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考上了北大,我的爸爸才相信我的月考成績不是抄的

這是學霸君推薦的第二十二篇學霸故事

直到考上了北大,我的爸爸才相信我的月考成績不是抄的

你有特別執著過一件事嗎?跋山涉水,歷盡千辛萬苦也要完成它,實現它。即使途中遭受萬千嘲諷,你也會奮不顧身前行。

對於魏婉來說,北京大學是她這小半生來最大的執著。父親因為她是女孩不重視她,老師也嘲諷她“天資不足,勤難補拙”。可這一切,都阻擋不了她北上的步伐。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曾經最容易委屈的她,最終在高考的歷練中,長大成人。


01、獨倚危樓,不信人間別有愁

緊閉的門外,是一個我不敢想象的世界。我蜷縮在被窩裡,想把自己與外界隔絕開,但那發洩式的吼叫、粗俗的辱罵和拍打桌椅板凳的悶響,卻混在一起,拼命往我耳朵裡鑽,讓我不由自主地聯想起各種各樣的畫面。

也許父母都以為我睡了,可是我睡不著。

也許他們覺得一扇門就可以將成人世界的複雜與我的童年隔開。也許大人們都覺得我還小,什麼都不懂,但是其實我已經模模糊糊地明白了許多事情:比如我的家庭和別人的家庭不一樣,比如錢很重要,比如,我是一個不快樂的孩子。

直到考上了北大,我的爸爸才相信我的月考成績不是抄的

我生在中原的一個普通小城,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所謂的“十八線小城市”。父母本來都是工薪階層,但是母親早年有些積蓄,也願意支持父親創業。

我的父親就趁著計算機興起的熱潮,辦起了電腦培訓學校。漸漸地,父親越來越忙,學校規模越來越大,學生越來越多,家裡的條件也變好了,但我卻感覺自己在家裡越來越不開心,因為父母的爭吵越來越多。

父親本來就有點重男輕女,後來工作也變忙了,基本不怎麼管我,甚至等我上了小學六年級,還不知道我在哪個班級,也不知道我的生日是哪天。我現在留著的童年記憶,大都是和母親待在一起,是母親送我上學、給我做飯、帶我出去玩,所以,我自然跟母親更加親近。

有一次他們吵架,我第一次看見那個永遠保護我、永遠對我笑的媽媽流下了眼淚,我慌了,趕忙拿起桌子上的抽紙巾給母親擦淚,卻說不出一句安慰的話,因為我自己的眼淚也止不住地往下掉。

“過來!”背後一聲平地驚雷。

當時,我渾身像觸電一樣抖了一下,覺得後背發毛。我僵硬地梗著脖子轉過身,看到了臉紅紅的父親。他眼露兇光,彷彿他正在看著的不是他的妻子和女兒,而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咱倆吵就吵,你衝閨女喊什麼!”媽媽帶著哭腔說。

“好!我不喊!我不管!反正以後我也借不上她的力,指望不了她,我不管她!”爸爸歇斯底里地吼完,就摔門而去。

那一年,我15歲,卻已經疑惑了七八年,為什麼別的同學能在週末和父母一起上街玩,而我卻從沒和爸爸一起去過商場?為什麼爸爸從來沒有關心過我的考試成績,甚至連我上幾年級了都記不清楚?

這一切,突然好像有了答案。從此我陷入了無休止的自我否定中,認為自己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是一個不被喜歡的人。

02、良久驚兼喜,殷勤卷更開

上高中之前,媽媽找了一些關係,再加上我本身成績也不錯,就進入了市裡以管理嚴格、重本率高而聞名的重點高中的重點班。

本來父親是有些反對的,覺得不應該為我上高中這件事費時費力,畢竟憑我的成績還是可以讀個普通高中的重點班,或者重點高中的普通班的。但媽媽一直堅持,他也只好表現得無所謂了。

剛進重點班的時候,不自信的感覺如影隨形:班級裡臥虎藏龍,經常聽說某某在初中時就學完了高中的知識,某某又在奧數競賽上得過一等獎。

開學快一個學期了,班裡仍然沒有幾個人知道我的名字。我只能坐在角落裡,低頭看著自己不上不下的成績,抬頭仰望優秀同學的光芒。

直到考上了北大,我的爸爸才相信我的月考成績不是抄的

那一次,老師像往常一樣抱著考試卷子走進教室,站到講臺上時,把卷子放下,從中單獨拿起一張。不知怎麼的,當時我的心裡突然一緊,好像預料到了什麼。

“這次考試我們班有一位同學的作文寫得很好,別的班的老師也都覺得不錯,下面我念一念這篇文章,大家好好聽聽,學習一下。”

老師剛念出題目,我不可置信地倒吸了一口涼氣——居然是我的作文!……也許碰巧是題目一樣呢?……第一段也一樣……真的是我的作文……真的寫的好嗎?同學們會不會笑我……

老師還在唸我的作文,我的臉青一陣紅一陣,有種坐立難安的感覺,居然有點害怕老師唸完,因為我不知道唸完後會怎樣。但是文章總是會結束的。

老師微笑著說:“這篇文章寫得不錯吧,大家想不想知道是誰寫的?”當她笑眯眯地叫出我的名字,讓我上去拿卷子時,同學們居然鼓起了掌,有些人還在扭頭看看我的座位在哪兒。

我在掌聲中磕磕絆絆地走過去,碰掉了一個同學的文具盒,還聽見了隱約的笑聲。老師彎下腰,把卷子遞給我,對我說:“

加油啊,將來是北大中文系的才女呢。

我受寵若驚地接過作文,轉頭看見了同學們眼中亮亮的光,就像清亮亮的水,盛著滿滿的讚美,倒映著我的手足無措。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別人的認同和肯定——那種感覺讓我畢生難忘。

晚上回家,我把自己關在屋裡,反覆端詳自己的作文。但同時,我的腦袋裡一直迴盪著“北大中文系”這五個字,像一種遙遠的呼喚。我卻不敢應答。

直到這細若遊絲的聲音變成了來自心底的吶喊,我再也無法抑制退縮的想法了,打開電腦搜索“北大”:映入眼簾的是水光瀲灩的未名湖,是巍峨秀麗的博雅塔。“北大”這兩個字就像炯炯的瞳仁注視著我,讓渺小的我感覺有些無地自容。

那時,沉默了十六年的我,第一次有了一些“輕狂”之氣,如果我想要證明自己,想要把握命運,想要脫離那些讓我痛苦的過往,我必須改變,必須想我不敢想的事、做我不曾做過的事。

現在,擺在我面前的只有一條路——高考,它把命運之門的鑰匙交到了我的手上。

03、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我開始發奮學習,因為我知道,在我們那個小城市,一年只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不到十個,而我心儀的文科,最多的時候一年也只能考上兩個,也就是說,我必須穩坐文科第一,才可能圓夢北大。

我做出的第一個改變就是改變聽課方式。之前上課的時候,基本就是三種狀態:老師講的太簡單了,我都會,不用聽了;老師講的太難了,聽不懂,自己學吧;實在是太困了,好無聊,聽不進去老師在說什麼。

這三種狀態對於想要提高成績的同學來說簡直是致命的,我只能不斷調整自己。上課的時候我直勾勾地盯著老師的眼睛,筆不離手,聽到重點的東西就趕快記在書上。如果想打瞌睡或者聽不進去,我會不斷在心裡提醒自己,併發明瞭一個小技巧——跟著老師說話,老師在講臺上說一句話,我就在下面很小聲地跟著說一句。

聽課跟得上之後,做作業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我也明白了自己之前寄希望於“自學”有多傻。老師上課的40分鐘超過自己學習的80分鐘,

我後悔自己明白得有點晚了。

直到考上了北大,我的爸爸才相信我的月考成績不是抄的

但是,可能是之前的課就沒太跟得上,基礎不是很好,有時候光聽課我還是覺得吃力,有很多地方不明白。

直到有一次老師無意間提到,班裡有些同學已經提前做完了下個單元的練習作業,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真正的“學霸”從不滿足於跟上老師的步伐,而是領先進度,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上課時間。

所以,我也悄悄開始學著他們,開始了預習。預習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我知道自己哪裡會、哪裡不會,聽課的時候能夠“有的放矢”。這樣,效率就更高,聽到自己不懂的就會更加認真。就這樣,我也加入了下課問問題、提前寫練習冊的“隊伍”。

在兩個月後的期末考試中,我從班裡的中游一躍進入班裡第十名,年級裡也排進了前五十名,連平時拖後腿的物理、生物也都有了很大進步,這讓我自己都很吃驚,也許這就是找到了方法,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吧。

還記得那天回到家,我在飯桌上宣佈了這個好消息,本來只想說給媽媽一個人聽,但沒想到一貫在我面前沉默的爸爸,居然挑眉問了句:“在高中成績這麼好嗎?是自己考的嗎?

我當時氣得把筷子狠狠一摔,怒氣衝衝地喊了出來:“當然是了!這都是我自己天天好好學好好考才換來的!”

04、 長風破浪會有時

我剛剛調整好狀態,已經進入了高二。文理分科時,我選擇了文科。我知道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我意識到只有之前的努力程度是不夠的,必須要再加把勁才可以,為了那讓我魂牽夢縈的北大,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我相信最強大的力量不是電閃雷鳴,而是滴水穿石。

我想,阻礙學習進步的最大因素,也許並不是不知道好的方法,而是執行力不夠,是效率不高。所以,我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精準到每一分鐘。

每天早讀的時候給自己定下任務,背多少個單詞,並且規定任務完成的時間,而不是泛泛地想“背到哪兒算哪兒”;下課的時候,我也抑制住和同學聊天說閒話的慾望,全神貫注地完成自己手中的任務;晚上回家,我的睡覺時間變成了固定的十一點半。

我開始在桌上貼勵志小紙條,但只有一張,寫著“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在每一個想要鬆懈的時刻,它就像一隻明亮的眼睛在注視著我,提醒我不該忘記的夢想。

直到考上了北大,我的爸爸才相信我的月考成績不是抄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分科後的第一次期中考試中,由於準備得比較充分,題目又很順手,我考了年級第一

在第一次考了年級第一之後,我仍然保持著自己的學習狀態,成績也一直穩定在年級前十名,但是,我數學的短板越來越明顯,最後甚至發展到了比同層次的同學少十幾分的程度。

而很不幸,我又遇見了一個不那麼友好的班主任,她給了我致命一擊。

一次模擬考試,數學題出得又難又怪,我在考場上做題做得頭暈眼花、手腳冰涼,交卷子的那一瞬間我就知道:我完蛋了。果然,成績發下來的時候,同學們都叫苦連天,許多平時數學成績很好的同學也考得非常一般。

而因為我數學本來就不好,題目簡單的時候還能混一下,遇到難題肯定是露怯。那次,我考了95分,只比及格線多了5分,看到成績的那一刻我兩眼一黑,如墜冰窟。我知道年級的最高分,是145分。

我當時就沒控制住自己,在教室裡眼淚就突然爆發。我跑到衛生間去洗臉,淚水和自來水混合在一起,而我則把臉埋在手掌裡小聲啜泣,好像是在祭奠我的夢想。

當我終於調整好心情回到班裡,班主任正好走進教室,準備總結這次考試的情況。老師還是點到了我的名字,報出了我的分數,羞赧之下我也有些釋然,覺得終於熬過了這一關,沒想到老師接著補了一句——

“數學95分嘛……班裡數學95分以上的舉手!”

班裡大概有一大半同學都舉起了手,我不敢轉頭,卻用餘光看見那個平時成績和我不相上下,這次數學考了145分的同學,一邊舉手一邊瞟我,嘴角還有藏不住的笑意。

你們都比她聰明,那為什麼你們平時沒有她考得好呢?因為她比你們勤奮!她是用後天的努力,彌補了先天的不足!學不好數學怎麼了,95分對她來說已經不錯了!數學不好也不影響人家比你們考得好!

教室裡一片寂靜,我坐在座位上覺得天旋地轉,“勤奮”這兩個字彷彿變成了一種諷刺,把我的臉扇得火辣辣的疼。

我當時很想衝上去問問老師:“我先天哪裡不足了?”但是已經漲紅了臉視線模糊的我只有一個念頭:不能哭出來!不能在教室裡哭!這樣會被老師和別的同學笑話的!

回到家,我再也忍不住,放下書包就把頭埋在枕頭裡大聲哭起來。父母聞聲而來,問我發生了什麼。我斷斷續續地把學校發生的事情告訴了父母,還沒說完又哭成了淚人。

“這老師怎麼說話的?她就是這樣為人師表的?我倒要跟她理論理論我女兒哪點不好了!不就是一次數學沒考好嗎?就要被當眾這樣說?老師什麼意思?就這樣打擊學生嗎?”

沒想到父親比我還生氣,一拍桌子就要當場給老師打電話。不過他的一吼,我心裡的氣兒卻消了不少,連忙阻止他,生怕脾氣火爆的父親把事情搞大,不好收場。

“我的女兒絕對不笨,笨能考那麼好嗎?只是暫時沒掌握學數學方法而已!別的都能學好,這個也沒問題!她再胡亂說話,看我不去學校跟她說道說道!”

第一次,我從父親那裡感受到支持和鼓勵,莫名覺得很安心。

05、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進入了最後衝刺階段,我也開始了全力提高數學的階段。我觀察那些數學成績不錯的同學,發現他們除了聽課、練題之外,都有一個整理得很好的錯題本。

沒錯!就是這個曾經被我不屑一顧的東西。以前我總覺得數學只要多做題就可以,有時間去抄錯題不如做新題,做得越多越好,而忽視了總結、反思的重要性。

我不再管老師對我的態度,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聽過了便拋在腦後。對那些當時嘲笑了我的同學,我也不再理睬。我心裡只有那一個目標,就已經足夠。如果想圓夢北大,絕對不可以有弱科。

在那些奮筆疾書挑燈夜戰的夜晚,只要聽見門“吱呀”一聲打開,我就知道是父親端著水果進來了。雖然他總是輕手輕腳地走進來,把盤子放在桌上便離開,但那些精心切好的水果,還有插著的三兩根牙籤,都能讓我感受到父母的用心。

當我壓力很大,晚上胡思亂想睡不著覺的時候,爸爸媽媽也不睡,就陪我說話,等我睡著了再離開。

“考不上學你也是我們的閨女,這是變不了的,考不上北大考別的,一二三本那麼多學校,總有一個能上的。”這居然是父親說出來的話,就像溫暖的懷抱,總能讓我在快要崩潰時給我安慰。

就這樣,我一邊加緊學習數學,一邊保持對其他科目的手感,漸漸走到了高考的門前,那時候我的數學已經穩定在140分左右了。北大是我的夢想,但若失敗,我還有家的陪伴。在答題的時候,我內心一直有一種隱隱的確信:

我會成功,我會成為一個全新的自己!

直到考上了北大,我的爸爸才相信我的月考成績不是抄的

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班主任笑得合不攏嘴,一直說,“比自己女兒考上北大還開心”,彷彿早已忘記她曾經在那樣一個下午,說出過那樣傷害我的話。

父親激動地把我抱了起來,說一定要大擺酒席,把所有的親朋好友都請來高興高興,一家人爽朗的笑聲充滿了整間屋子,彷彿這裡從來沒有過那些憤怒的爭吵和傷人的冷戰。

不過我也不那麼在意了,因為我在這一路上也確實感受到幸福的時刻。人總是要長大,如果自己的內心足夠強大,足夠自信,足夠寧靜,並不需要汲汲於從別人那裡求到的認可。

走在北大校園裡,再回想過去的自己,這一路走來,有迷茫,有不甘,有憤怒,有感動,有停滯不前的猶豫,也有勇往直前的信念,有緊張到難以入眠的夜晚,也有重拾信心重新出發的清晨,更重要的是,我也有了圓夢的快樂和想要的生活。

有人說不經歷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我現在才明白,這種不完整不僅僅是失去了一個向上機會,更是失去了高考帶來的成長。

而成長,也許就是最好的和解。不管是和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還是和曾經或幼稚、或衝動、或自卑、或退縮的自己,我們都可以敞開心扉,用一種成熟的姿態,坦然擁抱這一路的風風雨雨,擁抱更加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