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曾入侵沙俄,都是因為天氣原因導致失敗的嗎?

黃乃林


大洲認為回答這個問題先來看一下當時的戰爭背景和戰爭意圖,也就是拿破崙和希特勒對俄發動戰爭究竟是想得到什麼。

第一,當時的法蘭西帝國雖然先後五次取得了對歐洲反法同盟的勝利,但英國卻始終未屈服於法蘭西的統治,而拿破崙派遣的法蘭西聯合艦隊又在特拉法加海戰中敗給英國,導致英國成為了制海權的實際控制者。如果不能在不列顛島登錄就等於永遠無法征服英國,因此,拿破崙決定採取經濟封鎖的方式,斷絕歐洲大陸與英國的商業往來,迫使英國屈服。作為這套大陸封鎖體系中重要一環的沙皇俄國為了自身利益拒不執行,也就成為了拿破崙對其發動戰爭的主要因素。其實當時的法國已經在出現下坡的徵兆,西班牙等國國內也都已經出現了反法的浪潮,但是由於拿破崙強大的征服慾望和過分的自信,仍然選擇了集結40個步兵師,25個騎兵師,共計60餘萬兵力發起進攻。

第二,希特勒在對蘇聯宣戰時同樣征服了歐洲的大部分土地,也同樣是在對英國的“幼獅計劃”失敗不久,此時的希特勒意識到如果沒有強大的海軍僅僅依靠空軍是無法拿下英國的,而經過這幾年的戰爭,德軍和蘇聯之間的緩衝帶已經消失,蘇聯國內的大清洗又將大部分的軍隊將領處決,再加上蘇聯豐富的石油礦產糧食資源,於是戰爭的爆發也屬合情合理。

知道了開戰的背景咱們再來分析一下失利的原因:

第一,拿破崙作戰的目的就是為了使沙俄接受大陸封鎖政策,於是在攻佔莫斯科之後更多的是希望在談判桌上達到目的,給了俄軍喘息的機會,低估了俄軍縱深作戰的能力,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再加上天佑沙俄,寒冬早早的到來,莫斯科城內的過冬物資又被俄軍帶走,天時地利人和都已改變方向,失利也就不難理解。同時也成就庫圖佐夫“堅壁清野”計劃的偉大壯舉。

第二,蘇聯衛國戰爭時期,歐洲各國大部分已被希特勒收入囊中,而海軍的建設還需要至少幾年的時間,因此如果拿下了當時綜合實力世界第二的蘇聯,其工業製造能力、資源補給能力、戰略縱深能力都將是一個質的提高,所以希特勒的目的就是打垮蘇聯。但是希特勒所犯的錯誤更是致命性的,希特勒沒有采用陸軍總部的建議全力進攻莫斯科,而是分兵進攻烏克蘭和列寧格勒,導致了和拿破崙同樣的錯誤,縱深前瞻嚴重不足,給了蘇聯足夠的時間也等來了寒冬的降臨,最後兵敗蘇聯。

總結:大洲認為無論拿破崙還是希特勒,最為根本的錯誤就是對於縱深作戰的考慮不足,沒有把握住機會,一次次給了敵人喘息的機會,加之戰鬥民族的頑強以及氣候的原因,使戰爭結束。


胖了的大洲


天氣只是失敗的原因之一,主要還是戰略失誤的,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希望速戰速決,而俄國戰略縱深太深,俄軍也看清意圖!也有效的制定了針對措施,法軍所到之處,均被燒光摧毀,不給法軍留下任何物資!


而拿破崙五十多萬軍隊後勤補給跟不上,無法繼續追擊,只能撤退!


而德軍也是遇到物資跟不上的同樣問題!但跟拿破崙時代不同的是,蘇聯如果撤退,兵工廠等急需大量戰爭物資都在前線,二戰時期已經不是一人一杆槍就能打仗了,沒有強大的後期物資軍火補充,撤退也沒用,所以蘇聯堅持抵抗!而蘇聯當時生產力兵不比德國差,兵源也充足,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給於蘇聯戰爭物資強大的支持是關鍵,雖然蘇聯不承認,但這是事實!兵源有了,武器裝備也有了,德國要取勝很難!


滕松潮


拿破崙跟希特勒入侵沙俄失敗,天氣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對比來說這倆很相似,都是折戟莫斯科。這倆在入侵沙俄之前都是在歐洲處於無敵狀態,而且都是拿英吉利海峽對面的英國沒有太好的辦法,轉而進攻沙俄(蘇聯)。兩者失敗的其它原因咱們往下分析。

拿破崙跟希特勒都是橫掃歐洲,建立不世之功,導致過渡自信,進攻沙俄(蘇聯)的時候都信心滿滿,狂妄自大都認為能在極端的時間內消滅沙俄(蘇聯)。



拿破崙跟希特勒不同之處就是:拿破崙是個真正的軍事家,而且是非常牛逼那種軍事家,所以拿破崙對自己很自信認為輕而易舉消滅沙俄;而希特勒是個演講家政治家,軍事方面倒是很爛,偏偏又喜歡瞎指揮,希特勒對德軍自信,認為強大的德軍能迅速摧毀蘇聯。

所謂驕兵必敗,萬古不變的真理。1812年6月24日拿破崙帶領60多萬法國軍隊大舉進攻沙俄。可以說是勢%如破竹,沙俄軍隊統帥是庫圖佐夫將軍,庫圖佐夫深知拿破崙的厲害之處,不與之正面交戰,避其鋒芒,利用沙俄國土廣袤縱深的優勢採用戰略大撤退,堅壁清野,邊撤邊打,不斷消磨法軍,而法軍勞師遠征,沙俄又是不斷的採用遊擊襲擾戰術,法軍煩不勝煩。為了避其鋒芒,庫圖佐夫更是主動放棄莫斯科,莫斯科城內的一切物資能帶走的帶走帶不走的全部清理燒掉,法軍長驅直入,戰線不斷拉長,兵力分散,後勤補給逐漸跟不上。導致法軍缺衣少糧。

同時由於作戰時間過長,拖到了沙俄的寒冬來臨。法軍完全沒有準備過冬的物資,凍死凍傷無數。 法軍的衣服紐扣都是錫的,寒冷一凍紐扣就粉碎,衣服都扣不上,很多法軍被火火凍死。當法軍佔領莫斯科後,夜晚一場大火燒掉了法軍最後的糧草彈藥。所以拿破崙撤退,兵敗如山倒。

希特勒進攻蘇聯。除了跟拿破崙一樣受到寒冷的襲擾。更主要的是德國進入戰爭相持階段後,完全消耗不過蘇聯。拿破崙是有物資運不過來。希特勒是缺少物資,消耗跟不上。戰爭就是一場消耗戰,德國國土太小了,而蘇聯地大物博,資源非常豐富,人口也比德國多。德國入侵蘇聯後期,物資跟人口完全拼不過蘇聯。再加上希特勒愚蠢的指揮,失敗是必然的。

當然不能說蘇聯的冬天是無敵的。只要你準備充分照樣能幹掉它。比如咱們以前的蒙古遠征,就曾經實打實的攻破莫斯科。

我是抽菸的苦咖啡,如果您覺的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請為我點贊。

關注我,每天都有精彩回答!


抽菸的苦咖啡


天氣原因是一方面,這兩個都因為俄國的“冬季攻勢”下而抽轉了局勢,由攻轉守,但更多的原因還是敗在了俄國的巨大戰略縱深和強大後援力上,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是如此。

但俄國的天氣原因是一個重要因素,俄羅斯大部分區域夏天時間極短,其餘的時候都很寒冷,尤其是冬天氣溫幾乎都在零下三四十度,處在大西洋暖流區的西歐國家的人一般不能適應這樣寒冷的氣候。更何況拿破崙和希特勒當時的進攻計劃幾乎都是“速戰速決”,沒有充分的物資與後勤保障考慮,沒有長期拉鋸戰的計劃準備,甚至連冬天的棉衣棉褲都沒有,缺衣少糧,這還怎麼打呢?這樣的後勤漏洞大大削弱了法軍和納粹德軍的戰鬥力和意志,間接上助長了俄軍的反攻優勢。在俄國巨大的戰略縱深與強大後援後勁的加持下,俄國能轉敗為勝是很容易的。



當然,拿破崙與希特勒的徵俄失敗的原因也不止這兩個,戰略戰術上的失誤與一挑多的嚴峻局勢也是他們失敗的重要因素,與俄國別無顧及不同,法德兩國後方都不穩,面臨兩線甚至多線交戰的壓力。

不過雖然拿破崙與希特勒都敗在了俄國,但我個人不喜歡把他們並列在一起講,拿破崙並不邪惡極端,且親自率軍打仗,是個貨真價實的軍事家,這一點希特勒跟拿破崙沒法比。


龍拳舞秀


1941是個暖冬,別什麼事都往天氣上扯。

德國自己沒做好準備就直說,找什麼藉口。明知道莫斯科緯度高,還不準備冬裝,怪誰?讓士兵穿著在德國過冬的衣服去莫斯科打仗,信心哪來的?

軍裝不換也就算了,潤滑油也不換?可笑的裝甲部隊,油路沒凍上潤滑油先凍上了,然後學蘇聯用火烤。偏偏柴油用明火點不著,汽油可以,這要是哪個車油路有洩露問題,烤個火跟過鬼門關似的,過一次就算了,天天過。

好不容易捱過冬天,春天雪一化那個酸爽啊。拿著蘇聯地圖一看,呦這條路是高等級公路。也不想想蘇聯的高等級公路和德國的能一樣?所謂的高等級公路,走過一個裝甲營之後,大象都能在裡頭打滾。這都不提前調查?

統帥部想的到挺美,閃電戰,殲滅戰,大量殺傷有生力量,也不看看蘇聯有多少人。消滅一個師,還有兩個師,消滅兩個師,還有四個師。蘇聯人比德國多這是常識吧?就沒人查過蘇聯到底有多少殺不盡的毛賊草寇?

都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兩眼一抹黑就往鐵板上拱,你不輸誰輸?


皇家騎士16


天氣原因是很重要的原因,。俄羅斯冬長夏短誰都知道,但是,都過於自信,在較短的時間裡打算一舉擊敗俄羅斯,不同的是,拿破崙領軍打沙俄,進入俄境沒遇到象樣抵抗,打不著對手,勃羅季諾只打一仗,就攻下莫斯科,入冬沒吃沒喝還巨冷,被迫退兵還遇到追擊,沒打大仗就敗慘了,十損八九,元氣大傷,拿破崙從此下坡至滅亡。希特勒是打前蘇聯,遇到節節抵抗,沒有攻下莫斯科,被打了回來。


東龍45


我在此之前寫個類似這方面的兩個問答題,詳細請看我寫的問答《拿破崙希特勒都因為天氣而兵敗莫斯科科,為什麼成吉思汗卻贏了?》《拿破崙兵敗莫斯科的原因是什麼?》!


東方中華不敗


對。都是天氣的原因。都是勢與破竹,做的計劃是冬季前拿下。

結果杯具了。冬天到了。希特勒那個1941年那場雪還提前來了。

官兵沒過冬衣物,裝備沒防護罩防凍油……

真是宿命。

有專門文章,不囉嗦了。


光明進


因為俄羅斯是戰鬥民族


用戶7727592256697


這都是表面原因,真正失敗的原因還是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