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鏈科技:中藥大數據是古老與現代的神奇融合


盈鏈科技:中藥大數據是古老與現代的神奇融合

什麼是大數據?

IDC(國際數據公司)給出了技術定義,即通過高速捕捉、發現或分析,從大容量數據中獲取價值的一種新的技術架構。

大數據與小數據的區別可以從4V角度來判斷:Volume容量,Variety多樣性,Velocity速率,Value價值。

2008年9月美國《自然》雜誌(Nature)出版了大數據存儲、管理和分析等問題的文章,引發了全世界對大數據的探討。時隔七年的2015年5月,數博會在中國貴陽召開,展示了中國參與構建大數據項目行動的信心和決心。現在,大數據技術被稱為引領未來繁榮的三大技術變革之一。

那麼,處在當今世界技術發展最前沿的大數據,和作為中國最古老文化代表之一的中醫藥,能否走到一起?

其實,在中藥領域,包括蒙藥、藏藥、苗藥等民族藥,都具有典型的大數據特徵。

首先,中藥包含大量的數據信息。清熱功效的藥材就有上百種,溫補藥也有數十種,在各症的治療中又具有不同的用法和用量,加上由於患者具有個體差異,會產生多維的數據。

其次,中藥數據具有複雜性。我國傳統藥學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形成了難以計數的經典方和驗方,更相當於上千年直接的人體試驗效果。且中外國家對天然藥物的研究,也證明了多數藥材具有多種不同的生理活性,並有相應的病歷和影像學記錄。中藥數據信息的複雜性,通過大數據分析可得到意想不到的價值。

從中藥產業中提煉大數據,是中藥現代化的方向之一,可高效統籌、可持續利用資源。據悉,從2011年開始的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截至目前已得到藥用資源的總量達13000多種,其中含有蘊藏量的藥材為1467種。

目前,從中藥資源到臨床應用等各個方面,都已累積了大量的科研數據,但並未對這些數據進行統計、歸納、總結。此外,由於環境變化等原因,一些中藥正瀕臨滅絕,建立中藥資源-療效數據庫就顯得格外迫切。這一數據庫,可以地域、病症或研究領域作為分類基準,收錄相關藥材信息以及多種功用信息。具體而言,這一數據庫應由現有藥材資源的生長分佈庫、基因庫及種子庫、藥效物質基礎庫、藥理學庫、炮製增效減毒庫、方劑配伍庫、劑型開發庫、藥代及藥動學庫、臨床應用及其不良反應庫,以及藥名古今異同及其在方劑中的差異、醫藥規範術語、藥用資源生產消耗量及種類滅絕情況等一系列分類數據庫組成。

目前,上述數據庫正在建設之中,建成後可對信息進行整體分類分析及統計、定期更新,具有數據量大,數據全面,時效性強等大型數據體系特徵。

實踐中,已有企業開始嘗試並取得了相當的效果。我國中藥材領域的龍頭企業——康美藥業,作為中藥全產業鏈模式的踐行者,其在中藥材生產、加工、市場、流通、終端環節建設大數據庫,具有先天優勢。

事實上,康美藥業當前正在大力推進中藥產業數據庫的建設。康美藥業整合中藥材在產地、市場、工廠、藥店、醫院等各節點的生產、經營、加工(工藝與質量)、流通、消費的大數據,對國家中藥普查資源-療效數據也是很好的補充。

康美藥業負責編制與運營的康美•中國中藥材指數,是我國首個國家級的中藥材價格指數,由國家發改委授權發佈,也是“十二五”期間唯一一個國家交由民營企業制定的行業價格指數。該指數於2013年1月8號正式對外發布,同年三月份指數英文版上線,當前正在向“打造全球中藥材價格風向標”目標邁進。上述數據信息,在康美中藥網得到集中體現。

古老的中藥與現代大數據技術的融合,正向我們展示著神奇的效果和令人炫目的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