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村幹部大多是年齡大的人來當?

老農民說事


我哥哥曾經競爭過村長,當年是3個人精選,最後還是老村長當選了,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村裡的書記幫助年紀大的人,而且喜歡和合作多年的人搭檔,這樣他會省好多心,年輕人血氣方剛,不好勸解所以一般村裡的班子都喜歡年紀大的,穩重。


2 花銷,我們這選村長都得花個10幾萬,理由大家都懂,而且有競爭的人還不一定選上,弄不好最後人才兩空,年輕人不喜歡參與。

3 年紀大的人容易隱忍,在農村當村幹部是費力不討好的,無論怎麼做都有不滿意的,尤其是遇到矛盾村民是不會管你是不是村幹部的,當場罵人的好多的,什麼難聽的話都有,沒辦法村幹部就得忍著,還得給辦事,年輕人大多數容易衝動,受不得氣,所以選年齡大的。

4 工資,村幹部的工資非常少,而且活還不少,靠工資根本不夠生活,所以年輕人不喜歡當。

5 人脈比年輕人多,而且知道每個屯那個人更有號召力,一般有點威望的人都在50歲以後,所以年紀大的比年輕人更容易接觸到。

以上就是我的總結歡迎評論交流。


田俊超白


昨天,在安徽省太湖縣小池鎮紅旗村,舉行了村幹部選舉會議。根據當地政府部門文件和鎮蹲點幹部的要求,書記村長鬚一肩挑。與會村民代表無一人有發表意見和建議的機會。最後,有一位村民代表根據當地群眾的反映,提了三個意見,領導們即宣佈散會。三個意見是:一丶書記村長一肩挑,應該是當地政府部門的建議,中國共產黨為了社會的和諧穩定,百姓安居樂業,權力集中便於管理,我們支持,擁護。但很多百姓不理解。因為書記村長一肩挑,中國的法律法規無明確規定。二、紅旗村由原來的上宕村和抱山村合併而成。書記,村長,文書,計生主任全部在原上宕村,抱山這邊是一個空白。百姓心理不平衡。三、原來的村幹部,包括蹲點領導,在紅旗村的建設和發展中,未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紅旗村仍然是個窮鄉僻壤,無人去努力。希望現在的領導能敢為人先,努力改變紅旗村貧窮落後的面貌。吳霞同志聽後,要求該村民代表留下談話。並就村幹部在場為證,說此番言論會記錄在案。她只是上傳下達。你可以向上反映,向各級政府反映。而且可以去上訪。我們認為,作為黨的幹部,傳達政府部門的文件,宣傳法律法規,是職責所在。但對百姓的意見,只要不是反黨言論和違法行為,不應亂扣帽子,喪失群眾的積極性。任何人都有發言權。毛主席說過,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會議會議,沒有發言權,沒有提意見和建議的權利,何談會議?現在的和諧社會,不是一言堂。更應尊重百姓的權利。讓所有百姓都享有尊重權。才能體現社會的公平公正。


留住鄉愁


我本人從事村委會工作長達十六年至今仍兼支部委員。對農村基層幹部機構由其是年齡結構我身有體會,本人從一九九0年出任村民組長,時年二十三歲,到二OO六年曾歷任村民組長,計生村主任,團支部書記,村文書,村主任,村支部書記。

我個人認年齡結構不重要,關建能力最重要,農村基層工作能力是靠經驗集壘而鍛煉出來的。我不是說大話,基層工作經驗不亞於鄉鎮的一個副科領導,因為我們接觸的千家萬戶,是家家戶戶的油鹽漿醋,家常理短。



基層群眾是非常憨厚的,正直純真的,就是農民文化素質普遍低,好一根筋。這時就需要村幹部科學工作方法解決的。要掌握他的心理,看他想幹什麼讓他滿意後工作就應韌而解,不管年齡大的還年輕的你的領導藝術要發揮淋漓盡致看。工作起來就順心應手。

從事農村工作近二十年有過委屈,也有過自豪,有過酸甜苦辣。五味盡致,但是做為一名農村黨員幹部請願為群眾付出。不忘初心不褥使命。

請朋友們為在農村一線工作的朋友們點讚了。謝了!


XGC上善若水


說起農村的村幹部,在我們村裡以及附近的村裡,年齡沒有個40歲以上,想當村幹部真的有點困難,記得2012年的時候,有個村裡的大哥30歲出頭,拉票競選成功村幹部,幹了不到兩年就下來了。說起來他的業績也是不錯的,帶領村民建了十幾個大棚,但是相應的村民跟不上節奏,最後落到了一個無人配合的窘境,無奈之下就“辭官”不幹了,自己又跑到城裡去上班了。

在農村這樣的例子估計不在少數,十里八鄉的都是那些年過半百的大叔們在當家,其實想想也能理解,在農村是一個強關係的社會形態存在。說說我們這附近的村莊吧,一個村莊700多口人,除了兩個大姓之外,就是不到10家的小姓了。

把村莊比作一個家庭的話,村幹部是家長,那幾個姓的人們就是家庭成員,不是哥哥就是弟弟,不是姐姐就是妹妹的,按輩分來論資排輩是最常見的。假如你一個年親人去指揮村裡的年齡大的人,如何指使的動?

年長的會說,我走過的橋都比你走過的路多,吃過的鹽都比你吃的米多,你有什麼資格當村幹部,有什麼資歷來領導我們?這樣的人是不在少數的,尤其是一些貧困的地區更是明顯。如果你還年輕,那出門見到是不是叔叔就是大爺,甚至爺爺輩的也大把,你如果沒有過硬的帶頭致富的能力,真的是很困難的。

畢竟經驗是從生活中走出來的,現在的年輕人在農村生活的時間短。雖然出生在農村,讀過書,但是在實際的農村生產過程中,還是缺少足夠的經驗。帶頭致富不是說著玩的,拿不出實打實的項目來,三天五天村民可能會認可你。當三個月五個月不出成績的時候,都想用更短的時間獲取最大收益的人就不認可你了,容易造成人心惶惶,對你失去耐心,那就沒有意義了。

農村落後是有原因的,人才進不去,村民的認知得不到提升。基礎性的建設得不到改善,就這樣越封閉越造成跟社會的脫節,差距越來越大。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畢業了不願意回農村搞建設,新鮮的血液得不到補充,也是貧窮的原因之一。越是貧窮,人們對年輕人越是不信任,不認可,所以那些年輕的村幹部就會很少,也就是大部分都是年齡大的當村幹部了。


最三農


國家規定只要年滿18歲以上的公民都可以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實際上很少能夠看到30歲以下的人擔任村幹部,很多人的年紀已經60歲了,還能繼續堅守在村幹部的工作崗位中。其實之所以年輕人不擔任,主要還是因為村幹部的待遇並不是很好,且責任比較重,當然還有這些原因。



1.年輕人社會經驗不足

大家都知道村幹部主要還是和農民之間打交道,小到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到國家政策的宣傳、徵收村集體集資款。如果是年輕人來當的話,那就是不服眾。畢竟在農村對輩分的講究很多,這些年輕人各項業務的開展都會比較困難。村民不配合,那村集體還怎麼發展。同時年輕人的社會經驗不夠,在真正拿主意的時候還是會手忙腳亂。



2.年齡大才能服眾

雖然很多年輕人的才能比較好,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這些人並不能被村裡人認可。畢竟在農村人的眼裡,30歲以下的都是小毛孩,做什麼事情不穩重。但如果是年輕比較大的一群人,這些人辦事更靠譜,村民才能有依賴感。



3.村裡年輕人都出走了

很大的願意還是因為村裡沒有年輕人,所以村幹部只能由年齡大的人擔當。那些經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都會選擇到大城市打拼,正因為人才的消失,所以農村這麼多年的發展才會一直都比較落後。想要發展村集體的經濟建設,還是要鼓勵這些名牌大學生畢業的年輕人返鄉才行。

以上就是為什麼村幹部的年齡大多很大的原因。但不管年紀多大,只要能夠讓村集體致富,那就能夠獲得村民的歡迎。


三農圈子


我是一名較高選票當選連任三屆村兩委幹部,去年因家屬及我本人身體情況多次報告辭去村兩委工作,我可以說,在我所瞭解的幹部中超半數不完全是為廣大老百姓辦實事的,只是為了當個官要個臉,拿點工資,作點軟件迎接檢查,把村幹當成個人的另一副業。不過現在真正有文化,有經濟頭腦,有能力,有作為的年輕人很少擔任村幹部。現在村幹工資翻了幾倍,我個人任為也是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在去年的基礎上應該上漲一點。為了保證農村各方面的快速發展,我還是任為村級書記由上級政府及部門選派掛職,村主任由村民正當選舉擔任,村兩委一切工作聽從書記統一指揮,年終村幹工作較能由村民代表,村掛職書記及鄉鎮政府各部門進行考評打分,為村級各項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村幹進行通報表揚……。


讓心歸零看渾濁


中午好!

我來回答這個問答。

農村幹部之所以大多是年齡大的人來當,是因為這三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擔任村幹部無上限年齡的限制。只要能選上就能當。只要年齡年滿18歲,19歲就行。

二是農村條件較差,村裡的年輕人都外出創業,農村裡缺少年輕人。農村幹部待遇較低,對年輕人沒有吸引力,或者說吸引力不足以讓城裡創業的年輕人回鄉當幹部。

三是農村年輕人少,年老幹部缺少接班的,下不來,形成了惡性循環。

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以上三條必定是其中的戶主要原因。要解決這個難題,凡塵觀生活認為:

一要鼓勵優秀的年老幹部光榮退位,讓優秀的年老幹部感到退位後的榮光和實惠。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年老幹部退位騰出職位,而且對現任幹部努力工作也是一種積極導向,更是增強了村幹部崗位的凝聚力,利於年輕人對村幹部職位的嚮往!有利於現任對後備幹部的培養!

二要積極培養年輕人進入幹部崗位。可以從農村最基層的村團委書記、婦女主任、文書、會計等崗位開始,不斷培養年輕人逐步進入村兩委會班子。鼓勵中青年人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供銷聯社、家庭農場、農業園區等讓他們在農村發展產業、增加收入的同時,又在其內學會人員管理、工作統籌等方面的鍛鍊成長,積累人氣,為農村發展儲備人才,儲備幹部,提高群眾威望,為參選農村幹部做好準備!

網友們,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成因的看法,你還有什麼見解,歡迎在評論區裡發表!

我是凡塵觀生活!謝謝!再見!


凡塵觀生活


為什麼農村村幹部大多是年齡大的人來當?

鄉鎮政府是我國基層行政機關,村委會是村民自治組織,村幹部也是由全體村民選出來的,也就是說村委會並不屬於國家機構,村幹部也不屬於國家公務人員,所以村幹部的理論上是沒有工資的,只有來源於鄉鎮財政的補貼和村集體經濟的收入。瞭解了這些,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村幹部的大多都是老人了。

下面我就為什麼村幹部大多是年齡大的人來當,表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農村年輕人比較少,大多數農村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在人口流動中,農村地區是屬於人口流出的部分,每年都會有大量的年輕人口外出打工,留在農村的只剩下“三留守”人員,即留守老人、婦女和兒童。從年齡結構來看,適合當村幹部的只有農村的老人和婦女。



第二村幹部工資待遇低,沒有辦法吸引年輕人來工作。前面已經說過,村幹部不屬於國家公務人員,所以工資標準、福利待遇都比較差,對於年輕人而言,打工對於他們而言,工資情況會更可觀。但是2017年公佈的《關於調整提高村幹部補貼及離任村幹部榮譽金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村級黨組織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中明確指出提高村幹部待遇,相信在未來願意當村幹部的年輕人會越來多。

第三農村地區事務繁瑣複雜,需要德高望重的人來處理相關事情。在農村待過的人應該都知道,農村地區會發生一些特別瑣碎的矛盾,發生這些的時候,就會請一些有威望的人,來主持公道。所以老人來當村幹部,也能夠方便處理這些事情,也能很好的維護鄉村的團結。

鄉村村幹部的行列需要更多的年輕人加入,為我們的鄉村發展注入更多新的血液,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不能忽視老人在農村地區所能發揮的作用,讓我們一起為鄉村振興而努力。歡迎關注花開隴上,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老農民說事


為什麼農村村幹部大多是年齡大的人來當?答案很明顯:大多數的年輕人都不喜歡留在農村,也不喜歡當村幹部!這當中也有許多原因的:


一,自1999年實行村委會幹部選舉制度以來,到目前已經是第7屆了,也就是將近20年的時間!那些在第一屆當選的人大部分人獲得連任,這些人現在少的也有5O左右,多的將近退休年齡。他們在長期的合作關係得到共識,互相支持,也形成了選舉聯盟。因此,一些後者想競爭的機會也相當渺小,只有老了退了缺員時才會在新一屆選舉補充新人上來。

二,農村兩委幹部不是公務員,不屬篇制內人員,工資低,福利無,任務繁重。在2O17年以前,一些有經濟,發展好的地方尚且較好,那些窮山區,缺乏經濟收入來源的地方連最低的工資補貼都發不上,一些地方出現沒有人想當村幹部狀況!就拿我們村委會來說,由5個自然村組成一個村委會,而且各村的經濟都是獨立核算,村委會就好像是一個空殼機構,既沒有經濟,也沒有實權,兩委幹部每月補貼工資是245元,領這個數字錢差不多有1O年左右。雖然目前工資補貼提升到18OO元,但依然是無法養活一家人!

三,農村幹部也必須要有工作經驗豐富的人來當,年輕人不可能擔主職,因此缺乏工作經驗,沒有做過任何工作讓村民看在眼,很多村民對年輕人不瞭解,缺乏信任,選舉時也不會把票投給他。因此 目前的村幹部還是由老一些的人來主導選舉或連任。



四,年輕人大部分不喜歡留在農村,他們有的在城市讀書,畢業後留在城市工作,沒有上大學的人也喜歡往城市裡跑,他們不願意留在家裡繼續父輩們務農一生,他們想另求生路,到外面世界闖一闖!他們不願夜聽蛙聲,日踏黃土,過上"抬頭見青山,低頭看石頭"的農村生活。因此,這也是目前農村幹部還是年齡大的人來當上的原因之一!


以上屬個人淺見。歡迎大家提出不同的見解和觀點,謝謝!


聖潔飄香


此事一言難盡!分上、中、下三方面決定的!上是指上頭,上頭對此級幹部的年齡就沒有上限。如有的村書記就有九十歲以上的!當然上頭考慮問題比基層還周到的!中、全體黨員投票選書記,全體村民選村長,但,眼下按上精神是支部書記兼任村主任。所以,支部書記即需全體黨員投票,又得通過全民票選!村內眼下,中老年是主體,他們都很現實,對年青人及上頭派來的村官外來人有疑慮也很正常!更何況要管理好村內事,處處按政策卡,不一定效果好。只舉一小事:親父子吵架,叫他們上法庭,問題可能會得到解決,可從長遠看,其父子關係可能會就此毀了!倒不如有威信的人(如即有威信,輩份又高,又有正義感的村負責人出面,縱是對他們動點粗,過後,因是對他們全家都好,他們都會很感激的!凡是乾的年限長點的老書記都有很深體會的)。凡此種種,只例其一。村裡發展,村莊規劃、臨舍百家的關係、青年成長,老有所依,事無鉅細…………!因此,要幹好支部書記,決非易事!再說下:這幾年,年青人但凡有抱負的,都志在四方,許多村裡有能力的都出國作大買賣了,再動員他們回村來負責,能行通?拋開大的,就說是人家小有成就的青年吧,事業剛起步,人家能回村幹嗎?也有掙著乾的那種,什麼我不要工資,倒貼錢也行,爭得各種手段用盡,可村民及黨員又看他們並非辦事之人,不願選他們!…………!以上凡此種種,原因還太多太多!都是村負責人老齡化的原因!最後,請方家多批評指教。本人粗淺看法,不好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