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是怎樣的一座建築?

千辰990


北京中軸線上永定門、先農壇、天壇、正陽門及箭樓、太廟、故宮、鐘鼓樓等歷史建築,是北京中軸線申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遺產。其中的天壇,是重要的座標節點,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1、天壇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圖為天壇祈年殿。
2、天壇是祈谷、圜丘兩壇的總稱,有兩重壇牆環繞,將壇域分為內、外壇兩部分,均為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
祈谷壇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中間有牆相隔。此圖為祈年殿內部。
圜丘壇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建築。
3、天壇的主要建築物在內壇,由一條貫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橋,也叫神道,把祈谷壇和圜丘壇兩組建築連接起來。
4、天壇的歷史期間,尤其新中國成立以後,進行過多次修繕和大規模綠化,使古老的天壇更加壯麗。天壇公園佔地200公頃,四面各有一門。園內有二百年以上的古柏二千五百多棵。
天壇公園,是中國保存下來的最大祭壇建築群。天壇以嚴謹的建築佈局、奇特的建築構造和瑰麗的建築裝飾著稱於世。按照20年前申遺時的承諾,天壇將在2030年恢復其完整性。更多旅行故事,請持續關注:念東隨影

念東隨影


北京的天壇是我超級喜歡的景點。所以看到這個問題,必須回答一下。

想看北京普通市民的休閒生活狀態,可以來天壇公園。二環以內,寸土寸金,能蓋樓的地兒全蓋了樓了,所以公園就顯得彌足珍貴。無奈景山是個山,故宮沒有樹,只有天壇是個平地,所以每天一大早附近的北京市民就會來這裡晨練,其中很多都是八十多歲的老人。

我最初對天壇感興趣,歲數還很小,那時候是因為看了一本講乾隆皇帝的書,我就發現啊,乾隆皇帝真的是大清歷史上最能折騰的一個皇帝了,他在位的時候,把京城大大小小的園子都修了一遍,如果不是乾隆,也不會有圓明園的盛景,更不會有現在的天壇祈年殿。

天壇的看點一:

祈年殿,是整個天壇裡邊最漂亮的圓頂建築,明朝的時候不叫這個名兒,祈年殿是乾隆改的名。

不料在光緒那個倒黴皇帝在位的時候,祈年殿被雷劈了,著了大火,所以現在的祈年殿,是照原樣重建的,所以我們看它比較新,也就是這個原因了。

這殿裡的柱子要著重說一下,金絲楠木的材質又粗又大一共28根,象徵一年四季,十二個月,十二個時辰,二十四節氣,二十八星宿。

站在這高大的殿前,不由心生敬畏,幾百年前的建築藝術似有一種魔力,彩色的琉璃,四潲的瓦,變一種風格,給到人的震撼完全不同。

天壇。是古代皇帝祭祀用的地方,整體的風格很莊嚴,很典雅,著名的迴音壁就在這裡。只可惜後來由於英法聯軍禍害,還有遊客在牆上刻字畫畫,致使迴音效果大打折扣,讓人很心疼。

天壇的看點二:

皇穹宇,是古代皇帝在天壇祭天供奉神位的地方。皇穹宇最值的研究的,是它建築上的力學原理,還有圍牆的聲學原理。

皇穹宇這個殿是沒有橫樑的,全靠八根柱子還有讓人琢磨不透的斗拱形支撐物來撐起一個大傘一樣的房頂。

而它裡面最著名的迴音壁,後經科學家證實,是聲波不被牆壁吸收而產生的反射現象。

皇穹宇很大的一個看點,是殿前的三音石。站在這個三音石上說話,會有三聲迴音。我去的時候試了試,這個真的有。

古人曰人間私語天聞若雷,也就是說,你在人間說的話,老天爺可都聽的真真兒的。

所以,勸君三思而後行,三思而後語。謹言慎行,才不會禍從口出。

天壇在旅遊旺季的時候哪哪都是人,冬天人少。另外這裡是個拍照的好地方。

天壇裡面主路兩邊的草皮是轉基因的(在此之前我只聽說過轉基因的食物),這是二環以內綠化面積最高的公園。一年四季都翠綠翠綠的。這裡的樹都是明清時候的,冬天也能綠樹成蔭。

天壇的看點三:

天壇的圜丘和前面講的祁年殿、皇穹宇都有所不同,這裡,才是皇帝祭天的場所。

做皇帝也很辛苦,因為皇帝在每年的冬至,也就是今天舉行祭天大典的時候,他的轎子從紫禁城抬到天壇,天還是黑的。

皇帝到了天壇,會提著一盞燈籠,摸黑走上圜丘壇,這個臺子的中央有一個圓心,皇帝就像個主持人一樣站在這個圓心上,和老天爺說說心裡話,唱唱歌,讀一讀祭文,傳說當皇帝站在這裡發話的時候,四面八方會傳來神奇而美妙的迴音。我去的時候試了試,並沒有,可見不是做皇帝的命。

另外,天壇在每年的正月都會舉行祭天儀式的表演,再現當年皇帝祭天的全過程,你可以選一個合適的時間去看一看。

在北京,天壇的名氣雖然比不上故宮和長城,但天壇,是我第一推薦的5A級景區。

天壇的佔地面積是故宮的兩倍,這裡的建築格局考究,等級劃分森嚴,對於皇家來說,是一個嚴肅的地方。

古代帝王自稱天的兒子,所以為保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年冬至的祭天對於皇家來說,是頭等大事。

圓形的祭壇方形的圍牆,象徵天圓地方。天壇的建築,是巨大的藝術品,從這些藝術品中可以看出古人對天極其敬重。

站在天壇300米長的臺基上,突然,眼前的樓宇四散而去,只覺得人類極其渺小,浩瀚宇宙,你我都只是滄海一粟。





黑揍紅


各位愛旅行的小夥伴們好,我是頭條旅遊達人、頭條號:揹著女兒去旅行。來北京旅行,必去天壇。站在天壇面前,絕對會留給你終生難忘的震撼感受。

1:祭天之壇。

眾所周知,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上天的場所,擁有600多年的悠久歷史。天壇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備的古代祭天建築群,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震撼之地。

作為中國古代建築和景觀設計的傑作,天壇堪稱“國之瑰寶”。根據統計,天壇每天接待數以萬計的遊客。假如你來的時間足夠早,可以感受到空曠的天壇帶給你內心的那一份震撼。當然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你有權點贊後保持沉默,也可以寫下自己的獨特看法,但是你寫下的每一句話都代表著你的形象,所以要以理服人哦!畢竟我們都是有身份證的人。我是旅遊達人、頭條旅遊體驗官:揹著女兒去旅行。據說愛旅行而且顏值高的小夥伴,都悄悄關注了我的頭條號哦!


揹著女兒去旅行


天壇,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壇廟建築,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內壇分為南北兩部,北為“祈谷壇”,中心建築是祈年殿,還有長廊、雙環萬壽亭、七星石等。南為“圜丘壇”,中心建築是“圜丘”,還有齋宮、無樑殿、迴音壁、三音石等。兩壇間以長360米的丹陛橋相連,兩側為大面積古柏林,外壇設有“神樂署”。天壇四大妙音是:迴音壁的迴音、對話石的對音、三音石的疊音、天心石的空音。



北京五壇為: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先農壇。五壇加上祈谷壇(天壇內)、太歲壇(先農壇內)、先蠶壇(北海公園內)和社稷壇(中山公園)為九壇。


北京八廟為:傳心殿、奉先殿、太廟、壽皇殿、堂子、歷代帝王廟、文廟、雍和宮


藍天樂影視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據史料記載,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天壇是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壇,合祭皇天后土,當時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聽大臣言:“古者祀天於圜丘,祀地於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於是決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門外另建方澤壇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壇,方澤改名地壇。大祀殿廢棄後,改為祈谷壇。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壇被廢,於十九年在壇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後多次修繕、擴建。 1900年八國聯軍曾在天壇齋宮內設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捲而去,建築、樹木慘遭破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對天壇的文物古蹟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保護和維修。進行過多次修繕和大規模綠化,使古老的天壇更加壯麗,公園佔地200公頃,四面各有一門。園內有二百年以上的古柏二千五百多棵。還有百花園種植了大量的花卉。 1961年,國務院公佈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5月8日,天壇公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