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名人言論並不是無傷大雅

長江日報評論員 秦孟婷

前幾日,餘秋雨在個人微博上,針對網上瘋傳的,關於他生病後對醫療系統思考的文章,進行了闢謠聲明,並表示警方和司法部門已經介入。

偶然看到,不覺一驚。如今的社交平臺上,傍著名人,傳播一些不鹹不淡的言論,似乎已經是見怪不怪的風氣。楊絳去世、金庸去世,李詠去世……在這些名人事件的節點時期,總會有所謂的他們的言論被爭相轉載。這些話是不是他們說的?他們是不是這樣說的?很少有人較真,也很少見到有名人站出來反駁、闢謠。在一些人看來,這些傍名人的言論,大部分似乎無傷大雅,較真起來,顯得有點“小題大做”。

一些“小錯誤”,看似無關利益,大部分人習以為常,以訛傳訛。在我們的生活周圍,存在著很多“小錯誤”的源頭,少有人去糾正,有的不知道是錯誤,有的即使知道也懶得去糾正。直到流傳甚遠,訛傳越滾越大,已經很難再揪出源頭了。甚至有的乾脆就以錯就錯,將錯誤代替了真相。

餘秋雨在聲明中提到了謠言對他造成的個人損失,即謠傳文章從觀念到文筆都與他南轅北轍,這是對他個人文學作品的破壞。還提到了更大的損失,就是作為考察和傳播中華文化的一份子,謠言會對他所做的事情造成逆向破壞。這種更大的損失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

言論是最容易被仿造、捏造的。一些偏激的言論,被強行安在名人頭上,將會不斷髮酵,造成嚴重影響。如果一直都沒人去糾正,錯誤就一直延續,而且錯誤會不斷的增加,不斷地被扭曲。小到個人聲譽,大到事實真相,一旦被扭曲,被誤解,這種損失有時是難以逆轉的。

在網絡空間,每個人都要珍視自己的表達權和轉發權,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任,不再把所謂的小錯誤甚至謠言看成無關緊要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