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日本的“華族”都是什麼人 僅次於皇族的貴族

1869年,日本各地方諸侯版籍奉還之後,廢除原來的“公家”(公卿)、“大名”(諸侯)等稱呼,將其統稱為華族。1871年日本取消舊身份制度,將國民分為皇族、華族、士族、平民四等。華族成為僅次於皇族的貴族階層,享有許多政治、經濟特權

科普:日本的“華族”都是什麼人 僅次於皇族的貴族

1884年頒佈《華族令》,將華族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個等級。其中,舊公卿家族根據家世,授予子爵以上爵位。舊大名家族,根據石高(俸祿額)和在戊辰戰爭中的表現授予男爵以上爵位。

科普:日本的“華族”都是什麼人 僅次於皇族的貴族

根據《華族令》冊封的公爵包括舊五攝家族(一條、二條、九條、近衛、鷹司),原幕府將軍德川家族,以及明治維新中立下大功的三條實美、巖倉具視、毛利元德(長州藩主)、島津忠義(薩摩藩主)、島津久光(薩摩分家)計十一家。後陸續將維新功臣伊藤博文、大山岩、山縣有朋、德大寺公弘、西園寺公望、桂太郎、松方正義及編纂《大日本史》的德川國順由侯爵、伯爵晉升為公爵,共計19家。日、韓合併後,義親王李堈以及李鍵、李鍝等朝鮮王公也被冊封為公爵。日本投降以後,公爵去世後爵位不再由其子繼承,至1947年廢除華族時,尚存島津忠重、伊藤博精、鷹司信輔、徳大寺實厚、巖倉具榮、二條弼基、桂廣太郎計七位公爵。

科普:日本的“華族”都是什麼人 僅次於皇族的貴族

在太平洋戰爭中敗於美國後,日本被美軍佔領。基於對日本進行民主化改造的目的,佔領軍總部希望能廢除作為“明治體制”基石的華族制度。1947年,根據新的《日本國憲法》,華族制度正式廢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