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幸福感,長沙憑什麼

歐陽金雨

2018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評選結果日前出爐,長沙連續11年上榜尤為引人注目。

由新華社《瞭望東方週刊》、瞭望智庫共同舉辦的這個評選,以充分嚴謹的調研而出名。其連續舉辦12年來,全國累計有約10億人次參與調查。而12年中長沙“上榜”11次,在全國所有城市中都算得上十分罕見。

這份殊榮,長沙憑什麼?曾獲得諾貝爾獎的卡尼曼曾說過,幸福體現在兩個方面,即評價的幸福和體驗的幸福。從這一角度觀察,長沙在這兩方面都佔得了先機。

從評價而言,長沙向來是美譽加身。從“指點潭州好風景,萬家煙雨畫圖中”等古典詩句,到“楚漢名城”“屈賈之鄉”“瀟湘洙泗”等歷史雅稱,再到如今“全國文明城市”“媒體藝術之都”“東亞文化之都”等美譽,都可以照見人們對長沙的喜愛。

而體驗的幸福,來源則更多。《2018中國城市幸福感調查報告》顯示,八成以上的受訪者認為,收入是幸福感的決定性因素之一。40年前,長沙地區生產總值只有16.85億元,到2017年躍升至10535.51億元。經濟總量翻了六百多倍,人們的收入自然水漲船高。改革開放迸發出的活力,是支撐長沙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強勁動力。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則是推動長沙各種治理創新的內在動因。近日,普華永道發佈了《2018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質量報告》,長沙城市營商環境質量指數排名全國第十位,比去年上升了兩位。長沙以“店小二”精神服務企業,通過抓作風、提效能、優服務,讓人們不僅創得了業,更創得成業。

有人說,在一個什麼都不缺的年代,比起金錢和物質,精神層面的幸福感更能給人長久的滿足。從精神幸福的維度來關注長沙,一樣會有不錯的收穫。例子俯拾皆是。如長沙正打造三百米見綠、五百米見園的“千園之城”。眼下,去南郊公園看銀杏,去嶽麓山賞楓的照片正美翻朋友圈。即使呆萌在家,推窗見綠、見景也已是常態。同樣,這幾年長沙的天藍多了、瀏陽河水變得更清澈了……這些觸手可及的現實,厚實著長沙幸福宜居的成色。

書寫城市幸福故事,是政之所繫,是民之所望。對長沙人來說,連續11年“登榜”或只是起步,更深層次的幸福感就在前面等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