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破舊立新滿園春 昔日小城華麗蛻變躍潮頭

石首:破舊立新滿園春 昔日小城華麗蛻變躍潮頭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湖北日報 時間:2018-10-24 08:46
石首:破旧立新满园春 昔日小城华丽蜕变跃潮头

圖為:石首城市新貌

石首,上承巫山雲雨,下引白雲黃鶴,素有“鄂南明珠玉石首”之美譽。萬里長江在這裡九曲迴腸,兩大平原在這裡交匯交融,麋鹿和江豚在這裡和諧共舞,1427平方公里的土地處處生機勃發。

40年春風化雨,40年跨越騰飛。長江中游荊江河段,曾經默默無聞的小城石首,已然華麗蛻變,躍上潮頭!如今,她是聞名遐邇的中國麋鹿之鄉、中國江豚之鄉,中國建築防水之鄉,一座正在振興崛起的濱江工業城市,一座山清水秀的生態旅遊城市,一座蓄勢待發的現代物流城市。

新時代、新徵程。當前的石首,正秉承“生態、開放、包容”的理念,破舊立新,加快推動經濟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譜寫“換道超越、綠色崛起”的新篇章。

石首:破旧立新满园春 昔日小城华丽蜕变跃潮头

圖為:美麗石首生態之城

工業經濟歷史性突破——

全市稅收過1000萬元企業達7家

一組最新數據,直觀標示著改革開放40年來石首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上半年,石首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4.5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97.3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8億元。2017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0億元。而在改革開放之初,石首的地區生產總值僅是個位數。

經濟高速發展,離不開工業經濟的強力支撐。然而,發展什麼樣的工業?怎樣發展工業?考驗的是石首決策層的智慧和能力。

發展,絕非一帆風順。石首市委、市政府深入“全身體檢”之後,認為經濟結構性矛盾較突出,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的“短板”:“一企獨大”現象突出,導致經濟抗壓能力差;產業結構單一,在支柱產業受挫時,地區經濟發展所受影響會立竿見影並且在所難免;大項目少,缺少重大項目支撐,納稅上千萬元企業不多。“蹣跚行步慢,落後最宜鞭。”如何實現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新一屆石首市委、市政府提出: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牢固樹立和落實新發展理念,走出一條綠色轉型發展的新路。

石首掀起綠色風暴,倒逼工業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楚源停產整頓長達9個多月,儘管財政收入受到較大影響,石首市委、市政府態度堅決:“環保不達標堅決不生產”。錢潮精密件汙水處理設施損壞未運行被強制要求在1個月內建成運行。祥聯建材未批先建被罰款6萬元。6家沿江“十小”企業因環保整治無法達標被全部關閉。

有破才有立。破立之間,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時不我待。近年來,新興綠色經濟體在石首大地如雨後春筍般興起。體育產業、醫藥化工、新型建材、汽車零部件等主導產業旺盛生長。能特科技、瀚煜建材、凌揚汽車、德永盛紡織、中灝科技……隨著一大批優質項目投產達效,石首經濟發展動能正持續急速轉換。

石首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發展第一、工業第一、園區第一、項目第一、招商第一”理念融入城市血脈,創新“五位一體”項目幫辦服務親商與安商。隨著園區基礎設施配套更加完善,開發區三維建模順利完成,醫藥化工、新型建材、汽車零部件及機械製造三大主導產業發展規劃出臺,以園區為中心的調度體系成熟運轉,讓石首“一區三園”的工業格局塵埃落定。

燎原似火的熱情被燃起,石首在自強不息中書寫新答卷。

綠城體育項目投資5億元建設一條年生產1000萬平方米人造草坪及1000萬平方米懸浮式拼裝地板生產線;晟弘體育項目投資1億元建設年產1萬噸塑膠跑道新材料生產線;保馬體育項目投資1億元,新建年產30萬臺(套)體育設施生產線……華中體育園花開石首。

卓寶、首雲、潤全、天佳、萬橋、嘉盾6大工廠全面開建,迴歸經濟炒熱石首防水產業,“中國建築防水之鄉”名副其實。康睿木業、科瑞斯材料、中民築友等新投產企業逐步發力,中國建材超低能耗建築產業園、億迅雲網絡科技等一大批大項目落戶石首,為石首騰飛注入強勁動力。

石首工業結構從“獨木難支”已然實現“全面突破”。

2017年,石首市稅收過1000萬元企業達7家,其中過2000萬元的達3家,實現歷史性突破!

石首:破旧立新满园春 昔日小城华丽蜕变跃潮头

圖為: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六治並行”護生態——

書寫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石首作為

荊江水,連天下,九曲迴腸到我家,一首《美山美水美人家》唱不盡石首之秀美。

石首秀美,因為長江百里生態畫廊。長江下游荊江河段貫穿石首全境,境內擁有90.3公里長江雙岸線和天鵝洲、黑瓦屋、老河口三個長江流域彌足珍貴的故道群。這裡河灣曲折,蘆葦叢生,漁舟唱晚,是長江中下游不可多得的水鄉原生態福地、寶地。

現在的石首,正全力打造長江流域生態文化示範區和長江大保護石首先行試驗示範區。

踏進石首市天鵝洲長江故道這塊神秘的土地,麋鹿的蹄印清晰可見。路上不時有野雞穿過,一點也不怯人。這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也印證了石首良好的生態環境。人給鹿讓地,一讓8000畝。和諧背後,是巨大犧牲和艱苦努力。

天鵝洲溼地生態保護的核心,是溼地面積的恢復和長江水質的改善。因此,石首市通過搬遷安置、轉產扶持等方式,解決天鵝洲溼地人與麋鹿爭土地、人與江豚爭水面的矛盾,恢復了天鵝洲21公里故道水域的原生態。

石首每年向保護區江段和天鵝洲故道放流四大家魚等餌料資源2000萬尾以上。採取多種途徑淨化故道水質,目前故道水質常年保持優於Ⅲ類。

在中科院水生所大力支持下,保護區開展了網箱豢養江豚研究,為江豚物種繁育開闢新的途徑。

如今,石首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的麋鹿已從引進時的幾十頭繁衍到一千多頭,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天鵝洲長江故道是江豚的生態樂園,自1992年設立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來,石首江豚已發展到80多頭,並且每年以8%的速度持續增長。

取得成績的同時,石首也清醒地看到,由於歷史原因,長江石首段一些地方無視長江水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非法採砂、佈局高汙染企業,長江生態系統警鐘不時敲響。

如何使長江石首段永葆生機活力?古人云,“對症下藥”。開好方先要把好脈,把好脈先要找準病灶。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必須祛除“生態毒瘤”。

石首市委、市政府堅持以法治保駕護航生態長江建設,不斷織密制度“籠子”。從2015年起,相繼啟動非法砂石碼頭和河道非法採砂專項整治行動;成立河道採砂管理領導小組、制定河道採砂管理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建立部門聯動機制;日巡查、周督查、月整治、全覆蓋、無縫隙、不間斷……

2017年9月20日,隨著最後3處砂石碼頭完成復綠,石首長江岸線39處砂石碼頭已經全部關閉並完成綠色植被覆蓋,昔日滿目瘡痍的長江岸線逐步恢復生機。

石首開全國之先河,成功收回全市44個湖泊承包經營權,所有湖泊做到了“三個一律”:一律停止生產性投入;一律無條件終止發包承包、收回經營權;一律無條件實行人放天養、清水養魚,恢復生態養殖環境。

同時,石首推動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的保護項目,一些化工企業因環境違法被處罰和關停。

從鐵腕重拳抓治理,到“六治並行”護生態,近年來,石首嚴格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書寫了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石首作為。

石首:破旧立新满园春 昔日小城华丽蜕变跃潮头

圖為:老三義寺汽車渡口(古時的劉郎浦)

交通環境改天換地——

百年“長江大橋夢”即將夢圓

9月7日,石首長江大橋建設工地,232米高的南北主塔靜靜矗立在江心,直衝雲霄。前不久,大橋南北岸主塔封頂以來,大橋建設進展順利,整體轉入了斜拉索、鋼箱梁吊裝施工階段。

隔江相望,南北主塔一江之隔,形成820米超長主跨距離。石首長江大橋項目全長39.7公里,大橋全線採用設計時速100公里的高速路標準。截至目前,石首長江大橋累計完成投資額58.6億元,佔概算批覆投資額75.21億元的78%,是湖北省投資規模最大、施工條件最複雜的長江大橋項目之一,大橋綜合施工難度位居世界同類橋樑前列。“快了,快了,以後再也不用擔心封渡過不了江了!”站在岸邊的石首市大垸鎮泥南村居民高世民臉上掛滿了笑容。高世民的女兒、女婿都在石首城區工作,小外孫今年才5歲,因為嫌過渡麻煩,還擔心天氣不好封渡,他已經有小半年沒有去看外孫了。

聽人說大橋主塔已經封頂了,剛剛從武漢市某建築工地打樁回來的他,今天一大早就騎電動車來到大橋北岸的施工工地,一定要親眼看到正在建設的大橋才放心。“等橋通車了,就去買輛小汽車,以後看外孫方便!”高世民激動地說。大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如今,像高世民一樣的石首市民即將迎來百年夢想的圓夢時刻。

石首長江大橋的建設,只是石首交通環境改天換地的一個代表。

近年來,大橋、高速、鐵路、國道、港口,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讓人應接不暇。該市新建縣鄉公路77.8公里、村組公路90公里,公路總里程達2520公里。過去交通的盲區,正在加速向“忙區”轉變。

蒙華鐵路石首段完成投資6.3億元,工程完成85.6%;S221高陵至南口段8.67公里大修工程項目已全面完成,城區至桃花山鎮段按一級公路標準啟動建設,S220挖口子至趙家灣公路路面基層及橋樑工程全線貫通;上津湖產業路等7條縣鄉公路啟動建設;G234梅家咀至高基廟段施工單位進場施工,徵地拆遷工作有序推進;城區主幹道路、渡口周邊環境整治及項目建設已全部完工……“路多了、寬了、暢了,更加快捷、安全了!”談及石首交通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很多石首市民和外地來石首的遊客都有相同的感受。喜看“盲區”變“忙區”,隨著石首交通區位優勢不斷放大,必將為石首經濟發展換道超越鋪就一條新的“騰飛之路”。

石首:破旧立新满园春 昔日小城华丽蜕变跃潮头

圖為:石首城市風光

民生福祉掛心間——

城建升級打造市民幸福高地

江濱,樹木蔥蘢,綠意盎然;街道,寬闊靚麗,人車秩序井然……金秋時節的石首,生態好、環境好、城市管理好,令人印象深刻。

漫步石首街頭,不經意間,就能走入“綠肥紅瘦”的街頭小遊園。近年來,石首在中心城區打造了近20處別緻的小遊園。

小遊園沒有豪華設計,也不移栽名貴花木,簡單鋪設些石頭小徑,本土花卉苗木和散發濃郁荊楚風情的簡約小亭,與原有的地形地貌相得益彰。“這些園子絕對不輸那些名聲在外的江南園林,是石首人的‘私人定製’!”正在遊園裡拍照的石首市民熊豐自豪地說。

“很難想象,幾年前這些遊園有的是高牆圍住的機關院落,有的是殘破的違章建築,甚至有的是雜草叢生的荒地……”愛好攝影的熊豐見證了這些小遊園的變遷,他收藏了不少以前的老照片,新老照片一對比能看出翻天覆地的變化。

巨大的變化,源於石首市委、市政府以人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源於提升城市品質、增進民生福祉的堅定決心。

近年來,石首累計投入38億元,新建和升級改造15條城區主幹道。建寧大橋成功合龍,陳家湖公園和12處街頭小遊園遊人如織,山底湖、蔡家潭、廖家淵公園開園在即,城南汙水處理廠提檔升級,城東汙水處理廠建設如火如荼。

2017年,石首累計爭取項目資金31億元,G234國道、鄉鎮汙水處理廠等4個PPP項目陸續簽約開建,智慧石首、調絃河水環境綜合治理與水生態修復、火車站場、人民醫院影像診斷中心、文體中心等民生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中醫院完成整體搬遷,文華小學建成投入使用。

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市民幸福感、獲得感越來越強,“一路疾行”的石首,先後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生態保護與建設(溼地型)示範區建設評估全國第一、省級文明城市稱號,省級森林城市已通過專家組考核驗收。今天的石首,山在城中、城在綠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文化、魅力、生態”名片熠熠生輝。

石首:破旧立新满园春 昔日小城华丽蜕变跃潮头

圖為:牌樓堰市場鳥瞰

伯牙口村黨委:黨建引領邁向富美新農村

一幢幢農家小樓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小轎車在村道上穿梭來往,遊客悠然漫步欣賞鄉村美景……

這裡是石首市調關鎮伯牙口村,很難想象,曾經貧窮的偏僻小村,如今已蛻變為遠近聞名的民俗生態旅遊度假村,村莊面貌、村民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鉅變源於伯牙口村黨委的強力引領。該村黨委把黨的建設作為工作的一根紅線貫穿始終。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堅持生態社區建設與新農村建設同步規劃,協調推進,傾力打造了一個“環境優美、設施配套、功能完善、人口集聚、生態宜居”的生態綠色鄉村。

緊緊圍繞生產發展,培植生態綠色產業。伯牙口村因地制宜,以產業為主要抓手,以生態為優勢,以標準化、合作化、精品化經營為手段,大力發展林業、果蔬、藥材等,培育了一批優勢特色產業。

大力開展全民創業活動,積極引導廣大群眾立足各自優勢,探索符合自身實際、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子,選擇一批自主創業、發家致富的帶頭人,帶頭推廣新技術、引進新項目、發展新產業,為廣大群眾做好創業示範。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新型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伯牙口村大力引導農民學習身邊的道德模範,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民主法制意識,最大限度減少犯罪事件的發生,為建設和諧村莊奠定了良好基礎。

為了達到生態文明、環境優美的“新型鄉村”標準,伯牙口村建立了2支環衛保潔隊,每隊3人,由伯牙口村莊建設辦公室具體組織協調。

近年來,伯牙口村加大了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新建村衛生所,緩解了“看病難”;完成了6條通組道路的修建,解決了“行路難”;完成了農電網改造,解決了“用電難”;完成了對全村飲用水網的改造,解決了“喝水難”。

該村黨委發揮引領帶頭作用,全村黨員幹部齊心協力形成了幹事創業的強大合力,推動伯牙口村形成了農業生產獨具特色,農民生活走向富裕,鄉風民風穩步好轉,村容村貌進步明顯,生活環境日益改善,文明程度不斷提高,衛生意識不斷增強,村級管理不斷規範的良好局面。

目前,伯牙口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1500元,榮獲了荊州市“十面紅旗黨支部”“五好村黨支部”“文明生態村”等榮譽稱號。

石首:破旧立新满园春 昔日小城华丽蜕变跃潮头

圖為:秦克湖

彭松林:一波三折種出高價“鴨蛙稻”

團山寺鎮長安村,在石首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因為村裡種植了大片大片的鴨蛙稻。鴨蛙稻是石首首創,這種稻穀生態、環保、品質高,售價自然也高,已成為村民們增收的主要來源。

帶領村民探索種植鴨蛙稻的人,是長安村黨支部書記彭松林。

彭松林回憶,改革開放之初,走在稻田裡,可以聽見此起彼伏的蛙聲。田邊溝渠,捧起水就能喝。後來,水變髒了,蛙聲消失了,田野變得靜悄悄的。化學農業模式下,水稻種植走入了農藥化肥越用越多,產品品質越來越差的惡性循環。

能否改變這種狀況?彭松林想到了把鴨和蛙“請回來”。讓鴨群在稻田裡吃草、尋蟲。青蛙是天生的捕蟲高手,能有效防止病蟲害。這樣就能恢復良好的農田生態系統。

2014年,彭松林和幾戶村民試種了14畝鴨蛙稻,稻子收穫,米飯出鍋,香味撲鼻。第二年,彭松林動員村民們一起種鴨蛙稻,為打消疑慮,他拍著胸脯保證,稻子他找人來收,每市斤2元。

為了這個承諾,彭松林四處奔波,半年裡走訪了荊州幾乎所有大米銷售商,最遠還跑到了江西和湖南,無人願意收購。村民的稻子收上來積壓在家裡。彭松林壓力巨大。

一天晚上,彭松林在家吃飯,恰巧良谷鮮莊園生態農業公司負責人李愛國來拜訪。李愛國聞到米香,忍不住連吃了3碗。他當場打了20萬元訂金,按2元一市斤的價格,村裡的鴨蛙稻他全收了。此後,雙方建立了“公司+基地+農戶”產業化模式。

在彭松林帶領下,長安村摸索出了一套鴨蛙稻種植科學模式。每年冬季,在稻田種植紫雲英等草籽,來年翻耕後成為綠肥。插秧後一兩週,放入雛鴨,這些“工作鴨”直接取食雜草,或來回運動踏死雜草,取食螟蟲、稻飛蝨等,糞便為水稻生長提供有機肥。水稻始穗期,收回成鴨,投放“工作蛙”捕捉害蟲,保持田間良好生態。

一田多用,生物防控,糧禽雙贏。水稻品質的躍升,給長安村村民帶來了豐厚收益。他們種植的鴨蛙稻,“地頭價”是普通稻穀的一倍以上,精加工的鴨蛙再生稻米,每市斤售價在10元以上,是普通大米的兩三倍。生態鴨也可賣出高價。

鴨蛙稻共作模式意義重大,是化學農業向生態農業轉型變革的一個代表,是在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雙重倒逼下,農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目前,長安村鴨蛙稻種植面積已超過2000畝,年總收入可達570萬元,村民每畝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綠色發展研究團隊專門選取該村為“綠色發展先行示範試驗區”。

今年6月下旬,來自約旦、馬拉維、巴拿馬等10多個國家的農業學者和官員,來到團山寺鎮,考察學習鴨蛙稻種養模式。

石首:破旧立新满园春 昔日小城华丽蜕变跃潮头

圖為:錦繡石首

石首市改革開放大事記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石首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踏上改革開放偉大征程。

1986年,石首撤縣建市,國務院批准撤銷石首縣,設立石首市(縣級)。

1990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石首市建立天鵝洲白鰭豚自然保護區。1992年,晉升為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91年1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1998年8月,國務院批升保護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98年,石首遭遇特大洪水,外洪內澇,災難空前。63萬石首人民團結一心,奮勇拼搏,取得了抗洪的重大勝利。

2014年12月,江南高速正式通車,石首境內不通高速的歷史終結。

2015年12月,石首長江公路大橋正式開工,百年長江大橋夢圓。

2016年11月,石首市第九次黨代會召開,提出全面建設鏈接長江經濟帶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區域中心城市。 2018年4月,石首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全力打造長江流域生態文化示範區和長江大保護石首先行試驗示範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