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得|聽了程凱老師的課程後,對肺經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聽了程凱老師關於肺經的講解後,對肺經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發現自己忽略的其實是很重要的內容。

學習心得|聽了程凱老師的課程後,對肺經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肺經起於中焦,中焦為脾胃,肺主氣司呼吸的功能根本是來自氣血化生的源頭,後天之本,中焦的部位。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中焦者,在胃中脘,主腐蝕水谷,水谷精微,上注於肺,肺行榮衛,故十二經脈自此為始。”也說明水谷精微通過胃的腐蝕消化之後,精微之氣通過中焦向上散發而行,再通過肺為華蓋之髒,向下有佈散輸布的特殊功能。


學習心得|聽了程凱老師的課程後,對肺經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肺經屬肺,下絡大腸,大腸不是現在西醫解剖的內容,而是向下散落、包容大腸的生理功能。肺下絡大腸時,肺對起始的中焦、大腸的傳導糟粕之間建立了一種特殊的聯繫。

在治療便秘時,“醍醐揭蓋”法,向上宣肺,在下通便,強調肺與大腸的表裡關係。

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大多會在上巨虛有反應點,上巨虛為大腸的下合穴,大腸之合於上巨虛,這會在臨床中觀察應用。

關於肺經的病候,並不是指肺經穴位共性或是主治作用的羅列。

第一句指出,當出現“肺脹滿,膨膨而出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與前臂經脈所過處發生的氣血阻逆的見症如厥冷、厥逆、疼痛等症狀時,這就是臂厥,是肺經的病侯,這是一種診斷。

而第二句中“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喝,煩心,胸悶,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這是診斷,這一點有點不明白,這句和上一句症狀是一一對應的,為什麼當出現前面症狀時就要針刺前臂肺經所過的部位上的痛厥的反應點,為什麼就變成治療了。

經別:是對肺經經脈的補充和強調,在缺盆處相合,循喉嚨之後又複合陽明,強調肺與大腸相表裡,補充了與缺盆的關係,在頭面部與大腸經相合。

絡脈:絡脈很短,起於列缺,與肺經並行,進入手掌中,散於魚際,補充了肺經與魚際的聯繫,觀察魚際的飽滿程度、顏色改變可判別肺的功能。原文描述的是絡穴列缺的治療,原文並未描述列缺入陽明經,但列缺的位置其實靠近手陽明大腸經循行。

經筋:方向與肺經不同,解決問題的層次也就不同,是根據肌肉運動的層次、方向定的方向。之前對於經筋常常忽視,經老師一講,才發現其重要性。經常見到的脅肋部疼痛,原來是肺經經筋的原因。

要對經脈、絡脈、經筋、經別的原文背誦,理解,才能加以應用到臨床。

——學員:葛繼菲

更多課程請諮詢程氏針灸招生顧問

畢老師:13522370695(手機同微信)


—— END——

文字 | 程氏針灸

圖片 | 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