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打馬雲的牛人在此誕生?康美藥業、復星藥業、輝瑞的大招

導 讀

“下一個能夠超過我的人,一定出現在健康產業。”馬雲的這句話震驚了業界,也讓各界目光聚焦於此。隨著消費升級大潮來襲、老齡化腳步加快,健康成為老鐵口中的高頻詞,也成了各路資本爭相佈局的熱點領域。

互聯網公司再次充當了急先鋒,提前下手的阿里開辦 “阿里健康”,已實現千萬盈利,騰訊佈局醫療AI引擎,百度醫療連接醫患+人工智能,而萬達、萬科、保利等地產巨頭也不甘人後,通過自建併購殺入這片新戰場,甚至是中國平安、泰康人壽這樣的資本巨頭都在深耕健康產業鏈腹地。

這些強大的跨界者或者是野蠻人,在改變行業的同時,又給業內企業帶來哪些影響?康美藥業、復星藥業和輝瑞這些行業龍頭企業,又在怎樣佈局呢?

消費升級趨勢下,哪個行業最受益?有一種觀點認為,是大健康產業。

原因在於,外部條件看國家扶持政策持續發力,日益龐大的健康需求,加上老齡化趨勢加劇;內部因素講,醫藥技術不斷突破,醫藥產業化程度提升、醫療體制改革持續深入。由此可以預見,大健康產業將迎來井噴發展。

下面的數據,也許更生動的支撐這一論斷。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達到6萬億元。到2020年,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總規模將突破8萬億元,相當於2個四萬億計劃。

吊打馬雲的牛人在此誕生?康美藥業、復星藥業、輝瑞的大招

野蠻人入局

如此龐大的市場,都有哪些具體內容,又和我們的生活有哪些聯繫。許多網友一提起大健康產業,往往似曾相識,又略感陌生。

其實,大健康產業是將醫療、保健、生物、醫藥等幾個分散板塊,融為一個整體後的叫法。產業範疇上包括藥品、醫療器械、中藥材、醫用材料、保健食品、保健產品(健康用品)、健康器械等在內的健康製造業。當然,還包含醫療服務、健康管理、健康養老、調理康復、科學健身、營養保健、健康檢測、健康諮詢、健康信息、健康保險、健康理財等在內的健康服務業。

大健康產業有多火呢?從資本的走向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大健康產業共發生408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高達79.1億美元,大約合549億元人民幣,相當於造了半個港珠澳大橋。

在這些融資事件中,有新創業者、傳統企業,還有一些互聯網巨頭,通過業務整合或者兼併的方式,在大健康產業內佈局。

比如,2017年,阿里巴巴整合了旗下的大健康相關資源,成立了阿里健康。今年阿里健康發佈的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六個月期間,阿里健康收入為18.79億元,同比增長111.2%;毛利為5.29億元,同比增長107.1%;經調整後利潤淨額達到1050萬元。

才1年時間而已,阿里健康就實現了盈利。

BAT中的騰訊也沒有落下,在移動醫療、醫學影像等消費醫療服務領域動作頻頻,號稱已經投入200億元。

其中,騰訊覓影比較知名,它只需醫生給出語音指令,騰訊覓影AI就能自動閱片、自動採集圖像,並輔助醫生診斷,稱得上是AI醫學影像黑科技,目前已經輔助醫生累計分析門診病例700萬份。

小米公司,也在試圖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方式,將大健康業務嵌入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

還有與醫療息息相關的保險機構,比如中國平安和泰康人壽,也加大了在大健康產業佈局力度,中國平安旗下平安好醫生今年已成功登陸港股市場。

紛紛入局的跨界者或者野蠻者,帶來新鮮元素思路,快速改變著產業生態,也給傳統醫藥企業帶來不小壓力。一些龍頭企業如康美藥業、恆瑞醫藥、復星醫藥等,發揮專業資源、技術等優勢持續深耕大健康產業,提振公司業績的同時,也意圖在未來競爭中搶得先機。

康美藥業的產業版圖

先來看看,中醫藥行業的代表企業——康美藥業。

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美藥業”),成立於1997年,於2001年在上交所上市,是國內率先把互聯網布局中醫藥全產業鏈的企業。其以中藥飲片為核心,以智慧藥房、智慧藥櫃為抓手,以“藥葫蘆”為服務平臺,全面打造“大健康+大平臺+大數據+大服務”體系。

發展至今,康美藥業已成為國內醫藥業務鏈條較完整、醫療健康資源較豐富、整合能力較強的醫療健康產業企業之一。

根據康美藥業向銠財提供的資料顯示,進入2018年,康美藥業堅持圍繞中醫藥全產業鏈和大健康產業兩大發展主題,構建中醫藥全產業鏈精準服務型“智慧+”大健康產業服務體系。

201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695,934.3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88%,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60,458.1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 258,195.8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32%。

業內人士指出,康美藥業佈局大健康產業版圖,有兩大手法:一是通過內生業務增長;二是對外投資、戰略合作、資產併購等方式。

具體來看,2018年,康美藥業積極開展醫院併購,全方位參與了多區域的公立醫院改革。在投資管理梅河口市中心醫院、開原市中心醫院後,康美又投資管理通城縣人民醫院,並在原有醫療資源儲備基礎上,探索康養類醫療延伸服務。

在醫療器械方面,積極利用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持續優化經絡理療椅、一體化大型檢測儀等設備,創新研發了養老機器人、人體成份分析儀和骨密度分析儀。

目前,康美藥業業務體系已涵蓋藥品生產與銷售、藥材種植與貿易、中藥材市場經營、連鎖藥店、醫院經營、智慧藥房、智慧藥櫃等醫藥全產業鏈環節,打造完整的大健康生態圈。

需要注意的是,與純粹的製藥企業相比,用醫藥商業公司來形容康美藥業似乎更為合適,因為從其財報各板塊的收入來看,最大競爭優勢是利用龐大現金流、強大的渠道、資源優勢,通過快進快出或代理來盈利。

換句話說,康美藥業缺乏核心生產技術、醫藥商業公司模式也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如果不補足產品研發短板,在大健康產業的激烈競爭中,康美藥業或難以長久保持優勢地位。這從最近康美藥業股價的持續波動、市值下滑中,可以看出些許端倪。

復星醫藥大健康產業鏈閉環形成

與康美藥業處於同一梯隊的復星醫藥,早在10年前就已佈局大健康產業。其個性化的整體大健康解決方案,包含了疾病預防、早期診斷,用藥治療、康復及後續關懷等,從而實現了大健康的全產業鏈閉環。

在研發方面,復星醫藥形成了國際化的研發格局和較強的研發能力,在中國、美國、印度等地建立了互動一體化的研發體系。通過多元化合作,復星銜接全球前沿創新技術,推動前沿產品的全球開發和轉化落地,已發展為國內生物創新藥研發的領軍企業。

同時,創新研發也成就了復星醫藥的“內生式發展”。將創新作為源動力的復星醫藥,持續完善“仿創結合”的藥品研發體系,打造了高效的化學創新藥平臺、生物藥平臺、高價值仿製藥平臺及細胞免疫平臺,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壁壘。

2018年上半年,復星醫藥授權歐洲領先的仿製藥企業(AccordHealthcare,一家英國的全球性製藥公司),將HLX02的歐洲、部分中東及部分獨聯體國家的商業化權利授予了AccordHealthcare公司,這是國際市場對復星醫藥研發實力的認可。

除了直接研發投入,圍繞國內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復星醫藥還通過投資聯營、合營公司等方式引進新技術、新模式。

根據復星醫藥提供給銠財的資料顯示,第三季度,復星醫藥細胞免疫平臺——復星凱特 CAR-T細胞治療產品FKC876,獲得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批准。該產品將用於治療復發或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而復星凱特,就是復星醫藥與美國Kite Pharma在中國上海設立的合作企業。

在製藥方面,復星醫藥是中國製藥行業的領軍企業,目前已經躋身中國五大本土製藥公司(IQVIA)。在抗腫瘤、心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血液系統、代謝及消化系統、抗感染等治療領域,均有產品佔據各細分市場的領先地位。

在醫療服務方面,復星醫藥基本形成沿海發達城市高端醫療、二三線城市專科和綜合醫院相結合的醫療服務戰略佈局。

在分銷與零售方面,2003 年,復星醫藥與國藥集團共同建立國藥控股,截止至2017 年底,國藥控股旗下國大藥房擁有零售藥店3834家。還與掛號網(Guahao.com)合作開拓新商業模式。

在醫療器械領域,復星醫藥也擁有豐富的產品線——微創診療產品、醫療美容產品、呼吸醫學產品、口腔產品等。今年首屆進博會上,復星醫藥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也受到廣泛關注,作為目前世界上領先的微創外科手術系統之一,該機器人集成了三維高清視野、可轉腕手術器械和直覺式動作控制三大特性,使醫生將微創技術更廣泛應用於複雜的外科手術。

值得注意的是,復星系以投資見長,頻頻投資收購,引發外界對其是否將發生系統風險的擔憂,復星醫藥也存在類似問題,比如10月17日,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復星實業(香港)有限公司轉讓了635.58萬股股份,換得3.5億元稅後收益,業界普遍認為這是回籠資金之舉。

在公司經營層面,復星醫藥也亟需跳出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困境,同時,資產負債率也已經連續3年上升,如今已高達51.8%,無疑給其發展帶來一定壓力。

輝瑞的中國機會

看完國內企業,我們再來看看跨國企業的動態。

隨著醫藥行業開放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外資醫療機構,比如輝瑞,直接進入中國開設分公司;或者與中國本土企業設立聯營公司,如強生,在大健康產業尋找掘金機會。

早在20世紀80年代,輝瑞就已進入中國,陸續在大連、蘇州、無錫和富陽等地建立了4個先進的製藥工廠。

其中,輝瑞大連藥廠,建立於1989年,是中國第一個獲得GMP認證的工廠。

2016年6月,輝瑞全球生物技術中心在杭州成立,這是輝瑞在全球第三個、同時也是在亞洲的首個生物技術中心。該中心可提供高品質生物類似藥,惠及中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患者。

目前,輝瑞在華上市了50多種創新藥物,產品包括處方藥、疫苗和健康藥物等,覆蓋了心血管、抗感染、抗炎鎮痛、腫瘤、中樞神經、男性健康、複合維生素、補鈣等多領域。

網友們熟悉的善存、鈣爾奇等,就是輝瑞旗下投資的產品。

梳理輝瑞的產品線,涵蓋了生物製藥、疫苗、健康藥物等多個領域,藉助強大的技術、資本、市場、研發優勢,輝瑞已打造出強大的大健康產業版圖,基本滿足了消費者生命各階段的健康需求。

尤其在疫苗方面,長生生物疫苗事件損害了國產疫苗整體形象,或給輝瑞帶來巨大商機。

據瞭解,今年3月6日,輝瑞創新醫療(PIH)中國區總經理吳琨宣佈,任命陳元鴻為輝瑞PIH中國疫苗銷售負責人,全面負責輝瑞疫苗產品在中國的銷售管理工作及區域戰略等。這被解讀為輝瑞強勢發展疫苗業的預兆。

另有消息稱,輝瑞明年還將創建一個專注於中國市場的“成熟藥品部門”,推動心血管產品和抗感染藥物市場擴張。或將會有一個高層管理團隊,包括一位新執行團隊成員移至中國進行管理。

數據顯示,2017財年,輝瑞在中國市場收入約37億美元,今年第三季度,中國市場銷售額保持了24%的增長,年底前收入超過40億美元已無懸念。

而為輝瑞業績做出主要貢獻的,一是心血管產品組合,二是抗感染產品組合。

所以,可以預見,這兩種組合將是未來輝瑞主打的拳頭產品,或幫助輝瑞成功取得區域擴張和藥物銷量快速增長機會。

需要注意的是,外表強大的輝瑞也有不少問題。成本始終是擺在輝瑞頭上的魔咒,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輝瑞正打算剝離其消費保健業務,還有包括善存、鈣爾奇、惠菲寧等產品的健康藥物業務。

業內專家表示,善存、鈣爾奇在國內銷量巨大,此舉可能對輝瑞造成短期內的盈利下降,對大健康業務佈局也將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輝瑞還計劃通過自願退休和裁員,將全球員工總數減少約2%。輝瑞發言人Sally Beatty表示,裁員是為了“創造更簡單、更高效的結構,而不是為了節省成本”。

吊打馬雲的牛人在此誕生?康美藥業、復星藥業、輝瑞的大招

3大難題待解

通過梳理康美藥業、復星醫藥、輝瑞等國內外藥企,不難發現,前兩者的共同點,一是在全產業鏈上佈局,業務鏈條較長;二是通過投資收購方式,實現業務拓展。

相比之下,輝瑞則在收縮戰線,變得更聚焦。

業內專家認為,上述企業頗具代表性,各具優勢的同時,也存在痛點問題。比如復星醫藥,作為創新型藥企,近年在醫藥研發上投入不小,也因此拖累了業績,2018年業績增長不及預期。

康美藥業,公司具有對中醫藥全產業鏈上下游的掌控優勢,形成了具有康美特色的業務模式,但流通屬性強化之下,創新力下降,導致產品核心競爭力下滑,原本致力於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康美藥業,或應重新審視發展模式、業務佈局,打造真正屬於藥企的核心競爭力。

輝瑞則需注意控制成本問題,此外,帶量採購的出臺,將對輝瑞影響如何,也需要有效評估。

除了企業個性問題,還有行業共性問題需要面對。 中國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柴永強認為,在當前形勢下,我國大健康產業有三大問題,制約著企業和行業發展。

首先是人才問題,特別是高層的管理人才和創造性的高端研發人才,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其次是行業知識產權方面投入力度不足,需要儘快與國際接軌。最後是大健康產業在處於大規模整合階段,企業要有足夠的信心和準備,應對快速變化。

在銠財看來,上述問題的存在,對於康美、復星、輝瑞等企業來說是挑戰,更蘊含著機遇。在政策扶持和社會需求的雙重催動下,我國將成為全球健康產業的最大市場,大健康產業將迎來黃金髮展期。這是企業克服短期困難、持續快速發展的邏輯所在。誰是未來醫藥界的阿里,誰又是趕超甚至是吊打馬雲的那個牛人,銠財也將持續關注。

本文為銠財原創如需轉載請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