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李白還牛的詩人嗎?


千年詩歌史上,浪漫主義詩人有兩大無可逾越的高峰,一座是李白,另一座是比李白早了一千來年的屈原!李白對屈原可謂是一脈相承,形成的橫跨整個中華民族詩歌史的浪漫主義的高峰,讓歷史上無數傑出的詩人也是望塵莫及。

所以,說到有沒有比李白還牛的詩人,要看怎麼牛,如果我們把唐詩宋詞元曲作家都算在一起,並且將時間線從先秦一直拉到近現代。我只能說個人覺得能夠比較者不足一手之數,比太白僅低一個臺階的不足二十人,能與太白比肩者,不出三人。而比李白更牛的,或許上下五千年,有詩以來,也就唯有屈原一人了。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愛國主義和浪漫主義詩人,他的偉大,寫在了歷史教科書上,寫在了史書裡,寫在了詩歌長河的每一朵浪花裡。其實無需我再贅言,這裡僅看看李白如何評價屈原,如何仰慕屈原,受了他什麼影響。

現僅就李白對屈原的看法和借鑑這一命題展開論述。李白詩文中言及屈原的有十七首(篇),《古風》其一“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高度評價的屈騷的文學地位,《江上吟》“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雖有延用前人“與日月爭光可也”的評價之嫌,但對屈原的讚美卻也發自肺腑。“屈宋長逝,無堪與言”,深沉之思,無限傾慕,溢於言外。此外,李白也當然有對屈原投江的非議,如予非懷沙客,但美採菱曲。”

後來,李白雖遭放逐,但繫念朝廷,他甚至用屈原自比:“遙望長安日,不見長安人。長安宮圈九天上,此地曾經為近臣。一朝復一朝,發白心不改。屈原憔悴滯江潭,亭伯流離放遼海此時此際,李白和屈原的遭遇和心情,實在是何其相似啊。其以後參與平定叛亂也表現出“雖九死其尤未悔”的決心和行動。

可以說,屈原對於李白,是浪漫精神的源頭之一,是屈原愛國精神的繼承者,是詩歌藝術上遙望的跨越時間的知音。而就其影響而言,屈原的影響無疑比李白更加的久遠,深刻的影響,所以,有沒有比李白牛,網友們可以判斷。


盛唐豪歌李藝泓


無論從知名度、才華,還是文學成就來看,在古代詩歌領域,要想找到超過李白的,確實少之又少。比較而言,杜甫、蘇軾、屈原這幾個人,勉強可以和李白比一比。不過,若說把古代詩歌藝術發展到超塵脫俗的地步,還真沒有人能趕得上李白。

所以說,要評出一個比李白更牛的古代詩人,還真不容易。

(李白)

不過,也不能說找不到,至少在李白看來,有兩個人他是真心佩服,自嘆不如。這兩個人,都姓“謝”。

第一個姓“謝”的詩人,是南北朝時期南朝的謝靈運。

謝靈運是李白的偶像。李白在他的詩裡,大量地提到謝靈運,充分地表達了他對偶像的崇拜之情。

比如《與謝良輔遊涇川陵巖寺》中的“且從康樂尋山水,何必東遊入會稽”。其中“康樂”就是指謝靈運。如果能成為謝靈運的驢友,和他一起在山水中游玩一下,那簡直就是幸福無比。

比如《勞勞亭歌》中的“我乘素舸同康樂,朗詠清川飛夜霜”。別說結伴出遊,就是能和謝靈運同乘一條船,也是人生的一大快意事。

再比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腳著謝公履,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別說同乘一條船,就是能穿一次謝靈運穿過的鞋子,那就有登上“青雲之梯”,當神仙的感覺!

(謝靈運)

李白不僅崇拜謝靈運,而且還經常偷偷地學習謝靈運,經常把謝靈運寫過的詩句,經過改寫,變成自己的詩句。比如“謝公池塘上,春草颯已生”,就是直接化用謝靈運“池塘生春草”的名句。

而且化用謝靈運的這句詩,還不是化了一次兩次,李白化了很多次。比如“他日相思一夢君,應得池塘生春草”,還有“夢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長價登樓詩”,等等等等。

如果說上面寫的還是化用的話,這一句“襟前林壑斂暝色,袖上雲霞收夕霏”,完全就是抄襲謝靈運的“林壑斂暝色,雲霞收夕霏”了。

幸虧古代沒有版權的說法。要是有版權的話,李白這個偉大詩人,竟然還是一個抄襲者。

第二個姓“謝”的詩人,也是南北朝時期南朝詩人,名叫謝朓。

(謝朓)

謝朓也是李白一生推崇的詩人,他一生為謝朓寫了不少詩,表達他作為小迷弟的崇拜之情。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秋登宣城謝脁北樓》:“江城如畫裡,山曉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其實,如果不是李白這首詩,可能我們很多人對謝朓這個人還並不熟悉。在讀李白這首詩的時候,還要去看看註解,裡面寫的“謝公”是誰呢?

但是在李白的心中,謝朓是一座高山,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李白在評價文學史的時候,曾寫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認為從三國時期以來到他那個時代,謝朓(小謝)一個人,撐起了一部文學史,是一個高不可攀的高峰。

李白對謝朓的崇拜,連後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清初的文壇領袖王士禎,就曾寫道:“青蓮才筆九州橫,六代淫哇總度聲。白紵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謝宣城。”

就說李白(青蓮)的才華橫貫九州,獨步天下,但他卻“一生低首謝宣城”,一生都在謝朓的面前“低首”,絕不敢說“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這樣霸氣的話。

當然了,說李白崇拜“二謝”,並非說二謝的藝術才華超過了李白。但是,李白確實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可以說,“二謝”是李白的師傅,是李白詩歌的引路人。這樣評價的話,應該是比較準確的。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說一個自以為比李白牛的人:李赤。

李赤是一個比李白要晚的詩人,大概他本名不叫李赤,為了趕上李白,所以改了這個名字。——他自以為詩和李白比肩,你是白我是紅,還不蓋過你?

柳宗元專門為他做傳記,說他是江湖浪人,喜歡寫詩。

後來他的詩似乎還混入了李白詩集裡,搞得蘇東坡讀李白詩都很奇怪,為什麼青蓮居士的寫作水平突然下降了。

但是李白愛喝酒,他卻愛吞糞——上廁所,說是這裡有一家人要招他為上門女婿,朋友攔都攔不住,最終在廁所的糞坑裡完成了夢想。

但是柳宗元沒有說廁所裡什麼人招他當女婿,《括異志》說得比較清楚,李赤有一天和朋友出去玩,夜宿驛站,大半夜他朋友看見李赤突然起身,留了一封信說“我被郭家選為女婿了。”後來突然又失蹤了,朋友在廁所裡找到了他,要拉他出來,他卻非常生氣:“我馬上就要結婚了,你搗什麼亂?”

後來這種事屢次發生,大家拉回來,他還接著去,非要說這裡有個姑娘在這裡要和他成親。

大概這是一種炒作手段吧。

後來不有一次弄假成真,他在廁所裡死掉了。

另外補充一下,他說的被郭家選為女婿了,大概是郭登。當時大家相信廁神就叫郭登。



錦翼


李杜李杜,少時學語文,這兩人總是被放在一起講的。一個詩聖,一個詩仙,聖和仙能分伯仲嗎?當然不能。但我相信,絕大多數人,在那個未經世事的年齡,一定是愛李白遠勝過愛杜甫的,或者更不客氣地說,大概少有鮮衣怒馬的少年,會發自內心地喜歡杜詩吧?

原因很簡單,比之杜甫的

沉鬱頓挫,李白多麼瀟灑清逸啊——

他仗劍,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他飲酒,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他攀山,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他賞月,閒窺石鏡清我心,綠蘿開處懸明月;他醉吟一曲,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他周遊雲海,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而與

背影也透著桀驁不羈的李白相比呢,杜甫留給世人的形象,就像一個緊緊皺著眉頭、總在憂心柴米油鹽的操心中年人。他哀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呼籲“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就連極少透出興高采烈的樣子,以“漫卷詩書喜欲狂”的姿態寫下的那句“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也不是為著自己,而是為家國大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這樣的杜甫,怎麼能安慰不識愁滋味的少年呢?

少年們沒有經歷過生活的挫磨,都相信人生可以像李白說的那樣,“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就算——最後不得不面對挫折失意,也絕不願像杜甫那樣感嘆“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而只願對自己說一句aza aza fighting,再暗暗打點雞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然而經歷過所有人殊途同歸的青春歲月,踩過人生的坑,越過人生的坎,到達這不得不直面鈍重人生的中年後,我開始漸漸讀懂

杜甫的堅韌和偉大,也懂得李白並不是真的文如其人,一派灑脫。

人生啊,總是強顏歡笑易,但坦蕩蕩地承認“我很喪”難;回憶花前月下的美好易,直面天涯不相見的現實難;借酒澆愁易,但酒醒後平靜地趴在地上,撿拾一地的雞毛難。

李白是在鈍重的現實之外,往奇崛的幻想裡走,走得極遠也極高,所以看見了另一種超脫;而杜甫是往鈍重的現實深處走,甚至不披荊不斬棘,用凡體肉身,去感受那種艱難隔阻。

從現實的角度來說,他的人生自然是頹喪的,飽讀詩書,報國無門,妻兒孤苦,寒窗冷衾。然而他的人生又是格外有力的,詩書傳世,盡訴世上瘡痍;筆底波瀾,寫盡人間疾苦。更遑論他的詩歌本身所到達的藝術高度,對後世詩歌的深遠影響,以他自己的一句詩,足以形容——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回到問題本身,有比李白還牛的詩人嗎?從某種意義上,我認為有,便是與他齊名的杜甫。


飲水君


比李白更牛的詩人,我們說了都不算,李白他自己說了才算數。

李白作為詩中之仙,一生恃才傲物、桀驁不馴,連皇帝老子都不服,他能服誰呢?

謝靈運笑而不語!

謝靈運是威名遠播的“富n代”,一說大家就會知道,現在“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燕子,就是他家的。

謝靈運是東晉南北朝時期最牛的大詩人,開創了著名的“看啥寫啥不管其他”的山水詩寫法,可謂風行天下。據後世詩人學習後反應,此法容易上手,寫起來真特麼方便。

謝靈運發明的這種白描式寫詩大法,世稱為山水詩派,王維、杜甫、孟浩然、柳宗元等等唐詩聖手都是謝靈運的學員。

當然,我們的大詩人李白也常取法於謝靈運,他得喊謝老師一聲師尊。

謝靈運的詩充滿道法自然的精神,貫穿著一種清新自然恬靜的韻味,一改魏晉以來空洞寡淡的風氣,可以說謝靈運等人為唐詩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下面我們就來感受幾句謝靈運老師的經典詩句: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野曠沙岸淨,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春晚綠野秀,巖高白雲屯。——《入彭蠡湖口》雲日相暉映,空水共澄鮮。——《登江中孤嶼》

是不是有聲有色、清新自然?是不是看到了王維的態度、柳宗元的精神?是不是聽到了杜甫的歌聲、李白的掌聲……謝靈運是李白的偶像,同時也是他的精神寄託,李白的山水詩不僅繼承了謝詩流轉圓滿的特點,而且有思想上的交錯呼應。

李白熟讀並背誦了謝靈運的所有詩詞作品,捕捉謝氏的創作蹤跡,活學活用。

李白的詩作中,或直接提及謝公,或化用謝公的詩句,或借用謝詩的意境,通過這些手法的運用,充分汲取謝靈運在山水詩歌創作中的特色與優勢。


可以說,李白的橫空出世,一部分原因是他站在了偶像的肩膀上。

李白與謝靈運有許多相同相似之處,比如說“狂傲”。

不用懷疑,才高八斗這詞就是謝靈運發明的。

他說,“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白了說就是,世間的才華是一個圓餅,曹植一個人佔了這個餅的百分之八十,我佔了百分之十,剩下的那一丟丟是其他人的。

就差說,恕我直言,除了我和曹植,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雞。

就謝靈運這麼狂拽酷炫的氣質,估計李太白的“天子呼來不上船”也得避讓三分。

謝靈運不僅詩寫得好,而且還會玩,他可是個資深驢友,喜歡挑戰極限,跟大自然死磕。

不得不承認,這傢伙還賊睿智。

謝靈運是知名的企業家和發明家,他創建了著名的品牌登山鞋“謝公屐”。

謝公屐是居家旅行必備戰靴,上山攀援如履平地,曾一度風靡全國,掀起了一股全民戶外運動風,當年某寶上賣得可火啦。作為一名合格的粉絲,要粉就會粉他的一切。

李白不僅喜歡謝靈運的詩,還喜歡謝靈運的鞋。

穿你穿過的鞋子,走你走過的路,看你看過的風景,我寫的詩,都那麼像你。”

李白在夢遊浙江天姥山時,不禁寫道: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對,沒錯,李白連做夢都想擁有一雙偶像的登山鞋。

謝靈運的山水詩開一代詩風之先河,影響了後世無數詩人,李白也不例外,他詩文中的清秀之氣,與謝靈運如出一轍。

然而,李白詩中氣勢如虹的豪情和渾然天成的俠氣是謝詩所不具備的。

如果說謝靈運開一代詩風之先河,那麼李白正好將這股詩風的創作推向巔峰。

郭德綱能牛過侯寶林嗎?

他們是人生導師、他們是事業先鋒,當然他們最牛。


南宮尋歡


質上不敢說,量上還真有一個。

目前李白全集裡收錄了1000多首詩歌。

而我接下來介紹的這位人,他的一生創作了41863首詩歌,並且寫詩是他的副業,他的主業是當皇帝。

他就是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壽命是89歲,除去他的童年時期,能用來寫詩的時間不到30000天,平均每天寫詩超過一首,真是高產似母豬啊。

每天日更一首詩,還要保質保量,李白也做不到,所以我們的乾隆皇帝的詩大多是隨形日記而已。

比如那首出名的詩,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最後一句卡殼了,得虧有官員察言觀色,替乾隆接了最後一句,飛入草叢都不見。

對於他來說,詩興大發起來,什麼都可以寫詩,為了押韻對稱,也不管意思了,隨意增減詞語,讓人無法讀懂。但是產量最多的詩人這一稱號他受的起。哈哈哈


我是牛油果123


答案很簡單!沒有!李白的詩,無論律絕或是長調樂府,詞,都無人能比!

一.五絕

1.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2.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4.勞勞亭

(唐·李白)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5 怨情

(唐·李白)   

美人捲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

二.七絕

1.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2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4.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5.早發白帝城

唐 ·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三,五律

1.贈孟浩然

(唐·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3.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4.送友人入蜀

(唐·李白)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5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四:七律

1.登金陵鳳凰臺

(唐·李白)   

七言律詩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2.別匡山

(唐·李白)   

曉峰如畫碧參差,藤影風搖拂檻垂。

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

看雲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

莫怪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

五,其它(樂府,古風,詞)

1.蜀道難

(唐·李白)  

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一作方)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一作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一作徵人)西遊何時(一作當)還? 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一作枯)木,雄飛雌從②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③,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厓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一作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一作人)莫開。 所守或匪親(一作人),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一作令人)嗟。


2.長幹行·其一

唐 · 李白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3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唐 ·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李白的名篇太多了!小編是李白的粉絲!


詩書畫賞析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瞭解一下。浪漫主義詩歌開派宗師。在中國古代,《詩經》代表了現實主義詩歌。而屈原《離騷》的出現,則代表了浪漫主義。

李白再強大,也不過是繼承併發揚了前輩的詩歌。而且李白也對屈原的詩歌讚賞有加。關鍵是屈原一出現就是高峰。《離騷》、《九歌》。後代把詩人稱為騷人(墨客)也是從離騷之後,離騷代表詩,騷人就是詩人。絕不是爾等KTV.夜場所說的騷年。

據說有一次國際文化研討會上,日本人質疑古代屈原是否真實存在。中國代表說,我們首先不說屈原是否真實存在,只想問一下,就憑一篇《離騷》,試問日本歷史上有誰能夠寫出來?日本代表啞口無言!

最重要的是,因為屈原,我們有了一個節日~端午節。為緬懷一個偉大的詩人,一個國家幾千年不間斷的祭奠。(說到端午節,就不能不說不要臉的棒子國,把端午節說成是他們的遺產。)


智富雙贏


比李白牛的詩人是毛澤東,他的詩詞無人能敵,每一首都能體現他的偉大胸懷和高瞻遠囑,令人敬佩!


芬芳玉蘭1


中華上下五千年,沒有,沒有,一個都沒有。

讀其它人的詩,你能明顯感覺到押韻,平仄,對仗等等這些斧鑿之痕,而讀李白的詩你完全感受不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感覺就跟說話一樣的自然,純真,渾然天成,這是最高級別的詩,完全感受不到押韻什麼的,但就是這麼自然,這麼真實。

李白的心理認知機制顯然和普通人不一樣,同樣的一個蘋果普通人看成紅色,色盲看成灰色。同理,李白正常狀態下看到的世界和大家一樣,而醉酒狀態下看到的完全是另一個世界,於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於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大家老覺得那是李白的誇張,其實那只是天才對其看到的景象的真實描寫,所以渾然天成,沒有斧鑿之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