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殺死了小餐館?

★成為我們的特別讀者:

點擊上方藍字「劉大強和斯嘉麗」→主頁右上角菜單欄→設為星標

是谁杀死了小餐馆?

有沒有發現,想找一家特色的小餐館吃飯越來越難了?

上週去上海出差。下班後走在馬路上,想著要去一家特色的上海小館吃上點本幫菜,再點一壺黃酒……美滋滋的。於是順著衡山路走啊走,不知道是因為進博會街道整頓,還是什麼的,一整條路竟然沒有一家小館子開門,全是大餐館或者連鎖店。

無奈,打開大眾點評,挨個找“本幫菜”。大眾點評上五星好評的飯館很多,不是連鎖店就是大餐飲集團,只要評星上去了,就要排隊。走到一家評分最高的菜館門口,服務員高傲的說,現在要等2小時……這讓寒風中奔波而來的人無比掃興。

這不禁讓我想起,這些年來,街邊那些家常口味的小飯館越來越少了。而這些有著“高評分”的店卻人滿為患?人們是怎麼回事?真的這些店就這麼好吃麼?

是谁杀死了小餐馆?

之前看“衩姐”的文章,他說,一定要警惕“五星好評的店”。一個店的評分往往由“口味”“環境”“價格”“服務”等幾個因素決定,我們可以想象下,如果一家店能在這幾方面都做到五星最好,那麼他無疑也是很平庸的。再者,很多這樣的店都有可能是刷分而來。

人啊,誰還沒跟風排過個大隊呢?我們也曾為一些所謂的網紅餐廳排過2-3個小時。然而,當期盼已久,輪到自己吃的時候,真的沒有覺得有什麼驚豔。

後來有分析說,國人吃飯比較注重性價比,有些餐廳食物一般般,但是價格便宜,人們往往容易覺得性價比高,給了個高分。所以,“衩姐”說,他就願意去那些三星評價的餐廳,尤其是評論上寫著“太貴了、性價比不高”,而對口味卻一掃而過的店。

是谁杀死了小餐馆?

這一路覓食散策,我不停拿出大眾點評,卻屢屢失望。覓食是這樣,旅遊也是這樣,因為有了這個那個點評app,我們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尋找而獲得驚喜的樂趣。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可能很多無名的街邊小店,就這樣被互聯網,被連鎖餐飲集團殺死了……

只不過想找一家,有4-5張桌子,全是街坊慢悠悠喝酒吃菜的小店,在現在這個時候,在大城市,真的越來越不容易了。大概走了30分鐘,終於在街角看到一家門庭冷落的小店。推開門,看到有兩桌中年男子吃著下酒菜,慢慢喝著聊著、看著球……

是谁杀死了小餐馆?

嗯,來對地方了。我們點了草頭圈子、醃篤鮮、肉餅蒸象魚、油燜茭白、清炒水芹。老闆快速記下點好的菜就下廚開始製作,不一會兒上菜了。

哇,比我們前一天去的某連鎖餐廳好味太多!濃油赤醬、鹹淡適中、最重要的是有家常菜的“鍋氣”!再配上一壺加熱的“石庫門”,這個寒風天最好的安慰!特別記憶深刻的是,老闆在熱酒前,特意說,要加點薑片,一起加熱味道更好。

本文配圖都來自這家店,這就是小店的滋味。人滿為患的“連鎖店”,生產力十足,所有的菜都飄著一股“流水線”的味道。和機械的服務、機械的味道相比,小店裡吃飯,你可以盲點任何菜,味道可能都會有小驚喜。

是谁杀死了小餐馆?

吃完後,有人點開大眾點評:

“來,看看幾分?”

“誒,怎麼只有兩顆星……”

我們的飲食正因為“城市化”“現代化”,而變得越來越“同質化”。但欣慰的是,正是生活在大城市,我們有很多機會去探索“深巷裡的酒香”。就在連鎖店正在用互聯網“殺死”小餐館的時候,只要我們放下手中的小小屏幕,就能看到,吃到,近在眼前的驚喜。

最後,歡迎大家留言分享你通過什麼方法尋找好的飯館?快快告訴我~

—END—

喜歡就轉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