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華北平原會缺水,水到哪裡去了?

蔣麗琴


為什麼華北平原會缺水?

華北平原現在的水資源一直是個大問題。但是以前的華北平原的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資源都是很豐富的啊。為什麼短短几十年華北平原就變成一個地下水漏斗採空區了呢。

華北平原近些年逐漸變成國內人口較為集中地地區,北京在近30年的高速發展有著非常直接的原因,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和人口迅速增長。除了人口還有工業的發展,這都導致了華北地區對於水分的過量需求和使用。對於華北地區的水資源減少有著很直接的原因。

農業的快速發展。雖然說華北地區的城鎮化規模比較快,但是耕地的數量也是比較大的,因為整個華北基本都是平原,對於山區、丘陵比較少,易於開墾和耕做。尤其是現在農業灌溉的機械和技術基本都已經實現了電力或者柴油帶動,灌溉更為省力,對於水資源的需求更為強烈。地表水抽沒了就開始抽地下水。這也是華北水資源現在比較稀缺的原因。

氣候的原因。華北地區的平均溫度近些年越來越高,與全球氣候變暖有些直接的原因。我記著2017年去北京,將近9月份了,天氣仍然十分的炎熱,並且是乾熱。說明什麼?華北地區的空氣含水量比較低,不利於形成降水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這其實是一個天文氣象方面的問題,不過這裡我也可以給回答一下!

缺不缺水,這個問題涉及到幾方面的問題,大概是3方面,降雨量、蒸發量以及該地的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如何。

從降雨量來說,華北平原的降雨量並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北京附近這一塊,常年的降雨量本來就不多,也就是說水的來源並不多,再加上自然河流帶來的水量也不多,從源頭上水就不太夠!

而另一方面,華北平原水的蒸發量並不低,再加上內陸吹來的乾燥的風的影響,更進一步的加大了華北平原水的蒸發量。

第三個方面,華北平原屬於農業灌溉區,而且人口稠密,不僅人口飲用水會開採大量的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的虧空,農業灌溉用水更是抽取地下水,本來蒸發速度並不高的地下水被噴塗到地面後,會很快的蒸發掉,這就造成了華北平原的水分不僅從土地的表面蒸發掉,還把地下水也抽出來蒸發掉了,更加重了華北平原的缺水!

第四個方面,華北平原自然草地和森林比較少,耕地比較多,這樣水土保持能力也降低了,也就是說好不容易天上落下來的降雨,很大一部分很快就溜走了!

當然,現在隨著南水北調的實施,對於緩解華北平原的缺水問題有所幫助,但並不能根除缺水的現狀!


橘井主人


華北平原缺水是事實,尤其是河北,從南方坐列車一直到東北,唯有河北看不到有水的河流,河道都乾枯了。

缺水的原因首先人口和工業過載大。河北省在1949年建國時人口有3086萬人,2017年有7185萬人,短短几十年人口在高基點上翻翻。再說工業化,工業化的發展必然耗費大量水資源,河北是鋼鐵大省,煉一噸鋼鐵,大約耗費十幾噸水。這對水資源的消耗也絕對龐大。

其次降水減少。自然的規律是乾旱和雨水充沛交替的,人類的過快增長和活動的頻繁在逐漸改變這個規律,所以北方的降水一直偏少,旱情連年得不到緩解。在老人的記憶中,最後一次下大雨還是1963年,那次暴雨下了7天7夜,水開始從地下冒出來。後來都是吃老本,水位連年下降,50米、100米、200米,水位越來越深。

再次華北是糧食主產區。小麥、玉米都不是耐旱作物,需要大量的水資源去灌溉。華北平原森林覆蓋率低,水土涵養差。

自然是偉大的,人雖然可以改變些東西,但自然規律不可違背。就像南水北調,雖然發揮了人的主動性,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華北缺水問題。人還是要敬畏自然,學會從自然規律中找到解決辦法。


一泓清波1


華北平原這些年降水量沒有大量減少的,華北的雨集中在七月下旬八月上旬,華北的一些城市都建在太行與華北平原的接觸帶,邢臺邯鄲石家莊保定..七八月一下大雨就造成洪澇災害,對北京天津造成巨大威脅,所以毛主席說一定要根治海河,太行山裡修水庫,下游挖河道,人口又大量增加為了城市發展水庫就不往下游河道放水,只供應城市人口!不在往河道放水,只在汛期水庫撐不下才放水,去年邢臺7.21水災就是這樣造成的!這樣長期河道沒水,有水也是城市排放汙水,農村喝水用水只能打深水井,水井越打越深,水位越採越低,就惡性循環啦!好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了,這樣城市的供水有保障了上游水庫就能對下游河道生態補水,南水北調也在給河道在生態補水,老家滏陽河以前都是臭水,現在已經清波盪漾,有魚有蝦!相信在習近平這個對生態環境這麼重視的領導人帶領下華北的各個河道會慢慢恢復到清波盪漾有魚有蝦的樣子


威武曹操




整個中國都缺水,華北平原更缺水。如今整個華北平原就是一個大漏斗,地下水位越來越深,老本越來越少,真不知道一旦地下水抽光了,大家那時又喝什麼呢?

華北平原的缺水主要是由氣候變化造成的。幾十年前還算是風調雨順,後來下雨就一年比一年少了。天上降雨不足,地表徑流就慢慢的都成了幹河。至於氣候為什麼會逐漸的變得乾旱少雨,我覺得主要還是人為的因素造成的。

人口的過於密集,田地上都是隻喝水卻不能產生水蒸氣的季節性的莊稼,樹木稀少,保持水土和空氣溼潤的條件幾乎沒有。天上不下雨,連雪也很少下,於是氣候就越來越往乾旱上去演化。

西部山區的大量水庫截流了一部分地表水,再加上平原本身雨水的不足,就造成地表水逐漸的斷流,而地表水的缺失,又造成了地下水的入不敷出,但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都停不下來,隨著地下水的不斷抽取,地下水位只能逐年下降,巨大的漏斗也就越來越讓人揪心了。

近幾年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的出現,應該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華北的飢渴,但假如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問題,不能在氣候變化上取得根本性的改變,那麼華北平原的乾旱進程就最多是趨緩,而不會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個人覺得,對於已經相當乾旱的華北平原來說,每年雨季大量的河水白白流入大海,是一種極大的浪費,應該想個什麼法子,讓河水留在華北平原。比如增加河流長度,在合適的地方人為的建立湖泊,一方面更好的利用地表水,一方面讓地表水更好的滲透下去成為地下水。如今我國的工程能力世界第一,以前移山填海做不到的事,現在不妨做上一做,好好把華北大平原規劃規劃,光知道修路那行啊?


蛙眼看天下


本方受到氣候影響 這些年氣候比較極端 尤其是受到厄爾諾影響 地理位置不同 南方接近海域比較多 大自然的規律 北方雨水比南方少很多這是正常 這直接影響水的存量 北方耕地面積很大 需要灌溉 這些都是利用地下水來灌溉 破壞了地理環境水資源

水是可以蒸發的液體 所以地面存水量根本不夠用 少雨多炎熱天氣還不夠讓它蒸發呢 所以國家也是消耗很多資金人力高科技手段 建成了南水北調這個偉大的工程 緩解北方用水短缺困難








農業溫室科技有限公司



華北平原陸地多,山林少,工礦企業用水,農作物耕種多灌溉用水量大,溶易消失。無高山樹林水源難存蓄,降雨量少,水平原蒸發流失快。在沒降雨這種情況下河道會乾枯現像,不象我南方地區,有高山大嶺,森林樹木多,半山腰都有水流出,每年降雨量多,易存蓄水源臧於地下。很少出現河涌乾旱現象,每年水災都是南方地區出,尤其廣東,廣西,湖南等地方出顯嚴重水災。現在家國成功改建造世界最大工程:“南水北調”,能緩解華北平原缺水現像。我廣西貴港市平南縣有的鄉鎮平原闊田地,曾經出現乾旱,而我家鄉有高山大嶺水源足,河涌永遠有水流出。



1982年分田雖然每人才5分田,但都易從河裡改入田地耕種。就算其它鄉鎮平原田地乾旱,我家鄉里河水照樣有水流出,大家可用抽水機把水抽到自已的田裡。在農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空氣清新水源充足。


等待162471053


北方乾旱,與不科學的治理有直接關係。雖然華南有大量的降水,但由於過度疏導,造成大量的雨水在短時期內快速匯聚,形成嚴重的洪澇災害後,又直接徑流,地表蓄水量嚴重不足。城市化建設,使得大面積的土地被開發利用,地面硬化,對溼地大面積開發利用等人類活動,造成華南地表水嚴重缺失。華南蓄水量大大減少,破壞了雨水階梯循環體系,導致北方降雨量嚴重缺乏。北方也同出一轍,只注重排水不注重蓄水,再加上過度開採利用水資源,造成華北地區嚴重乾旱缺水。要改變華北乾旱現狀,只有改變以往的治理方式,科學合理的治水,恢復雨水正常的循環體系,既能有效防治南方洪澇災害,又能增加北方降雨量,有效改善北方乾旱局面,還能有效降低霧霾,改善空氣質量。


搖擺的地


我小時,曾在河北承德波浪滔滔的灤河裡游泳,現在灤河快成旱河了。承德避暑山莊是清的夏都。大量的糧食、和皇宮、軍隊的物質是用船運到離宮,和當地駐軍各個"營”的。現在,武烈河就靠幾個橡皮壩存點水,我不看有關記載,我絕對不相信,武烈河曾有碼頭港口。乾隆帝寫詩讚美承德的湖泊和瀑布的壯觀。現只有觀瀑亭,沒有瀑布。為何?何因?人們抽采地下水,受到了老天爺的懲罰。南水北調,真是英明之舉,南方洪澇之水多往北引,善莫大焉。


煙臺蠍子


我們小時候大河小河都有水,有水就有魚蝦,我認為除去我們現在工業發達,農業的發展,過度開踩地下水外。還有幾個主要原因:第一氣候的變化,現在相對過去降雨量減少了,隨著氣候的變暖,水分蒸發比過去加大了。第二我們這幾十年對河流的治理,大部分河流都調直了,河流的洩洪能力增強了,可這些水往地下滲的少了。第三城鎮化建設的加快,城市的路面和地面全部硬化,城市的綠化地面也高於地面,整個城市都不往地下滲水。因此地下水下降也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