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大學生又窮又迷茫,又喪又懶散?

蘇健朋


這個看個人吧,我現在大四,過的蠻充實的,大學期間主要是沒人管了,什麼事情都要自己打聽自己爭取,有上進心的樣樣都會突出,也有的就平平淡淡度過四年。

大學四年遊戲沒少玩,7屆王者了,從來沒掛過科,偶爾玩玩樹莓派和小夥伴參加比賽,還找了個漂亮的女票,初戀哦,快3年了。

現在在準備考研,每天刻苦學習,雖然我也不知道學習有什麼用,但管這麼多呢,優秀就得了。







孫健行


我來告訴你答案吧。

因為他們窮所以他們迷茫,因為他們迷茫,所以才又喪又懶散,又因為他們喪且懶散,所以越來越迷茫。

我以前當過獨立院校的大學老師,後來出來做企業管理諮詢,再後來專門做人才培養和職業教育,遇到太多這樣的學生了。

窮人家的孩子,往往會出現兩個極端:

  • 第一個是少年老成、奮發向上,腳踏實地,學習方面非常刻苦,而且不少成績還優秀;

  • 第二種可能則是,題目所說的,又迷茫,又喪,又懶散。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先說那些努力的窮孩子吧。

因為農村的孩子打小生活就有壓力,尤其是和身邊城市裡的同齡人相比,差距太大了,根本沒法自欺欺人。

知道不足,有目標,有比較,所以就有了動力。

所以會特別刻苦、用功的讀書啊。

不過,皇天不負有心人,很多優秀的孩子其實也恰恰是窮人家的孩子。

比如我招人的時候我就發現,那些吃苦耐勞、好學上進的學生不少是家裡條件不好的,我現在的幾個小夥伴都是農村家庭出來的,但是各方面能力素質真的很不錯,非常具有潛力。

不用怕,莫欺少年窮,不管別人怎樣說階層固化,其實一個智商和情商都高的人,總有逆襲的機會。


可是,為什麼很多人明明家境不好,還又窮又迷茫,又喪又懶散呢?

主要有三個原因:

1.周圍大環境影響

你看那些又窮又迷茫,又喪又懶散的人,他們周圍的人估計也都是這樣。

逃課、翹課、無心學習,考試抄襲。

很多都是學校不好的,或者一小撮“放蕩不羈”、“遊戲人生”的小團體。

試想一下,你在這樣的環境,早上爬起來去看書,發現寢室的人全在睡懶覺,你出去反而被人嘲笑,大家看你像是傻×,久而久之,你自己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傻×。

不需要多久,你就會被同化的。

我之前有個學生,大一大二的時候可勤奮了,可是大三畫風立變,染起了金毛,開始逃課、翹課、抽菸……

用這裡的好來說,“又窮又迷茫,又喪又懶散”

2.找不到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很多父母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比如父母是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大學教授,他們大小就接受父母的指導,見識過很大的世界,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能做什麼,將來該往哪裡走。

可是,很多窮孩子呢,見識和閱歷太有限,只知道考試,對外面的世界所知匱乏,對於人際也是不太瞭解和擅長。

他們不知道自己該怎樣走啊?也不知自己的努力究竟能否讓他實現目標?

所以,就容易迷茫、困惑,心生懈怠啊。

當然,也有部分人,由於天資所限,或者腦袋還沒開竅,怎麼努力都徒勞。

沒有積極的反饋和刺激,沒有多少人能夠堅持下來的。

怎麼辦呢?


對症下藥啊!


沒有比較和目標、動力

那就要跳出自己狹小的圈子,接觸那些優秀的人。

只有見識多了,經歷的多了,感受豐富了,才能夠真正獲得動力。


方法不奏效的呢

只有慢下來,分析這個過程,找到正確的方法,獲得積極的反饋和激勵啊。

比如,目標本身要合適,符合SMART原則,可實現、可達到、有時限、符合實際等;

其次,需要研究你所在領域的知識和規律,比如會計、人力資源、新媒體運營,他們都是有規律的,我們需要去學習和掌握,而不是空憑蠻力、蠻幹。


最後,一張圖總結,分析了動力的來源、不努力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哦。


我是馮老師,悟空簽約答主,新華文軒簽約作者,聚焦於青年人才成長與職業發展,歡迎你來撩~


馮起升


我覺得很奇怪的是,現在很多大學生,每天不是賴在宿舍裡面玩手機,就是去到教室裡面玩手機;不是跟風談戀愛,就是整天混在社團裡面;不是天天叫喊著自己迷茫和痛苦,就是在抱怨自己懷才不遇。

沒有半點付出,對社會沒有半點價值,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些什麼,一畢業就想大公司拿工資來請你?!你為什麼不上天?!你又何德何能呢?

大學生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一畢業自己的工資和農民工的工資差不多,真不知道當時為什麼還要花四年的時間去讀大學。

他們不明白的是:

農民工的工作環境怎麼樣,自己的工作環境又是怎麼樣;農民工的工資待遇怎麼樣,自己的工資待遇怎麼樣;農民工的社會地位怎麼樣,自己的社會地位又是怎麼樣。

而且,農民工他們也是靠著自己的勞動付出來獲取報酬的,你憑什麼有鄙視他們的意思,搞得好像別人都欠著你似的。

有些大學生急切需要糾正這樣的一個錯誤認知,就是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考上大學,有了一個文憑以後,就能出人頭地。

這種事情在大學生稀缺的時代裡,或許還能出現,但現在的世界,早已經不是我們爸媽以前的那個社會。

再沒有能力為社會,為他們創造財富的時候,不要天天叫喊著自己窮,自己迷茫,別人都對不起你。

有些閒工夫,還不如老老實實把書給學好,或者乾脆早點出去找點實習工作,儘早地接觸這個現實的社會。

這些,比什麼都強。


曾少賢


目前並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撐大多大學生都是又窮又迷茫,又喪又懶散這一結論。不過當下,確實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陷入迷茫,年輕人的“喪”和“佛系”也都成為時代現象的關鍵詞。 這是為什麼呢?

一、18-25歲,本來就是一生中最混亂的階段

事實上,大學的這個階段,一直延續到25歲(18-25歲)可以說是人生最為混亂的一個階段,也是2000年以來學界關注很多的人生髮展階段。心理學上將18-25歲定義為“成年初顯期”。在這個階段,個體的生活狀態、角色身份都是不穩定、混亂的。

這期間,年輕人們往往處於“獨立生活”以及“繼續依賴父母”兩方面的生活狀態中。他們已經開始擺脫完全的依附狀態,但又還沒有完全具備成年人應該具備的責任。在這個階段,人生許多未知都還在發生,幾乎沒有什麼是確定的,而對於自己人生獨立探索的程度之廣闊,是其它任何階段都無法企及的。

圖自 Pexels

二、代際之間的差別

“當我媽媽在我這個年齡時,她已經訂婚了。他們那一代人,在這個年齡,對於自己的人生要做些什麼至少已經有了一些想法。而我現在呢?我還在讀書,學了兩個沒有什麼對口工作的專業(政治學和中文),我的手指上還沒有戒指,我還不知道我是誰,至於我未來想做什麼,我就更是沒有頭緒……”(Kristen,22歲)

上一代人這個時候通常已經完成了婚姻/家庭、事業的選擇,對於未來的人生有了基本清晰的想法,這個階段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簡單的、進入穩定的成人角色的過渡階段。

而這一代人,隨著社會化的發展,婚姻和生育年齡普遍推遲到了25歲以後,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也變得越來越普遍,相較於上一代,許多這一時期該做出的承諾和責任都被推遲了,而從青春期開始的對自我的探索,則持續展開。這一階段,個體如果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未來想做什麼,對人生方向也感到一無所知,迷茫往往就會成為了常態。

三、在成年初顯期需要完成自我探索,而這些探索不總是成功和愉快的

在成年初顯期,我們主要要在3個方面完成自我身份的探索:愛、工作和世界觀。

  • 愛情:這一階段的浪漫關係通常會比青春期更持久,也更有可能出現性行為以及同居行為。所以對愛的探索會涉及更深層次的親密感,會考慮到我是哪個類型的人以及要選擇什麼類型的人作為我一生的伴侶。
  • 事業:大學是接觸社會的第一步,大部分人會在這個時期開始考慮未來職業方向。會思考自己想要獲得什麼樣的未來,會考慮自己擅長做什麼工作,什麼樣的工作我長期做也會覺得滿意。

  • 價值觀:心理學家發現,在成年初顯期,世界觀的改變是認知發展中最核心的部分。成年初顯期的年輕人在進入高校時,往往攜帶著它們在兒童期和青少年期學到的世界觀,而高校裡的教育則會向他們展現出多種不同的世界觀。最常見的情況是,大學生們往往在這個時候會開始質疑自己以前的想法。大部分大學生在大學畢業時會發現自己獲得了和自己過去不同的世界觀,同時,這個世界觀還會在未來被不斷地繼續修正。

當然探索會有成功有失敗,以上三方面的探索並不總會是愉快的,愛情失意,職場不得意,理想破滅,從前的價值觀甚至完全被顛覆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這些對這個階段年輕人的狀態會有很直接的影響。

圖自 Pexels

四、這一階段是一生中最孤獨的時期

在成年初顯期,

年輕人對於上述的自我探索往往是自己一個人開展的。原生家庭的日常陪伴會減少,新的家庭還沒有組建,獨身一人就變得不可避免了。調查顯示,19-29歲的美國人,是除了老年人之外,所有年齡階段中,在閒暇時間獨自一人情況最多的。同時,這個年齡段還往往會比青少年受到更少的監管,又沒有成人的身份角色所約束,缺少外部的支持與約束往往容易加劇年輕人迷茫或懶散的狀況。

以上。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知我心理學


我是阿狗,教育生活類專家。題主說的這種問題就是許多大學生的真實寫照,缺乏紀律性毀了太多了。我就來分析下這種現象的形成原因吧。

1.高中的教育

明粉在高中的時候,老師就給他們講,等你考上大學就自由了,就能玩了。

雖然明粉也記得中考之前老師也這麼說過,但上了大學果斷選擇性遺忘。



打遊戲,逃課,就這麼混了半年。

後來覺得應該做點啥,又去修了一個專業.歷史。從此走上了不歸路。

2.名流的鼓吹

中國的名流基本是沒有責任心,只圖自己獲得名譽,沽名釣譽吧。

其表現為中小學要減負,教育要素質精英教育,大學生要自由,做學問是閒出來的,不要著急發文章。



有興趣可以自行匹配,著實毀人不倦。有時候想想咪蒙比許多名流都良心。

3.大學缺乏紀律

大學整體比較鬆散,課業壓力也不大。人在此中,自然會越來越墮落,溫水煮青蛙。



4.時代壓力太大

90後的生活壓力太大,你今天不佛系,明天也會佛系。

明粉以前也是有志青年,夢想自己成為一個有意義的人。現在一個月三千,人變了很多。上次聊天都說一個月能賺五千就好了。

弄的我都不敢給他回顧歷史,畢竟得照顧低收入群體。



悲觀的說,房價,物價,收入,每天看著。多數人註定會佛系的。

總結

就是一個這樣的時代,還有這樣的言論,更有這樣的生活環境,成為這樣的人也是常態。

但能晚一點就晚一點。


一枚明粉


沒錯,現在的確有很多大學生又窮又迷茫,又喪又懶散;但也有一些大學生又富又朝氣,又牛又勤奮。

為什麼會有這種明顯的反差呢?原因有兩點:

第一、傳統教育理念還沒有與時俱進的及時轉變。

咱們國家傳統的教育觀念是從小好好學習,中考、高考,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了。

於是,大學之前很多學生的目標就是考上好大學,實現這個目標也有學校和父母的各種督促。

可是等真正進入大學之前,各類社會新聞鋪面而來,原來考上大學後畢業也是要失業的,北大畢業的都要去賣豬肉了;高中畢業的網紅都年入千萬了。於是從小到大建立的價值觀很快就崩塌了。

第二、迷茫的大學生沒目標沒動力;勤奮的大學生有目標有方向。

價值觀崩塌後,很多大學生就陷入又窮又迷茫又喪又懶散的境遇中;

但還有一些大學生可以重建價值觀,找到新的奮鬥方向。

有的大學生會加入到考研大軍;

有的大學生邊讀書、邊實習、邊發現與社會接觸的機會、邊賺錢。

有的大學生會重新思考自己的喜好和優勢,去練習應對未來進入職場的工作技能;

其實,年輕就是最大的資本。大學生就算窮又如何?未來幾十年賺錢的時光還很長。最怕的是在抱怨中碌碌無為、虛度時光。

歡迎評論一起探討~

我是職場資深HR李小船,同名微信公眾號“李小船”,歡迎關注我。職場酸甜苦辣,陪你一路成長。


職場女超人李小船


雖然我上的不是985,211也不是有名的本科,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專而已,三年而已,第一年剛進校,啥也不懂,就這樣,迷迷糊糊的大一結束了,到了大二,還在暑假的時候,學校就分配我們實習,強制性的,不去不行,實習了半年,實習結束之後回家過年,就這樣到了大二下學期,在學校上課,最闊怕的是,實習的時候不在學校不上課還要交學費,實習的工資更是可悲,一個小時十塊錢,而在那兼職的,同樣一天八小時200塊,這也就算了。大二到暑假也就結束了,過完暑假也就是大三了,大三大概也就在學校待兩個月又得要實習,然後等到時候來學校拿個畢業證大學生涯就結束了。想到高三的時候努力的學習,結果考到這樣的一個學校,我並沒有要責怪誰,要怪也只能怪我自己,但我並沒有後悔自己的選擇,因為在這期間我懂了很多東西,也可能是經歷的多了就會知道,與其每天不斷的抱怨,還不如該幹嘛幹嘛,有那個時間去抱怨,還不如刷刷頭條,當然現在也不會想那麼多,只是覺得上了學跟沒上的差不多,現在的話只想好好的渡過在學校的時光,離開學校之後找一份工作,找一個喜歡的人,平平凡凡,幸福快樂的渡過餘生,就很滿足啦😊😊


ni眸深似海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大學生的思想也在與時俱進,因此暴露很多問題!

1、窮——迷茫的開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物價也開始上漲。小編上大學的時候,一個月400—800的生活費,如今都是上千。無論我們做什麼,是創業還是找份好工作,都離不開錢的支持。一旦沒錢了,只能選擇將就,先就業再擇業,然而這一切都是迷茫的開始。


2、迷茫——人生沮喪的開始!

每個人都迷茫過,每次都是那麼的沮喪以及孤立無援。人生沒有燈塔,四處奔波,大學期間如果不好好學習,對那些沒有社會背景以及人脈資源的大學生來說,以後真的很難融入社會。然而那些有豐厚社會資源的人卻比他們更努力,以及更多的就業機會,因此就會特別自卑以及社會不公。

3、沮喪——懶惰的開始!

大學生一旦對生活抱著消極態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目標,就會變得懶惰。上課沒激情,學習沒有動力,整個人都無精打采的。在吃喝玩樂上卻精神煥發,因為這才是他們想要的生活,為何不提前體驗一下呢?


總之,燈塔不再,沒人點燈,想努力也沒努力的理由,如果僅僅為了錢,那麼讀書還有什麼卵用?


故事小燈塔


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又窮又迷茫,又喪又懶散,畢業就失業,不如賣山東雜糧餅,或不如擺攤做小生意的農民工,更不如在城裡打工的農村青年人,這是為什麼?如何解決?

其實,如果你手裡沒有捏著大學文憑,一切與農民工一樣,哪你的迷茫也就消失不存在了,你同樣可以去做山東雜糧餅,或擺攤做生意。

還有一條送擇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發明了人腦意識上傳網絡,即讓你的記憶、把以前學到的知識,以及你的未來人生規劃、夢想等等均永存網絡上,變成永生有意識的人工智能人,而你的血肉之軀,可以在醫院裡實施安樂死,就在死的一剎那,你的腦機接口與互聯網鏈接成功,你的意識、知識、思想、思維方式等,均在網絡上、絡繹不絕的向全世界所有的APP平臺上直播你的頭像視頻畫面,以及你說話的聲音等,美國幾家高科技公司稱,這就是當代永生人。











美國幾家高科技公司CEO說:

"中國的當代大學生,不要迷茫。找不到收入高的好工作,到美國來,報名參加"安樂死、永生人工智能”高科技項目,成為永生不死的美國網絡新公民,這裡沒有貿易戰,沒有痛苦與憂鬱,只有永遠、永生之無限快樂,還可以讓別人下載你。"這是多麼有趣味,多麼好玩的事情。


楊曉東藏王


大學生變得窮困迷茫,又喪失了鬥志,變得懶散沒有目標與動力、缺少自律性。這已經成為了社會的普遍現象。


一.我對四個詞性有以下理解:

1.窮,

大學裡的消費普遍都很高,外加上有時和朋友吃個飯,週末假期上街逛。很多地方都是需要用到錢來解決的。可以用一句話形容就是,沒錢啥都很難辦。當然如果你真想大學四年整個人宅在宿舍,不外出與人交流。那你就真的花不了多少錢。但我覺得這是個錯誤的決定。我覺得大學就像個小社會,你完全可以把錢財用在有用得價值上,就相當於投資。

2.迷茫,

剛開始進去大學,激情四射,還依然保留著高考那回的衝動。感覺什麼都想學。但漸漸地目標上漸漸地迷失,沒有了方向感。不知道自己該去學什麼?覺得個個都是很重要,又或者覺得自己選錯了專業,覺得自己的專業在畢業後不吃香。覺得容易吃苦,工資低。等等一切負面情緒結傭而來。

3.喪,

大學裡管制性比較鬆散,個人比較自由,什麼都是靠自己的主動性。沒有老師會高中那會強迫你學習。所以就漸漸的散失鬥志和自律。加上在高中被限制的脾性,愛玩,喜歡打遊戲等等。在大學裡得到了釋放。無語無慮的玩耍。然後就出現掛科的、逃課的、重修的等等。

4.懶散,

沒有目標,沒有前進的動力。對於自己的未來沒有一點頭緒,感受不到社會競爭的壓力和激烈。只想著在宿舍打遊戲,偶爾餓朋友出去逛街泡吧等。心性完全沒有鬥志,偶爾看會書,不到一會心緒早已飛到別處。要不就是不想看了懶得看了。人也漸漸的變得墮落了。作為父母的有時也不知道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或是覺得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

這些理解是我曾經歷過的,和身邊也有許多的朋友也是這樣,所以我發表了這些話。

二.最後誠心跟各位大學生們講,時光漸漸,沒有停留也不會為誰而停留。請把握重要的大學時光,庸庸無為的日子很舒適,但到頭來才發現這根本不是你想要的生活。

謝謝。


我的觀點就這些,歡迎各位在下方評論支持點評。虛心接受、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