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拿下”一個兄弟城市!成都變了

每月“拿下”一個兄弟城市!成都變了

成都

文丨西部君

成都變了。

談到成都,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標籤。但有一點,無論是外地人,還是川內人,都具有共識,那就是成都是一個典型的強省會城市。

因為這一身份,成都時常引發爭議,甚至被指吸血。但是,今年以來,成都的“強省會”角色,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今年6月,為著力解決區域協調發展不足的問題,四川省提出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的區域發展新格局。這被外界普遍解讀為,要打破成都一家獨大的局面。

不過,打破一家獨大,不是通過“縮小”成都來實現。在這一點上,相關領導和文件的態度是很明確的:

毫不動搖支持成都做大做優做強,充分發揮成都“主幹”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和各區域板塊“多支”聯動作用。

繼續“做大做優做強”成都,與讓成都不再一城獨大,並不矛盾。

這裡面除了其他地級市自己要努力加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成都“一干”對於其它的“多支”的帶動作用要增強。

現在,成都已經在向這個方向發力。

01

每個月“拿下”一個兄弟城市

今年以來,成都在謀求自身發展,繼續“搶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的同時,也把更多的目光和精力放在了與川內其它兄弟城市的合作聯動上:

9月28日,成都市政府與綿陽市政府在成都簽訂《關於加快推動成綿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

攜手兩地一體化發展,高水平打造分工合理、協作聯動、優勢互補的區域發展共同體,共促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體化發展。

時隔一個月後,成都與宜賓、瀘州簽訂《成都市宜賓市共建成宜重大裝備製造產業園合作協議》《深入推進“啟運港退稅+無水港”創新制度共享運用》等24項合作協議。

再差不多一個月後的11月22日,成都和廣安在成都舉行深化合作協議簽訂儀式,簽訂《推進協同發展合作協議》、《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戰略合作協議》和《成都·廣安生物醫藥協作研發(生物醫藥)基地項目合作協議》3個協議。

在生物醫藥“雙飛地”建設、旅遊推介、促進成都廣安動車公交化運行等多方面開展合作。

可以看出,自今年9月開始,成都以每個月一個甚至兩個城市的速度,先後與綿陽、宜賓、瀘州、廣安簽訂了合作協議。

這些協議的合作深度、廣度,有所區別,但成都與川內兄弟地級市如此緊密的互動,在過去無疑是不多見的。

這些行動,首先當然可以看作是成都對於“一干多支”戰略的響應和落實。但在另一方面也證明,作為典型的強省會,甚至屢遭吸血爭議的成都,已經在開始“反哺”行動了。

02

強省會的正義

無論是從人口還是從GDP體量的角度,成都的強省會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

來自官方的數據顯示:

四川省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區域發展不平衡,首位城市成都與其他市(州)相比體量相差懸殊,排名第一的成都市經濟總量是排名第二的綿陽市的6.7倍。成都平原經濟區8市以佔全省17.8%的面積,承載了全省45.8%的人口,貢獻了60.6%的經濟總量。

但是,客觀上得看到,成都在省內的強勢地位,或者說目前四川省內的區域發展不平衡狀況,是自然、歷史、經濟、政策等多種因素長期以來綜合形塑的結果。

首先,川內的自然條件和歷史發展軌跡決定了,在成都平原,誕生一個這樣的超級大城市是正常的。這是無數的歷史必然和偶然因素共同促成的。

與沿海一些省份誕生了雙中心格局不一樣的是,川內其它地級市,無論是看人口,還是經濟總量,抑或是資源、政策稟賦,都很難與成都構成真正意義上的雙中心。

事實上,四川目前提出的目標也是要打造副中心。

另外,四川的地級市數量和廣東並列全國第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其它地級市的人口和經濟規模。

每月“拿下”一個兄弟城市!成都變了

但在發展條件上,與廣東地處改革開放前沿之地不同,四川作為內陸省份,優先發展省會,在歷史語境下是很自然的選擇,在現實層面也可以說是無奈的。

如果考慮到要吸引國家戰略和政策的賦能,增強區域競爭的話語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優先做大做強成都,更是符合經濟邏輯的選擇。

西部君並不贊同所有地方都必須搞強省會戰略。

但基於現實條件,如果主動放棄把頭部城市做大的機會,自外於國家政策機遇,不顧實際情況追求所謂的均衡發展,卻未必是最優選擇,甚至恰恰可能會對整個區域的發展造成貽誤。

一定程度上,當前強省會戰略的興起,正是一些地方對過去“均衡”發展模式的一種修正。

03

成都為強省會正名

近幾年,強省會模式的普遍流行,已經是一種可見的趨勢。

尤其是前不久,濟南、青島等七個城市被點名“引領帶動作用不夠”。說明加強省會城市、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已經是國家層面的要求。

嚴格來說,這一點其實也是中心城市角色的內在要求。

答案很簡單。一座城市被確立為省會,副省級城市,享受了政策優待,自然就不能只顧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當然要在區域發展中發揮應有的帶頭、引領作用。

作為傳統的強勢省會,又是副省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成都發展到當前階段,適時體現自己在區域內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這是再正常不過的要求,也是成都的責任所在。同時,成都也已經具備這個能力。

可以說,要真正實現“一干多支”的局面,沒有成都的繼續做強做大和更有力的引領帶動,是不現實的。而從今年的一系列動作來看,成都在這方面,已經邁出步伐。

所以,如果比照當前全國範圍內普遍的強省會趨勢,成都在強省會戰略上,其實已經走到了第二個階段。也即當其它地方還在謀劃如何做強省會時,成都已經有能力去思考和踐行“反哺”,去參與帶領全省更好發展。

在這個角度,也可以說成都是在為強省會戰略正名——強省會不僅僅是為做大做強省會城市,而是要為一個區域的發展找到一根定海神針和一個具有整體帶動力的強大引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