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聲吼孩子或打孩子對嗎?

索菲育兒


沒有人是完美的,孩子也一樣。出於好奇或好玩,他們有可能會做一些在大人看來很“招人嫌”的行為,就像 《愛德華,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中的小男孩愛德華一樣。他原本是一個很普通的孩子:早上起床、換衣服、吃早餐、去上學、玩遊戲、吃晚餐、上床睡覺。但他有時也會踢東西,大人們受不了了,他們指責道:“愛德華,你好粗魯。你老是踢東踢西的。你是世界上最粗魯的男孩。” 人們嫌他笨拙、野蠻、吵鬧、邋遢、骯髒、惡劣、傲慢,終於有一天,愛德華變成了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直到有一天,他碰到了一位誇他花種得很好的先生,這個被人們稱為“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搖身一變,成了世界上最可愛的男孩。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我們對孩子的評價和看法,時時刻刻都影響著孩子的自我認知。就如幾米在《我不是完美小孩》中說的那樣:“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作為大人,我們永遠不要低估我們給孩子的評價對他一生產生的影響。很多時候,父母如何看待孩子,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行為。

也許每個人在情緒爆發的時候,都需要一個可以使自己冷靜下來的空間。引導孩子直面自己的負面情緒,學會在衝動的時候讓自己冷靜下來,或許正是這本書想傳達給我們的信息。

《時尚育兒》雜誌,為孕、0~3歲家庭提供權威育兒、生活消費指南,點擊右上角關注。

時尚育兒圈子





大聲吼孩子和打孩子當然不對,這是很明顯的。因為孩子會不自覺的模仿學習家長的語言和行為,如果經常打罵孩子,孩子以後也會變成性格脾氣暴躁的人。

你說的是對一歲三個月的孩子大吼和打的事情。你的發脾氣是有點無意義的,你發再大的脾氣,孩子到了調皮的時候還是會調皮的。因為你所認為的調皮搗蛋搞破壞是你認為的,其實是你對育兒知識的匱乏與不瞭解。我的回答會讓你有個全新的認識,原因如下:
一、你不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特點。
孩子成長的時候有段時間會把他能拿到的任何東西往嘴裡放。我們總會說真是吃屎的孩子,什麼都吃。為什麼會這樣呢?育兒專家告訴我們,其實孩子亂吃東西的這一現象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他把東西放到嘴裡是在感知這個東西,他用牙齒咬一下感覺這個物體是硬的還是軟的還是甜的辣的……。是在體驗探索生活的一種方式。同理,孩子用力小手拿東西,亂扔東西,他是在看東西掉到地上的過程,聽東西撞到地上的聲音,他會高興他的新發現。
所以說,孩子把插頭扔到魚缸裡,並不是搗亂搞破壞的。別對孩子打罵,你應該高興。
二、把家裡危險的東西收納起來。
孩子這麼小沒有危險意識,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才會慢慢發現哪些事情是危險的。但有些危險是會受傷和致命的。家裡一定要安全,特別是水、電、煤氣安全,還有物品安全,小物品,刀子等一些危險物品一定要收起來,不要讓孩子的小手觸摸到。

三、教給孩子安全意識,要告訴她可以與不可以。
在成長中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一歲多的孩子有的話已經聽明白了,慢慢教給孩子一些安全的事情,告訴他哪裡的東西是可以動的,不能動的。但這需要一個過程。
無論對多大的孩子打罵都是不應該提倡的教育方式。教育要遵循教育規律,喜歡就關注“美麗翠兒”與你一起交流育兒知識。

美麗翠兒


原諒我這大嗓門不厚道的笑了!😀我家大寶現在三歲,恩。。。。快被打死了。哈哈。。。。看什麼情況吧。原則性問題就得認真。能講道理就講道理,講了不聽就打吧。打了以後也要哄,告訴孩子你錯了。我打大寶的時候都是動作唬人落身上不疼。但也有時候屢教不改的我會使勁揍。屁股打腫過的時候也有。第一次揍的厲害是因為吃洗衣粉。總是偷吃,看到就吃,說也說過,唬也唬過,打了幾次也不起作用反而讓他更是偷偷摸摸的。然後狠心的嘴巴都被我打腫了,手也紅彤彤的,那會才差不多一歲。打的我心疼的直流淚。。。。一邊流淚一邊狠狠的嚇唬孩子,唬完了又哄,不過好在終於不吃洗衣粉了。。。。雖然孩子經常被揍,但我也每次都跟他講道理,不厭其煩。所以孩子心理依然非常健康,而且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強。可能因為我跟他說的廢話太多了。不過現在我發現一個好方法,每次我要揍他的時候我都告訴他:某些事實我已經給了你太多機會了,現在我生氣了,我要打你了!說吧,打哪裡?自己選。然後他就開始跟我商量,媽,我錯了,你輕點。。。。


我本將心向明月25


我覺得不好,因為大人的力量是遠遠高於小孩的承受能力的。有些家長生氣時,抬手就向孩子打去,更甚者還會抓起身邊的掃把、樹枝、尺子等工具打孩子。如孩子認錯態度良好則罷,如孩子“犯犟”,則很可能是越打越氣,越氣越打,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控。不少家庭悲劇就是這麼造成的。大多打孩子的家長要理智一些,他們認為,孩子總歸要打,但頭打不得,打屁股沒事,小屁股肉厚打不壞。事實上,屁股照樣是可以“打壞”的——輕者,孩子皮下血腫,神經受損,重則,殃及內臟(如腰部的腎臟等)或由於廣泛性出血而引起休克。要知道,孩子的小身體是非常嬌嫩的,又怎能夠經得起成人的掌心和拳頭?


悠然happy


1歲多的寶寶,正是對外界特別好奇的階段,什麼都想去嘗試,大人認為寶寶在搞破壞,那只是大人的看法,寶寶只是在探索世界而已,探索過程中他會學到很多東西。

這個時期大人真的不應該因為寶寶打碎東西,弄髒衣服什麼的去打罵孩子,反而應該給他創造條件盡情探索。

這麼小的孩子,打罵多了會有陰影,會很懵逼,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會變得縮手縮腳膽小怕事。

最好的做法就是在一邊陪著,少干涉少參與,讓他盡情玩,確實有危險的事情要反覆講道理,一歲多是能聽懂的,儘量不要打罵,要耐心。


家有萌神


肯定不好呀。

有一種說法:孩子頭上都有一股靈性,這種靈性會隨著身邊的環境變化而變化。就比如說:家長大聲吼孩子,吼一次就像緊箍咒一樣套在孩子頭上,吼的次數越多,孩子受到的影響更大,破壞甚至毀滅了孩子的靈性。

打孩子,一直都是不提倡的教育方式,因為這種教育方式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人格建立。很多家長打孩子其實就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和挫敗感,這種挫敗感讓孩子來承受,遠遠大於孩子的承受能力,而孩子的認知和格局的侷限性,只能默默承受,無法反抗。



花開的聲音KiKi


肯定是不對的,但是又是無法避免的。孩子的心靈還是比較脆弱,能好好說千萬別吼,能吼得千萬別打。我也只是說說而已,本人暴脾氣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