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損失上千億,雷軍和董明珠走過的坎坷之路!

最近一段時間,董明珠的格力電器營業總收入是大幅度的提高。同時,我們也發現董明珠頻上熱搜,小米科技也在這一百天內暴跌了兩千多億。雖說董明珠和雷軍的五年之約馬上到期,誰輸誰贏成了當下的一個話題?然而,不少網友們也說了,哪裡來的誰輸輸贏,都是商業胡吹罷了,只有雙贏互相打廣告而已。事實上,這兩人這5年來也是過的及其坎坷。

一天損失上千億,雷軍和董明珠走過的坎坷之路!

早在2013年,格力電器的"鐵娘子總裁"和小米手機的創始人雷軍互相開玩笑,都說將來自己公司的利潤的要超越對方,並以十億為賭注。本來只是節目效果而已,沒有想到後來的兩位總裁卻針鋒相對。並且董明珠在15年研發出了一款格力手機,雖然被吐槽說"高價低配",但是仍然在格力的各大自營店銷售開了。

而且格力的定位居然是中端手機,在客戶上和小米手機有了很大的重合。而小米科技也不甘示弱,和美的合作研發了一臺"青春空調",主打的口號就是年輕人的第一臺空調。在這個期間,董明珠和雷軍的較量已經開始了。在董明珠看來,國產手機裡面華為要排在第一位,而格力手機則排在第二位。畢竟,在國內手機能夠跟她競爭的只有華為手機,用工匠精神去做手機是她的一貫理念。

一天損失上千億,雷軍和董明珠走過的坎坷之路!

然而讓董明珠想不明白的是,年輕人寧願排隊幾個小時去奶茶店買一杯高價奶茶,也不買格力手機。儘管格力手機這幾年來不斷推陳出新,但是仍舊敗的很摻。雖然現在京東自營旗艦店裡,格力手機仍然在銷售,但是高價低配的特性讓很多年輕的消費者敬而遠之。年輕人更習慣用智能自拍、快速充電、打遊戲不卡的手機。

而這一點上來看,雷軍在小米營銷中,可謂是得來全不費工夫。小米手機的宣傳可謂是鋪天蓋地,而且由於價格低性能好,還有預售制的飢餓營銷,這使得小米手機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關注。即便如此,雷軍也有他的苦悶之處,那就是首次公開募股非常的曲折坎坷。看著很多不如自己的人都順利募股了,雷軍心理非常焦急,這中間也是經歷了很多起起落落。小米高漲過,可是也跌停過,特別是在2015年股市大盤大跌三個月,形成了"股災",頻頻爆倉後一片狼藉。終於在2015年的7月才宣佈暫停公開募股。

一天損失上千億,雷軍和董明珠走過的坎坷之路!

而在這一輪風波中小米的估值不但持續走低,且小米手機的出貨量也下降了10%,那一年更是國產手機紅利衰退的一年,雷軍只好持觀望態度了。然而,雷軍並沒有氣餒,之後他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偉大的商業模式,也就是所謂的頂尖品質的商品只賣一半的價錢。這個商業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小米手機的泳褲,可以在小米之家購物消費,並且還能夠享受貸款、生活繳費等服務,有點類似於支付寶和淘寶。

一天損失上千億,雷軍和董明珠走過的坎坷之路!

由於有了這麼個模式之後,小米股票終於上市,可是卻被投資者發現估值存在虛報的情況,並且出現在中國證監會的披露文件中,為此小米只好放棄A股上市,而選擇登錄陸港交所,隨後的事情就是上市當天損失1000多億港幣。

與此同時,董明珠卻沒有太多心思看雷軍的笑話,新能源汽車是她下一個想要開拓的市場領域,可是卻被無情否定。然而董明珠找來贊助一起投資的新能源汽車,也是命運多舛,由於銷售不理想也導致團隊的董事離職走人。不過對於董明珠來說,更要緊的就是要購買海立公司的股份,因為格力空調要想在領域內稱霸就必須拿下海立的股份,耗資購買大量壓縮機,格力自產的壓縮機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了。

一天損失上千億,雷軍和董明珠走過的坎坷之路!

2013年,董明珠和雷軍看似很無心的一句話,卻反映了當時的商業現狀。當時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白領剛剛熟悉蘋果手機的時候,4G網絡已經普及,頓時席捲了中國。隨後出現的各種電商又重塑了整個商業形態,這五年的時間已經過去,格力電器力圖開拓海外市場,而小米也準備朝著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發展,力圖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手機制造商。誰知道下一個五年商業形態又會怎麼轉變呢?無人知道,網友們怎麼看呢?

(本文由科技耳目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