有幾款產品是保本保息的,比如保尊寶。


溫導


不知退出沒有50萬理財,我只收本錢,不為利息。


用李志良


正規金融公司都不敢明面上說保本保息,雖然有的風控可以做到保本保息


cc大白楊


政信債就是,PPP項目,靠譜。


不專注的理財小咖


保險,雖然利率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