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在他《平凡的世界》一書中,大讚河南人,為什麼?

百川匯海8


這裡是熊二讀史,一起來讀河南文史。(本文約950字,閱讀需時3分)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雖然講的是發生在陝西黃土塬上的故事,但是與其東鄰河南也有不少的關係。

小說中的主人公,與河南人有不少交集。

其中孫少安與河南人的關係最多,不僅經常外出遇到河南人,得到河南人的熱心幫助,甚至他的制磚機也是在河南買的,技術純熟的磚廠燒磚大師傅,也是河南人。

路遙對河南人多持肯定與讚賞之態度,藉由小說主角之口,表達了他對河南人的整體印象:

“河南人最大的秉性就是樂於幫助有難處的人,而且豪爽好客,把上門的陌生人很快就弄成了老相識。 ”

是的,樸實厚道是河南人的重要標籤。

《平凡的世界》中有兩處,給河南人特寫的鏡頭,讓我們得知陝西與河南不可分割的關係。

一、孫少安夜走米家鎮。

正在他無地安頓,困窘無奈之時,看到路邊有個鐵匠鋪,深夜還傳出叮叮噹噹的打鐵聲,就敲門進去借個火。在聽口音知道鐵匠鋪師傅是河南人後,作者娓娓憶起,黃土高原上幾乎所有的鐵匠都是河南人,河南人的吃苦耐勞,讓少安大為感動。

二、銅城河南人聚居地。

位於鄂爾多斯地區南緣的銅城出產煤,也為這座城市帶來了全國各地的移民,而其中的三分之一就是河南人。

為什麼陝西這麼多河南人呢?路遙也給出瞭解釋。

就是因為1938年那一次黃河人為決口,造成了大水災,河南人遭災後順著隴海線向陝西逃荒,因此大部分逃荒者都就近落戶在黃土高原。

1942年,逃荒陝西的河南人

河南人豁達豪爽,大都直腸熱肚……加之大都在鐵路和煤礦幹粗活,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儉節約的雙重生活方式。銅城……由於河南人最多,因此公眾交際語言一般都用河南話。在銅城生活的各地人,都能操幾句河南腔,哼幾句嗯嗯啊啊的豫劇。

路遙用生動的文筆,描繪出一幅陝西人心中的河南人歷史與生活場景。

陝、豫相鄰,河南人口眾多,在近代又屢經災荒,因此外出求生者眾。

陝西是河南人逃災的一個重要地區,近代有很多河南人在黃土高原生根發芽,生生不息。而這些河南人,也將中原大地的質樸與勤奮帶到了黃土高原。

客觀上看,這群人背井離鄉,正像現在無數在外務工的河南人一樣,他們熱心,互相幫助,勤勉而踏實。生活習慣不同,習俗有別,也造成很多外地人對河南人有一些微詞,但是不可否定的是,絕大多數的河南人,正如路遙筆下所寫,都是豁達豪爽,勤勉質樸的。

這與生長於黃土高原的陝西人的性格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質樸勤勞的性格。因此,陝西人最能與遷居於此的河南人產生共鳴。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熊二讀史。


歷史寶藏


河南人身上有很多優點值得讚頌!相信路遙與河南人打過交道,河南人幫過他很多,給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所以在《平凡的世界》裡面,少安磚廠最開始的師傅就是河南人,兢兢業業,認真負責,毫不保留把很多工序就教給少安!後面,少安有一次去市裡面,無地可休息,他就去一家鐵匠鋪,鐵匠師傅也是河南人,熱情的招待,留他休息!

其實河南人有很多中國的優良品質:

首先,低調樸實!第二,吃苦耐勞!

第三,勤儉節約!第四,熱情大方!

河南相對而言比較窮,所以河南人比較樸實,比較勤勞!因為不勤勞不吃苦就賺不到錢,怎麼能養一家老小!而且河南大多是以農業為主,面朝黃土背朝天是最辛苦的生活,這種生活讓河南人能夠吃苦耐勞,能夠更加體會到生活的不易,所以在別人需要幫助時,河南人也會去盡力去幫助,因為體會過生活的艱難就能理解別人的不容易!


我與河南人打交道比較多,所以我能夠體會河南人的不容易和任勞任怨,他們身上的散發的魅力可能不會光芒萬丈,但是他們確實能夠在每個地方留下他的堅強的印記!

現在各種地域黑特別多,只是我想說每個地方的人都有好人,每個地方的也有不好的一些人,切記不能以偏概全!同為華夏兒女,要相互包容,只有大家都心在一起,我們國家才會強大,每個地方的老百姓才更加安居樂業!

我相信你們會看到東北人的豪爽,四川人的吃苦耐勞,陝西人的樸實,浙江人的上進,江西人的敢幹,廣東人的眼光長遠等等,每個省都有自己的風土人情,多看到好的一面,社會將更加融洽!





忠肝義膽嶽老三


首先聲明我不是河南人,而是典型的白鹿原人,也就是藍田猿人的後人。你說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一書中,大讚河南人,並不奇怪。我原先也不愛河南人,文革中有一個口號:美帝,蘇修,河南蛋。可見河南人在人們心中的影響有多壞。然而在現實中,我接觸了好多河南人,由於歷史原因他們遍佈全國,其主要原因就是黃河氾濫,發洪水,使他們無家可歸,只能逃難,流落四方。這就使河南人有搶人飯碗之嫌。由於到新地方要生存,只能採取一些討人嫌的作法去討好或是騙取當地人的信任。解放以後,黃河得到了徹底的治理,像花園口決堤的事永遠不會發生了,河南人不會再逃難了。他們將以新的姿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出力。河南是人口大省,我相信也是人才大省,河南人一定是大有作為的!


sjx35


不能說是大讚, 是很客觀。

《平凡的世界》中多次提及河南人,筆墨較多的有三處,一是米家鎮的鐵匠師徒,二是首任燒磚師傅,三是王世才一家。路遙並非“地域黑”的噴子,無需用那種以偏概全,以點概面的觀點來吸引眼球,所以在《平凡的世界》裡,他對河南人的評價是客觀的,也是真實的。

樂於助人的鐵匠師徒

少安在米家鎮給隊裡的牛看病,嫌牛累,決定在米家鎮過夜,第二天再回。夜裡給牛灌了藥後,時間太晚,沒地方住,他就蹲在路燈下想抽支菸,可是沒帶火。之後他聽見“叮叮咣咣”的打鐵聲,就循著聲音找到鐵匠鋪借火。

鐵匠鋪是河南人,一老一少,老的是師傅,少的是徒弟。樂於助人的河南人不僅給孫少安借了火,還讓少安晚上住在鐵匠鋪,解了孫少安的燃眉之急。在此處,路遙給河南人給出了很高的評價,他認為河南人是中國的吉普賽人,但河南人和吉普賽人不一樣。吉普賽人只愛飄泊,不愛勞動。但河南人除過個別不務正業者之外,不論走到哪裡,都用自己的勞動技能來換取報酬。

一褒一貶的兩位燒磚師傅

孫少安先後聘用過兩位燒磚師傅,第一位是技術與人品俱佳,幫助少安走向輝煌的真人才;第二位是隻會吹牛,直接將孫少安推向火坑的大騙子。

第一位燒磚師傅,少安初次創業開辦小磚瓦窯,他就是技術總工,他技術過硬,很快使得少安的磚廠走入正軌。後來,少安擴大磚廠,他去了別處另謀生計。一直到少安遭遇慘敗後東山再起,少安又找來了這位原本要回河南老家的師傅。

再次給少安擔任工程師的河南師傅,很賣力,而且很有責任心,不僅在技術上全力支持少安磚廠發展,而且還傾囊相授,給少安培養出了兩位出色的技術人才。在少安決定承包石圪節磚瓦廠時,他先是承包了少安的磚瓦廠,後又不遺餘力的幫助少安的鄉磚瓦廠走上正軌,實現盈利。

第二位燒磚師傅也是河南人,是少安在黃原東關找的,是個賣瓦盆的。少安當時輕信其自吹自擂的燒磚技術,以高工資聘用了他。結果,這個壓根就不懂燒磚的傢伙直接將磚燒壞,宣佈孫少安破產。而他只是被孫少安痛打了一頓,受了點皮肉之苦。

給少平親人般關懷的王世才一家

在《平凡的世界》第三部一開始,路遙對河南人有過幾段描述,大致意思是說銅城河南人多,大多是1938年水災逃荒而來,時間長了,他們就成了當地的老戶。河南人豁達豪爽,直腸熱肚,但也好鬥。他們大都在鐵路和煤礦幹粗活,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儉節約。大亞灣煤礦的也有很多河南人,他們住宿比較講究,即便是低矮的茅草房,也收拾得乾乾淨淨,牆壁都刷成白的。

少平和王世才一家人是因借醋初識,少平初到煤礦,血壓高,醫生建議喝醋。大晚上商店關了門,少平只好隨便走進一戶人家借醋。他走進的就是王世才家,王世才一家人不僅將醋送給了他,還留他吃飯喝酒。

之後,孫少平成了王世才的徒弟,王世才一家人更是對少平親如家人,可以好不誇張的說,王家是少平的第二個家。王世才死後,少平念及王世才昔日之恩,對母子二人倍加照顧。而當田曉霞去世後,少平和惠英兩個苦命人相互鼓勵,相互扶持,最終走在了一起。


螢囊夜讀


河南和陝西在歷史上有很多密切的聯繫,尤其是近代以來,黃河氾濫成災,黃泛區的河南人一大部分逃難到了陝西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等地,一直以來也有“”山東人逃荒去東北,河南人逃荒去陝西”的說法,電影《一九四二》小說《將軍吟》等都是講述河南人逃荒的故事,歷經艱險來到陝西並生存下來的河南人歷經生息繁衍,現在已經成了地道的陝西人。回到路遙的小說中,他對河南人的吃苦耐勞,堅韌的品格做了描寫,除去地域黑,是客觀的講述了他們的勞動的品質,我不是地域黑,周圍有很多河南人,同樣很好,路遙可能是在銅川與河南人(在陝的)打過交道,對他們的生活和經歷比較瞭解,不能說盛讚,只能說是文學的敘述吧。


嘉陵江三皮


陝西的河南人生活水平普遍高於陝西本地人,原因有二,當年逃荒大多是扒火車過來的,落腳點都是鐵路沿線的中心城市,偏遠山區的幾乎沒有,在城市邊上隨便搭個棚就安家了,鐵路沿線活也好找,生存相對容易,這些河南難民多從事的鐵路及廠礦企業,解放後順理成章地成為市民,工人階級,經過幾十年的城市變遷,當初的棚戶區早已變成高樓大廈,賴以棲身的城牆根也已成為繁華鬧區,這些難民的後代也成了腰纏萬貫的拆遷戶,第二個原因就是河南地處中原,天災人禍不斷,惡劣的生存環境造就了河南人天不怕,地不怕,敢闖敢幹,為了生存不惜一切的性格特點,而且河南人出門在外不忘故土,特別抱團,在陝西的河南移民已經是第四代,第五代了,依舊鄉音不改,操著標準的河南鄉音,生活習俗與陝西當地人格格不入,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過紅白喜事,請河南豫劇團的一定是河南移民,陝西本地人過事請的則是秦腔劇團。


大漠蒼狼6325963


作為正宗的河南人,我要先點個贊,河南人多地少,老早就出去四處奔波掙錢,中國再沒有一個省的人像河南人一樣分佈廣泛,你聽說過許多河北人出去打工的嗎?在河南鄉下男人不出去打工是被人看不起的。當然人口眾多也是一個原因,我認為主要還是足夠勤勞,好吃懶做在外面是扎不了根的。

白巖松前段時間說過“中國人什麼樣,河南人就是什麼樣”,反過來說更有意思。





電影志


1938年的黃河大決口,1942年的河南大災,陝西地理環境為河南人民創造了生存的條件,解放後陝西大規模發展,河南人大多數成為工廠工人一員,也給陝西人民帶來了飲食習慣,胡辣湯等小吃融進陝西,陝西面食也融入了河南人的生活,大街上聽得最多的二種語言,陝西話,河南話,人們互相交流能聽懂的話語,陝西發展融入了陝西和河南人的心血,如今的河南人已經和陝西這塊土地融為一體,現在陝西有許多人是河南人的後人。他們的工作身份從最早集中於鐵路到目前已遍佈陝西各行各業,和居住的所有外省籍人土一樣,成為陝西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的活力,勤奮吃苦的精神,為改變著陝西的今天和美好的明天。


西府秦人3


首先,路遙老師是文化人。人家是讀過書的,不是那種噴子,更不是地域黑,說的也很客觀。因為陝西和河南交界,歷朝歷代兵荒馬亂朝代更迭,兩個省的人都是相互,補充的。也可以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但現在說的陝西省西安市,他就是一個移民城市。能查得到的,河南人的在那裡安家落戶的就佔到了1/3。更不要提歷史上在那裡安家落戶的。

相對而言,路遙老師,也是比較客觀的。因為中國人,講究禮儀廉恥。更何況人家也是文化人,知書達理。有一句話送給所有的中國人“兄弟不和鄰里欺,鄰里不和外人欺。”有一個字送給所有的地域黑和地域噴子“呸”



行者視野


現在人云亦云的人太多,許多人就沒與河南人有太多交道,也跟著起鬨,陝西這個地方,尤其是關中,本來就是一個特保守的區域,再加上有個古長安,埋了幾個皇帝,這些都讓全陝西人民尾巴翹的高高的,好像個個都是皇孫似的,其實西安與周邊市縣簡直就是兩個世界。河南本土就有一億人,西安有1/3河南人,西安4/5的人都有河南親戚朋友,渭南咸陽寶雞銅川這些陝西較好的地市都有大量河南人,再討論這種意圖貶低河南的話題有什麼意義呢?河南人靠打拼贏得世界,走南闖北,大部分人憑勞動吃飯,各位有什麼資格對河南,河南人品頭論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