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蹲點日記:檸檬+茶 助力底圩扶貧!

记者蹲点日记:柠檬+茶 助力底圩扶贫!

记者蹲点日记:柠檬+茶 助力底圩扶贫!

從文山州廣南縣城往北,車行73公里,一個半小時抵達底圩鄉政府,然後驅車向西北,一路爬坡翻山越嶺,山路盤旋大約10公里後,向左轉過一個彎道。眼前突然豁然開朗,只見山巒之間,一個平坦狹長的壩子躍然眼前。這裡,就是底圩鄉傾力打造的千畝生態檸檬標準化種植基地——石龍壩子。

记者蹲点日记:柠檬+茶 助力底圩扶贫!记者蹲点日记:柠檬+茶 助力底圩扶贫!

初到種植基地,記者就品嚐到了一杯酸甜的檸檬水。眼前這盒凍幹檸檬片,淘寶售價29.9元。每盒裡面有120克23片幹檸檬片。據說100g含維C106mg,一片檸檬幹,相當於600ml檸檬水。但是你絕對想不到,這樣高品質的檸檬,竟然會出自眼前的這個山區壩子。

记者蹲点日记:柠檬+茶 助力底圩扶贫!记者蹲点日记:柠檬+茶 助力底圩扶贫!

初冬時節,陽光微溫,放眼望去,石龍壩子,生機勃勃。淺黑的薄膜,宛如一道道波浪,起起伏伏;深綠的檸檬樹,一排排,一行行,井然有序,整齊劃一,都是4m×3m的間距,鋪滿一大片平地,向遠方的山丘綿延而去。

记者蹲点日记:柠檬+茶 助力底圩扶贫!记者蹲点日记:柠檬+茶 助力底圩扶贫!

“這個地方,我們2016年就開始來考察了,2017年開始試種大苗,經過前期的準備和實地測試種植、科學測試後,我們覺得這裡的土壤、氣候、水源都比較適合種植檸檬,果子的酸鹼度也是上佳的。所以我們專門在這邊成立了一個公司,與當地政府達成合作協議之後。2018年3月3日開工,種植了第一批檸檬樹1277畝,第二期準備栽種面積是1270畝。”廣南牧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姚笠告訴記者,檸檬基地建設涉及到叮噹、石堯兩個村委會和六個村小組,共522戶2468人,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1戶120人,主要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來開發建設,並且為當地解決了部分務工需求。除了1000多人次的散工外,公司還聘請了一些檔卡戶在基地做長工。

记者蹲点日记:柠檬+茶 助力底圩扶贫!

42歲的李玉文是附近叮噹村委會魚塘村小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有三個孩子,還有一個老母親,家裡的房子已經加固改造。他曾經到廣東去打工,去了三個月,家裡娃娃生病,只好回家照顧,無法再外出打工。這時候剛好檸檬基地搞建設,他就到基地做長工,每月2500元工資。家有還有四畝土地被流轉給基地,頭十年每畝租金600元,後十年每畝900元,最後十年每畝1200元。“我從家裡走過來七公里,要走30分鐘,主要工作就是除草、栽樹、修枝、施肥……,公司每天管兩頓飯。”對於現在的工作,李玉文還是滿意的,畢竟離家近,有收入。記者也在公司的10月份工資單上看到他的簽名,上面寫著:出勤27天,休假4天,加班一小時,共計2510元。

记者蹲点日记:柠檬+茶 助力底圩扶贫!
记者蹲点日记:柠檬+茶 助力底圩扶贫!

眼前這個戴眼鏡的小夥子叫陸維龍,他家住在廣南縣蓮城鎮小廣南村委會車灣村小組,由於家裡貧困,爸媽身體不好,沒有技術,不能出去打工,因此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小陸從雲南農業大學畢業,剛好在網上看到廣南牧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本地招聘技術人員,於是便報名應試,最終被錄用。“主要是學技術,我本身是農村出身,幹農活沒有問題。現在主要做技術指導和監督員。”小陸告訴記者。“我覺得這個檸檬產業對農村還是好的,整合土地資源來栽,產業有效益,也能帶動當地就業。除了長工以外,平時來基地打零工的貧困戶有很多,每天是140元,還管一頓飯。”

记者蹲点日记:柠檬+茶 助力底圩扶贫!

底圩是文山州著名的山區茶鄉,全鄉幾乎家家戶戶種茶。鄉里怎麼會突然想要發展檸檬種植呢?鄉黨委書記李俊告訴記者:“茶葉一直都是底圩的重要支柱產業,屬於山區種植。全鄉有70餘個茶葉加工合作社,那麼多年,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固的產業鏈,在扶貧工作中也一直髮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檸檬呢,屬於一個新型產業,市場前景一直很好。經過前期反覆考察論證,石龍壩子的自然土壤條件確實適合種植檸檬,所以我們就引進這家公司,建了這個標準化檸檬基地。同時,結合當前的精準扶貧工作,我們認真研究,拿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讓這個新興產業從一開始就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

记者蹲点日记:柠檬+茶 助力底圩扶贫!

”鄉黨委、政府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戶,以每戶5000元的產業扶貧資金注入公司,由公司實施一條龍包乾。“站在千畝檸檬基地前,李俊書記為記者做了一個詳細的解釋。“把260戶全鄉範圍內的沒有勞動力的,或者勞動力較弱的這一部分建檔立卡戶全部帶進這個檸檬基地裡面,達到一戶一畝檸檬地來保證增收,同時我們集體經濟這一塊呢,總共八個村,村級黨組織將每村30萬元的村集體經濟專項扶持資金投入公司,一個村委會做20畝,總共在這個基地裡,我們有160畝的集體經濟收入。按照跟公司簽訂的保底收購的合同,檔卡戶每畝每噸保底收入是5500元,如果市場價格超過5500元,公司只提取8%的管理服務費,剩餘的還是檔卡戶的。這樣算下來,我們底圩鄉到2020年,第一批果豐產期以後,我們檔卡戶基本上會實現一畝檸檬地1萬元以上的收入,扣除第二年的管理成本,基本是增收在6000元以上。我們集體經濟這一塊,是每個村委會20畝,每畝保底利潤收入是4000塊,基本上到2020年豐產期的時候,集體經濟每個村委會基本實現8萬以上。”

记者蹲点日记:柠檬+茶 助力底圩扶贫!记者蹲点日记:柠檬+茶 助力底圩扶贫!

底圩的檸檬之路,剛剛起步。而底圩的茶產業,卻早已在當前的脫貧攻堅中發揮著積極作用。眼前正在修剪茶樹的茶農名鄧再平,36歲,是叮噹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房子已經改造加固。他自己眼睛有殘疾,家裡還有兩個正在讀初中的孩子,勞力不足,經濟壓力很大,平時鄧再平主要靠做點零工維持生計。後來他加入了當地的誠信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家裡的茶葉直接賣給合作社的茶廠,一年有五六千元的收入。2017年,鄧再平家從貧困戶出列。

记者蹲点日记:柠檬+茶 助力底圩扶贫!

“像鄧再平他還是生態護林員,每個月有800的工資。現在我們村建檔立卡戶有67戶,288人,全部加入茶葉合作社,每戶擁股3000,年底分紅,每家200多元。有勞動力的貧困戶有17戶,直接在合作社這邊做工,每天145元,還有意外保險200元,無勞力或勞力較弱的41戶再加入檸檬產業發展。這樣基本能確保他們如期脫貧。”叮噹村委會黨總支書記朱永珍對村裡的情況很清楚。

记者蹲点日记:柠檬+茶 助力底圩扶贫!

山上茶樹層疊,茶葉飄香;山腳檸檬成片,果實金黃……。茶綠果黃,檸檬+茶葉,新型產業加上傳統產業,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交融,相互補充,共同助力底圩鄉,讓全鄉82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可持續發展,達到穩定增收,實現精準脫貧。這,已經不是一個夢。

假以時日,再到底圩,就可漫遊山中,遊萬畝茶葉,賞千畝檸檬,喝茶品果,別有一番滋味。這幅獨特的生態美景,想必也不會遠了。

记者蹲点日记:柠檬+茶 助力底圩扶贫!
记者蹲点日记:柠檬+茶 助力底圩扶贫!

本臺:劉瑞 張軍麗 廣南臺:餘永興

製作:農錦莊 陸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