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校外培訓機構已經進入了“半地下”時代

隨著教育部等多部門整治力度的加強,從辦學資質到師資力量,從硬件設施到管理標準,無一不是培訓機構的整改重點。在監管風暴中,大批無證無照機構被關停,與此同時,一批小微校外培訓機構通過線下、線上的“一對一”或小班教學等方式,將課外輔導隱蔽變成“半地下狀態”。




據教育部最新數據統計:全國共摸排校外培訓機構400532所,存在問題機構272175所,也就是說有67%的機構存在問題,有機構校長向筆者反應 : 資質,像是一道門檻,將很多機構卡在門外。在這67%的存在問題的機構中,80%的培訓學校是無法達到辦學要求的,光消防就能“掐死”一大批培訓機構,而且整治按的是“死標準死條件”,所以大量的機構被關閉,生源要麼退費,要麼找其他機構接收,部分“不甘心”的小機構靈動性強逐步“轉入半地下”狀態。

長沙的一位校長曾算一筆賬:例如,辦學場地要求超過500平方米,“僅硬件一項,投入至少100萬元。在長沙,不太繁華的街區,達到硬件裝修標準需要至少40萬,即便達到了標準,還要交20萬的保證金。而且這些房租、水電、老師的工資都沒有算在裡面。很多校長反映:即便是具有300平米的設置條件才能領證照也不是易事,更不要說是細化到生均面積了。有專家認為:目前我國對培訓機構的註冊、審批、監管,還實行辦學許可證+營業執照的方式。這一審批監管方式貌似嚴格,但卻讓大量辦不出證的機構遊離在監管的灰色地帶。

小微機構為什麼能在半地下狀態生存


小微校外培訓機構為什麼會在"半地下"隱蔽式存在?一位家長解釋說:孩子班上80%都要去教育機構上課。一些大的教育機構的授課教師基本上是自己培養的年輕人,並不是一線有經驗的老師。反而是一些小機構可以邀請到一線的在職老師,所以我們倒是很有興趣,而且發放的資料也很對路子。特別是試聽課,孩子一般也都很滿意。

另一方面,無證無照、有證無照的校外培訓機構被明令停辦整改,不少正規的白名單機構利用家長的焦慮和大多數人購物時“買漲不買跌”的心態哄抬課時費用,掀起了培訓機構又一輪“漲價潮”。除此之外,現在的培訓機構大多是全國連鎖,一個地方漲價立即會形成骨牌效應。



據一家課外培訓的負責人介紹,資金是要求利潤和回報率的,這對機構的盈利能力要求很高。而教育部明確規定課外培訓機構最晚放學時間不能晚於8點半。這就對培訓機構的盈利能力提出了挑戰,所以漲價是不得已而為之。而教育部下發的文件要求機構從教者必須持教師資格證上崗,而真正持證者不足三分之一,這也使得那些持證教師立即成了香餑餑,要價也自然提高了,只有漲價才能讓其賬面上不至於虧損。

在集體漲價中,小微機構對於部分家長來說,仍有很大的吸引力和誘惑力。

整治了校外培訓機構,整治不了培訓熱


據德勤預計2018年中國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人民幣2.68萬億元,至 2020年民辦教育的總體規模將達到3.36萬億元。經過約20年的快速發展,校外培訓從最初不起眼的小本生意逐步發展為一個量級驚人的重要市場。中國教育學會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中小學課外輔導行業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參加學生規模超過1.37億人次,輔導機構教師規模700萬至850萬人。



2018年以來,截至8月上旬,陸續有8家教育企業直接在港股和美股上市; 在投資市場,截至2018年6月,已發生137起教育行業投資案例,投資總額已達 25.7億美元,這已經超過了2017年全年水平,一切都表明這中國教育市場的強勁需求。

有專家認為:如果處理不好治理培訓機構與治理“培訓熱”的這兩大關係,經過一段時間治理,培訓熱可能仍高燒不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