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美美:從“人等飯”到“飯等人”,周復購率達53%

飯美美:從“人等飯”到“飯等人”,周復購率達53%

冬天太冷,夏天又太熱,對於不想出門又不願意在家做飯的人來說,外賣成了首選。但外賣有一點不太好,從下單到吃到嘴裡,恐怕要等上一個多鐘頭。而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做盒飯的智能販售機項目飯美美正好解決了人等飯的問題。

飯美美的做法也很簡單,它推出了一款名叫“飯飽寶”的智能販售機器,擺放的位置大都在一些大型CBD商圈、公司樓宇,還有一些地鐵、火車站附近,現買現取,只要下載飯美美App,一鍵下單,幾分鐘後便能吃上一份熱騰騰的盒飯。目前在北京市場投放70多臺飯飽寶,去年7月份還拿了東方資產2000萬元A輪融資。

飯美美:從“人等飯”到“飯等人”,周復購率達53%

首先,近兩年智能販售機很火,比如目前常見的橙汁、藥品、生鮮等各式各樣的智能販售機,當然還有最近被資本炒的火熱的機櫃式共享充電寶。隨著硬件、物聯網等技術不斷成熟,智能販售機的基本設備成本粗略估計降低了20%。

有數據顯示,2015年日本平均每25人就擁有1臺智能販售機,美國和歐洲的數字是60臺和233臺。而在中國,平均每466人才擁有一臺智能販售機。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智能販售機數量肯定會越來越多,佈局也會越來越密。

此外,隨著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的不斷普及,智能販售機的玩法也是花樣百出,而不僅僅是像歐美日韓只是賣賣零食和飲料。

其次,中國的餐飲市場足夠大,不僅有堂食,還有外賣,而現在盒飯和智能販售機一拍即合,倒讓餐飲的形態變得越來越豐富。

飯美美:從“人等飯”到“飯等人”,周復購率達53%

1.技術上的創新。

質量安全是做盒飯最核心的要素。為了防止細菌滋生速度快的問題,飯美美引進國際最新技術在源頭上把控產品質量。具體做法是將做好的菜品在30分鐘內通過快速冷卻機讓溫度降到10℃以下,這樣,消除細菌滋生的同時還鎖住了營養水分。

2.定價區間設計合理。

飯美美的盒飯價位在15~50元,除卻一些15~25之間主流產品的定價區間外,它還引入了一些時髦的品類,比如鰻魚飯可以賣到4、50這樣的高客價單,這對吸引更多年輕用戶比較有利。相比競品三全鮮食的定價區間都在10~20元,這跟普通的外賣市場沒太大差別。

3.選址上的創新。

一般情況下,大家都認為機器應該鋪設在寫字樓等白領地區,但飯美美居然會選擇跟高鐵站和養老院進行合作,這可謂是一個大的增量空間。

飯美美獲利方式很簡單,刨除盒飯、機器以及公司人員成本開支外,當單臺機器能夠賣到一定量時就能回本。目前,飯飽寶的日均銷售額在40~50份,周復購率達53%,當機器鋪設到100臺時,就能達到盈虧平衡。

同時,未來要想把生意做大,就需要在無數個地方布點,因此在商業模式上,飯美美採用連鎖加盟以及合夥人的方式來推進。

飯美美:從“人等飯”到“飯等人”,周復購率達53%

飯美美是郝景振和中歐校友張嫻共同創辦的。郝景振是金融背景出身,有過10多年中式餐廳管理經驗;張嫻曾是世界500強金融的高管,懂運營,在鋪設機器上有一定的技巧;同時,為了優化盒飯口味,更有《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董克平和首都營養協會會長王旭峰加盟。如果你也想做智能販售機盒飯方面的創業,不僅要懂技術,還要有超強的機器鋪設運營經驗。

當然,也不是說懂技術、運營就萬事大吉了。餐飲市場足夠大,要想把盒飯生意做好,還得克服以下兩點:

第一,智能販售機市場處於早期,仍然需要教育。外賣仍然佔據大眾市場主流,如何培養消費習慣,讓更多消費者接受智能販售機的理念是接下來運營急需解決的難題。

第二,口味要不斷精進,才能刺激消費者高頻次去購買盒飯,要想像外賣那樣做成一個大生意,產品瓶頸是一定要突破的。

自從智能售餐機、迷你KTV火起來後,人們發現,這種“硬件+場景”設施原來是可以解體成“電話亭”式的迷你小空間,獨立投放到商超、寫字樓等地的。

照這種產品思路和市場需求,咖啡廳、健身房都可以分拆,就比如咖啡廳,除了市場上瓶裝、罐裝的咖啡外,還可以增設現磨咖啡,覆蓋在諸多場景中,足夠滿足那些對咖啡口味不一的用戶群。順著這個思路,如果你還沒有找到好的創業方向,不妨根據用戶需求的變化,化整為零,把之前標準化的項目進行分拆,或許是個不錯的創業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