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代大型水上反潛轟炸機 三個型號僅生產七架!


水轟 -5 型水上巡邏轟炸機,由哈爾濱飛機制造公司、水上特種飛機設計研究所共同研製的第一代水上反潛巡邏轟炸機,主要用於在中近海執行海上偵察、巡邏、反潛、反艦、救生等任務,經改裝後也可執行森林滅火、運輸等任務。

1960 年開始論證、預研,1968 年正式開始研製,1971 年 10 月完成靜力試驗和總裝,1973 年 12 月試飛原型機首次地面滑行,1975 年 5 月首架機下水,1976 年 4 月 3 日首飛,共有 3 架原型機投入試飛,1984 年定型,1986 年交付使用。

水轟-5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上飛機之一,具有大航程、超低空、全天候、大載荷等特點。該機原型於1976年首飛成功,並有水轟-5基本型、水轟-5A、水轟-5B三型,總共製造7架。1986年水轟-5服役,裝備於中國海軍北海艦隊水上飛機部隊。

水轟-5配備於解放軍北海艦隊航空兵,專門組建了一個水上飛行團。但是實際製造和服役的水轟-5飛機並不多。這主要是長期未開發出適宜於水上飛機的軍事用途。一般來說,水上飛機主要用於遠程反潛巡邏,不但航程長,對陸地機場的依賴小,可以靠水上艦艇補給燃油。水轟-5曾經創下連續飛行8.5小時的紀錄。

但是中國的反潛設備長期落後,因而水轟-5可以說自服役以來一直無用武之地,因而製造量很小,也導致水上飛機研究所和水上飛行團長期以來都處於非常尷尬、備受冷落的局面。


再加上相當一段時期中國也沒有研製空中預警雷達,水轟-5的實際用途只剩下海上目視巡邏,再就是救援和捜索。其訓練也一直停留在為飛而飛,僅僅是為了維持飛行人員、延續飛行經驗。實際上說穿了,在現行的裝備體系中,水轟-5的地位就是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這批水轟-5的服役時間已經超過30年,已經接近其先輩蘇聯別-6型的服役全壽命。

水上飛機在海上飛行使用,高鹽度海水對其機體、發動機的腐蝕是相當厲害的,儘管水上飛行團的地勤機械師一直對其盡力維護,但終有力所不逮之處。隨著國產AG600水陸兩棲飛機的問世,水轟-5退役的時間已經臨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