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紅樓夢》裡劉姥姥這樣的窮親戚在大觀園受到王熙鳳的款待?

Jack゛



在紅樓夢中,劉姥姥兩次到賈府去走親戚。

第一次去是因為家中拮据,無奈只好去賈府裡“打秋風”,也就是求賈府施捨些銀錢。

第二次去是年景見好,給賈府送一些瓜蔬野味,略表謝意。兩次去賈府,劉姥姥都都沒吃吃閉門羹,皆是有所獲。第二次可以說是滿載而歸。那麼,對於像劉姥姥這樣毫無利用價值的窮親戚,為什麼會受到勢力的王熙鳳的款待?王熙鳳為什麼對他那麼好?

一是礙於情面。按照紅樓夢第六回的交代,王熙鳳與劉姥姥之間的關係是那種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真是遠的不能再遠了。劉姥姥的女兒是王熙鳳祖父生前連宗認的一個幹侄子的兒媳婦,這種關係說起來都拗口的很,若是要論起來已經是遠的沒邊兒了。

況且,王熙鳳與劉姥姥根本就沒有見過面,鳳姐是通過周瑞家的才知道劉姥姥的來歷:“太太說,他們家原不是一家子,不過因出一姓,當年又與太老爺在一處作官,偶然連了宗的”。但是,雖然是遠了點兒,但畢竟還是親戚,況且是孃家祖上的親戚,王熙鳳多少是要顧點兒情面的。


二是受於虛榮。薑還是老的辣。劉姥姥是一個久經世故的農村老大娘。在第三十九回中有云:那劉姥姥雖是個村野人,卻有些見識,況且年紀老了,世情上經歷過的。

第一次見到鳳姐的時候,劉姥姥是對年齡足以做她女兒的鳳姐一頓膜拜,先是“在地下已是拜了數拜”,又是極盡奉承:“俗語說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憑他怎樣,你老拔根寒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

話雖粗鄙,但是“鳳姐看見、笑而不睬”,顯然是沒有生氣,受用的很。面對一個長輩年齡的人對自己畢恭畢敬、美言奉承,鳳姐的虛榮心得到了一定的滿足。

況且,劉姥姥也是知恩圖報的人,在第二次到賈府的時候,不顧年老路遠,扛了許多打尖兒的瓜蔬野味,來“孝敬奶奶”,也算是禮尚往來,款待劉姥姥也在實屬應該。


三是用於討好。劉姥姥首次進大觀園時,王夫人已經通過周瑞家的給鳳姐帶了話:今兒既來了瞧瞧我們,是她的好意思,也不可簡慢了她。親姑姑加上賈府的實際掌權人說的話,王熙鳳不能不聽。

在劉姥姥第二次進大觀園的時候,憑著自己的質樸的高情商,也贏得了賈母的歡心。在賈母聽說劉姥姥來了的時候,對鳳姐說“我正想個積古的老人家說話兒,請了來我見一見”,那劉姥姥見了賈母,不等人介紹便“上來陪著笑,福了幾福,口裡還說,請老壽星安”,還饒有興趣“把鄉村中所見所聞的事情說與賈母,賈母一發玩得趣味”。

一來二去,賈母“又將自己的菜揀了幾樣,命人送去與劉姥姥吃”(有賈母賞菜待遇的只有寶黛和鳳姐),還留劉姥姥住下。鳳姐是多聰明的人啊,她肯定是要利用這個機會,通過款待劉姥姥,在賈母和王夫人的面前討喜,以積累更多的道德資本,在這個家裡立德樹威攢人氣的。


四是敬於有功。還是在劉姥姥第二次進賈府的時候,王熙鳳的女兒在大觀園玩耍之後,因為著了風寒發燒了,劉姥姥憑著自己的經驗,向鳳姐進言到:

“小姐兒只怕不大進園子,生地方兒,小人兒家原不該去。比不得我們的孩子,會走了,那個墳圈子裡不跑去。一則風撲了也是有的,二則只怕他身上乾淨,眼睛又淨,或是遇見什麼神了。依我說,給他瞧瞧祟書本子,仔細撞客著了。”

果然,在通過“送崇”之後,“果見大姐兒安穩睡了”。看到女兒病好了,鳳姐自然高興,笑道:“到底是你們有年紀的人經歷的多”。還請姥姥為自己的小棉襖起個名字,來保佑平安。

劉姥姥就根據生辰,起了“巧姐”之名,還不忘奉承一番“姑奶奶定要依我這名字,他必長命百歲。日後大了,各人成家立業,或一時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難成祥,逢凶化吉”。

一番話說到了鳳姐的心窩子裡,自然是眉開眼笑,指定心腹丫環平兒“這空兒把送姥姥的東西打點了,他明兒一早就好走的便宜了”。為心肝寶貝治好了病又取了個好名字,鳳姐自然對劉姥姥已經從情面上的敷衍上升到心底的敬謝,當然是要高看一眼的。

善有善報。在賈府失勢、巧姐處境危急之刻,劉姥姥挺身而出,暗度陳倉,救了巧姐,想必王熙鳳在天之靈也會感念她偶施的善行,能結出這麼大的善果吧!


少讀紅樓


1、劉姥姥第一次去大觀園就是被打發走的,這主要取決於賈府裡的人真正需要取悅的人——賈母。賈母有心思想留劉姥姥,劉姥姥就能留下,賈母說就是個普通關係,那劉姥姥就會被隨意打發。

2、賈母喜歡劉姥姥,主要是自己身邊並沒有一個上了年紀的老朋友,人家來看自己了,自己打發一番,對方還來回禮了,這樣一個姥姥,著實是很有意思的。因此,劉姥姥第二次進大觀園,賈母說想和劉姥姥玩,賈府上下才動員起來,都捉弄、調笑劉姥姥,好讓賈母高興。

3、大觀園裡的人,除了賈母、寶玉等人外,多數還是很瞧不起,甚至討厭劉姥姥的,覺得她又土又沒水平。譬如林黛玉說劉姥姥是“蝗蟲”,蝗蟲來了地裡,地裡的糧食都被捲走了,這就叫打秋風。她一說劉姥姥是蝗蟲,大觀園的閨女們就都笑了,覺得她說得好。王熙鳳是負責款待劉姥姥了,然而王熙鳳確是巴結賈母的主力。雖然後來王熙鳳也很喜歡、感激劉姥姥,但她一開始的意思,的確是借劉姥姥來取悅賈母。

4、劉姥姥知恩圖報,賈家破敗,唯有劉姥姥前來報恩,就算是豁出去這條老命,也要把鳳姐的女兒巧姐從救回來。劉姥姥之前回禮,可見她雖然家裡窮,但絕不是那種不知道好歹,只知索取,不知感恩的人。劉姥姥義薄雲天,情商又高,說話又得體,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王熙鳳是看在眼裡的。王熙鳳彌留之際,深知劉姥姥是個值得託付大事的人,因此將尋找女兒這樣的事囑給劉姥姥。而劉姥姥不負所托,賣房賣地賣賈府送的杯子首飾,硬是將巧姐救了回來。可以說,劉姥姥是整部《紅樓夢》的金線,串聯起了賈家的興衰。


豆子人民藝術家


聲明一下,劉姥姥算不得王熙鳳的正經親戚,他們只不過是"偶然連了宗的。這幾年也不大走動″。王熙鳳款待劉姥姥,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姥姥出現了時機巧。劉姥姥二到賈府時,錦衣玉食的賈母正百無聊賴,想找一個積古的老人家說說話。劉姥姥就是那一個在對的時間出現了的對的人。



二,劉姥姥合了賈母的心。留姥姥雖然是一個鄉下農婦,卻有些見識,又會察言觀色。況且年紀老了,世情上經歷過的。沒了話也編出些話來講,哄得賈母和哥兒姐兒們都愛聽。



三,賈母要借劉姥姥尋找幸福感。人常說幸福是一種感覺,賈母飽食終日,雖然有孫男娣女膝下承歡。,又有婆子丫環伺候周到,兒媳孫媳經常陪伴,仍然感到空虛無聊,留姥姥的到來,讓她體驗了一把高高在上的感覺,為了讓這種幸福感延長一點兒,他又領著劉姥姥參觀了大觀園,在大觀園宴請了劉姥姥。



四,劉姥姥為王熙鳳等人提供了一個討好賈母的方式。王熙鳳鴛鴦等人見賈母比尋常日子高興,她們便想著法子讓劉姥姥出洋相。他們對劉姥姥的款待,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捉弄,他們就是在劉姥姥的花樣翻新,醜態百出中尋找了快樂。


萍風竹雨123


劉姥姥第一次進賈府時,是找到周瑞家的引路,悄悄見的王熙鳳,彼時王夫人稱有事並未接見,僅僅告訴王熙鳳劉姥姥女婿與自家連宗的關係,讓其裁奪。劉姥姥因初次親眼見到鐘鳴鼎食之家,又因有事求人,故而扭扭妮妮,言語粗鄙,表現得不容樂觀,王熙鳳也不過已二十兩隨便打發了。

劉姥姥第二次進賈府時,她的來意與之前一次打秋風完全不同,行為舉止大方了許多。因為上回收到王熙鳳給的二十兩銀子,劉姥姥回家後置辦了田地,此次收成較往年豐盛,頭一起摘下的尖兒都留著回饋姑娘們。因為是來回禮的,劉姥姥的底氣多少大了許多,說話也大方得體,巧的是周瑞家的在回王熙鳳時,被一邊的賈母聽到了,一時興起便叫劉姥姥說話。



經過一番言談,兩位老人甚是投緣,賈母處深庭大院多時,平日裡錦衣玉食慣了,所見之物,所見之人,都與劉姥姥天壤之別,賈母對外面的世界甚感興趣,劉姥姥也不遺餘力的順從,投其所好。賈母和一旁的公子小姐們哪裡聽過那麼奇妙的農村故事?個個都聽呆了。

賈母對劉姥姥滿,才是她能被王熙鳳款待的主要原因。

王熙鳳從來就是一個見風使舵的主,我們知道她比較有好感的是黛玉、湘雲、探春這些快言快語的女孩,而襲人自然與這些性格相去甚遠,甚至是寶釵一樣的“一問搖頭三不知”之人。但是因為王夫人對襲人表現出好感,鳳姐也可以假裝附和,更有後來襲人母親病重回去探親時,在王夫人吩咐酌情辦理的情況下,將襲人包裝成了貴婦省親,嚴重超越襲人應該有的待遇。

這都是為了討好、附和上級所為。



其次,如何對待一個窮親戚,是衡量一個貴族素質的標準之一。

王熙鳳作為賈府的女管家,平日裡審時度勢,八面玲瓏,既然劉姥姥如此深受賈母喜愛,為何不多留幾日大家一塊樂呵?如果被外面親友知道還能顯得自家不是嫌貧愛富之人,實力加口碑,作為女管家的王熙鳳,自然也被眾人點贊。

再次,藉此挽回自己的口碑。

王熙鳳在下人口中風評堪憂,以賈璉小斯興兒為例,稱鳳姐是個“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眾婆子在鳳姐面前都唯唯諾諾,大氣不敢出一聲,皆是因為懼怕的緣故。而借攜帶劉姥姥取樂幾日,便可以相對增加自己的親和力,改變下人對自己的偏見,也是有利於日後事務管理。

當然,劉姥姥能受到此等款待,也是離不開自己願意自黑、靈活變通、機智大方的緣故。


微影悼紅


不請自來哈。

需要說明一點兒,劉姥姥是誤闖大觀園的。招待地點的選擇,主要由賈母決定,並非由於劉姥姥的緣故。王熙鳳款待劉姥姥,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為了討好賈母。作為賈家的老佛爺,賈母其實挺孤單,子孫滿堂,侍女如雲,卻沒有同齡人可以談心。賈府中,年齡大的老媽子不少,卻是下人,限於身份,很難平等地與賈母談心。外面偶爾跑來一位有趣的鄉巴佬,想來是件極為開心的事情。鳳姐的安排,顯然為了討好賈母。劉姥姥再來,不是因為賈母狀態不太好,覺得無趣嗎?


2.為寶玉和大觀園的女兒們單調的生活增加一些樂趣。能夠與大觀園中接觸的外人,只能是女性,而且還必須是跟賈府常見的用人下人有別,腦瓜還得靈光,會說笑。可以說,劉姥姥就滿足了所有的條件。招待她,便順理成章了。農村人的見聞,對賈府的少爺小姐來說,新鮮有趣,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劉姥姥就像活的農村畫卷,在賈府內展開,不需舟車勞頓,賈家人便能感受到農家的韻味,這種“旅遊”(坐遊),誰能輕易放過啊?

3.鳳姐想借機強化自己的威信。一個遠得八竿子打不著的窮親戚,一個鄉下老太太,只要我鳳姐願意,就可以把她捧上天,作為貴客。鳳姐招待的是劉姥姥,卻是做給賈府的下人們看的,讓他們意識到誰才是賈家真正的主人。

4.善待劉姥姥,部分原因在於,鳳姐也有善良的一面,有些同情窮寒的農村老太太。

雖然她潑辣老到,有時還咄咄逼人,但是,對跟她接觸不多、威脅不到她的鄉下老太太,高高在上的她,還是很樂意做回善人的。只是,你看劉姥姥見她的過程,感覺十分漫長,等了好久,都不見人,好不容易見了,又不怎麼搭腔,讓劉姥姥手足無措。

5.鳳姐招待劉姥姥,送了她很多東西,部分是做給外人看的。平白送給一個遠房窮親戚那麼多財貨,說明賈府很富有,經濟狀況很好,而這多少應該歸功於管家的鳳姐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外面的閒言碎語。

6.招待劉姥姥的花費,對賈府來說,確實不算什麼。對賈府的太太、少爺和姑娘們來說,山珍海味,稀鬆平常。劉姥姥的到來,只不過是換種方式,把之前分開享用的美味珍饈,集中起來,一起宴飲而已。

更多精彩,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風雅人文觀察


用書裡的話說,劉姥姥能進大觀園主要取決於投了賈母的緣。


周瑞家的“…偏生老太太又聽見了,問劉姥姥是誰。二奶奶便回明白了。老太太說:‘我正想個積古的老人家說話兒,請了來我見一見。’這可不是想不到天上緣分了。”

這是賈母給了劉姥姥一個機會。但能否把握住機會還要看劉姥姥的表現。劉姥姥在隨後的應答當中使出渾身解數,討好了賈母。為自己贏得了在大觀園中被王熙鳳款待的機會。我們看劉姥姥的表現。

劉姥姥便知是賈母了,忙上來陪著笑,福了幾福,口裡說:“請老壽星安。

劉姥姥本身比賈母還要大的幾歲,卻主動給賈母行禮請安。並口稱“老壽星”,這是年紀大的人最喜歡的奉承話。

劉姥姥笑道:“我們生來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來是享福的。若我們也這樣,那些莊稼活也沒人作了。”

最樸實的話,卻最容易讓人相信,更能打動和取信於人。只這兩點,就足夠取得賈母歡心。

賈母又道:今兒既認著了親,別空空兒地就去。不嫌我這裡,就住一兩天再去。我們也有個園子,園子裡頭也有果子,你明日也嚐嚐,帶些家去,你也算看親戚一趟。”

這其實是賈母的客氣。也是待客之道。主要還是劉姥姥很投賈母的緣,說話只挑乾貨,說的都是賈母愛聽的,賈母自然願意挽留。

鳳姐兒見賈母喜歡,也忙留道:“我們這裡雖不比你們的場院大,空屋子還有兩間。你住兩天罷,把你們那裡的新聞故事兒說些與我們老太太聽聽。”

王熙鳳是找準一切機會奉承伺候賈母。劉姥姥把握住了契機,王熙鳳自然不會錯過。在那個娛樂項目匱乏的年代,招待客人,自然也是一種消遣。與其每天絞盡腦汁討好,不如藉機會搞成一個Party。既娛樂了賈母,也叫劉姥姥長了見識,又能提升自己的印象分。闔府上下也都開心一回,彰顯自己領導的全面性,皆大歡喜。



所以,我們看,每一次機會出現,都要敏銳的把握住。機會一定是雙方面的。劉姥姥贏得了機會。一百多兩現銀,大量物資到手。鳳姐兒討得賈母滿心歡喜,並給自己結了一個善緣,更想不到為以後自己的女兒巧姐兒留了餘慶。


君箋雅侃紅樓


既然說到劉姥姥在大觀園所受到的款待,那是指劉姥姥第二次進榮國府。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的時候還沒有大觀園。

王熙鳳是一位鑑貌辨色、風風使舵的人,看到賈母對劉姥姥表現出的喜愛之情,自然就順著發揮了。

至於說賈母為什麼會喜歡劉姥姥,書中說了,老太太說:“我正想個積古的老人家說話兒,請了來我見一見。”

試想一下,平時賈母身邊大概極少有這樣跟她一樣上了年紀的人說話兒,除了書中一帶而過的在過年的時候有同族的老妯娌,基本上就沒有別的老人了。而在中國古代,人到七十古來稀,老人通常被認為是有福的象徵。另外,劉姥姥跟賈母完全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賈母作為一個從貴族家庭嫁入貴族家庭的女人,也非常希望看到跟她不一樣的劉姥姥是什麼樣子的。

多重原因,讓這兩個身份境界完全不同的人,機緣巧合走到了一起。

對賈母來說,在劉姥姥身上體驗另一種生活;而對於劉姥姥來說,是藉著賈母的投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則出於感恩,二則聰明的劉姥姥大概也會知道自己能夠得到什麼。儘管劉姥姥第二次來的時候是為感恩來的,不再是為了討錢來的。

對於賈母來說,這樣俗世的快樂時光,已經離她太過久遠,有錢難買開心快樂,此情此景,鳳姐怎麼能不把握好機會,讓情境發揮到極至?為整個園子裡上上下下營造一種歡樂的氣氛。

這是書中非常成功的一筆,從這往後,賈府裡的歡愉越來越少。


蘇小妮


要弄清王熙鳳到底是否有什麼動機,我們必須先弄清他們的關係。實際上劉姥姥個人和賈府幾乎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和王熙鳳也沒什麼關係,唯一的聯繫就是他的女兒嫁給了王狗兒,而王狗兒的祖父(爺爺)曾經和王熙鳳的祖父(爺爺)連過宗,王狗兒的祖父成了王熙鳳的祖父的侄兒。

編輯

連宗實際上就是沒有任何宗族關係,因為同姓才連宗,當年王狗兒的祖父在京城做過小小的官員,見王家的勢力才連宗,而對於王熙鳳來說根本就不知道,和賈府關係更扯不上了。到了王狗兒這代早就沒落了,非常窮苦了,劉姥姥第一次進賈府,王熙鳳送了他二十兩銀子,一是王夫人說過這層關係,王夫人說“今兒既來了瞧瞧我們,是他的好意思,他便是有什麼說的,叫二奶奶裁度著就是了。”實際上王熙鳳只是做個人情罷了。

編輯

但是劉姥姥第二次進大觀園就完全不同了,就成了座上賓一樣。而王熙鳳對劉姥姥的態度和心理有了三層變化。

首先劉姥姥第二次進賈府是為了送自家採摘的新鮮的蔬菜瓜果,當平兒問她見過王熙鳳沒有,劉姥姥說見過了,讓我們在這兒等著,然後看了看天氣,說要回去了。可見劉姥姥只是專程送蔬菜瓜果,從這點可以看出劉姥姥是知恩圖報的人。

編輯

當王熙鳳聽說劉姥姥要走,她說:“大遠的,難為他扛了那些沉東西來,晚了就住一夜明兒再去。”這是王熙鳳把劉姥姥當客人招待了,這是第一層態度的變化。

編輯

當賈府聽說劉姥姥,她說:“我正想個積古的老人家說話兒,請了來我見一見。”其實賈母年紀大了,身邊都是子孫年輕人,她只是想找個同齡或更大年紀的老人家聊聊,你看他見到劉姥姥第一話就是:“老親家,你今年多大年紀了?”又問“眼睛牙齒都還好?”這才是賈母見劉姥姥的原因,有些回答者說賈母見劉姥姥是想體會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賈母從年輕到老一直都在體會高高在上的感覺,她是過來人,又是上了年紀的人,不會在鄉下老人家身上尋找高高在上的感覺,否則就是阿Q精神。

編輯

這個時候王熙鳳知道賈母想找上了年紀上聊聊,遇上劉姥姥了,於是態度再一次變化,對劉姥姥更好了。這個原因主要是賈母的緣故,王熙鳳在賈府中的地位主要是賈母撐腰,所以她必須把賈母服侍好,要合賈母的心意。所以王熙鳳不僅會對劉姥姥格外照顧,還會讓她對住幾天,以便給賈母解悶。這是王熙鳳對劉姥姥像座上賓的一個原因。

編輯

接下來是第三層原因,當劉姥姥要告別的時候,王熙鳳的女兒生病發熱,劉姥姥認為是在大觀園裡中了什麼神的邪。王熙鳳也有些疑心,讓平兒拿出《玉匣記》,彩明翻了一回念道:“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東南方得遇花神。用五色紙錢四十張,向東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這個時候王熙鳳是非常感激劉姥姥的,也十分相信劉姥姥,並讓劉姥姥給她女兒取了名字叫“巧姐”。王熙鳳就更加感激她了。最後劉姥姥走的時候王熙鳳送了很多東西,這個時候並不是打發她,而是真心送她的。

編輯

所以從這三點分析,劉姥姥進大觀園前和進大觀園後,王熙鳳更多的是真心招待,進大觀園時,更多的是賈母的緣故。但是我們不能就這樣認為王熙鳳都是算計心。


怪譚先生


劉姥姥第一次進賈府的時候,王熙鳳只是客氣的招待,沒有投入感情,劉姥姥不過是一個來打秋風的貧婆子,王熙鳳儘管家的職責,給了劉姥姥二十兩銀子,還有零錢讓她僱車回家。 劉姥姥第二次進賈府,是來報恩的,帶來了新鮮的土特產給賈府人嚐鮮。這次來賈府,讓王熙鳳另眼相待,留劉姥姥住一晚再走,如果沒有賈母的話,第二天劉姥姥就回家了。也許鳳姐還會給劉姥姥點銀子,但絕不會特意招待她。 賈母聽到鳳姐的話,就說她正想找一個積古的老人說說話。於是劉姥姥的好運來了。 劉姥姥是一個情商極高的鄉下老太太👵,她說的話,非常討賈母喜歡。 劉姥姥說話幽默風趣,在賈府這些太太小姐面前,描繪了一幅生動的農村畫卷,這些在城裡的少爺小姐們聽了這些聞所未聞的鄉間趣事,樂得合不攏嘴。 王熙鳳見大家都喜歡,決定飯後,讓劉姥姥再來陪賈母聊天。 劉姥姥不負鳳姐的希望,讓賈母非常開心😄,賈母邀請劉姥姥第二天去逛逛大觀園。 在大觀園,劉姥姥得到了款待。 看到了畫上的景緻,吃了從來沒有吃過的菜和點心。 雖然鴛鴦和鳳姐捉弄了劉姥姥,劉姥姥心領神會,通過自黑,來哄老太太和小姐少爺的開心^_^。 劉姥姥的到來,令大觀園姐妹開心了好久。 劉姥姥臨走,賈母,王夫人,鳳姐等人送劉姥姥禮物🎁和銀子。 通過大觀園的表現,鳳姐對劉姥姥刮目相看,劉姥姥的智慧征服了鳳姐,她推心置腹的把自己的苦惱告訴劉姥姥,說女兒的生日不好,怕女兒不好養活,誠懇的請劉姥姥給女兒取名字。二人成了忘年交。 善良的劉姥姥,始終牢記著鳳姐的友誼。巧姐被賣,劉姥姥竭盡全力救助,給了巧姐一個雖貧寒,卻安穩,幸福的家。 當然鳳姐款待劉姥姥時,並沒有想到要彙報,她只是單純的喜歡劉姥姥,所以幫助了劉姥姥。 作者:潤楊閬苑,與您共同探討《紅樓夢》話題,歡迎關注!歡迎留言轉發!


潤楊閬苑


劉姥姥能在大觀園中得到王熙鳳眾人款待,可以說是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是靠努力與踫運氣得到的結果。


首先說劉姥姥與賈府的關係。《紅樓夢》第六回詳細介紹過,劉姥姥旳女婿姓王,女婿的爺爺曾做過小小的京官,昔年與風姐的爺爺王夫人的父親認識。因貪王家勢利,便連了宗認了侄兒。那時只王夫人之大兄鳳姐之父與王夫人隨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門連家族,餘者皆不認識。可見真的算是八竿子也打不到的親戚。

因年關將近,劉姥見女婿家中生計艱難,劉姥姥遂想起當年曾見過王夫人,因此上麻著膽子,上賈府來打秋風來了。這是劉姥姥主動邁出的第一步。正像劉姥說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走出去,機會是不會自己來敲門的。

第一次進賈府,雖然求人難,但不管怎麼樣,劉姥姥拿到了二十兩銀子,相當於莊戶人家一年旳費用。也見到了當家的璉二奶奶。就是這次見面,劉姥姥發現鳳姐雖然人年輕,然而辦事老辣,言語爽利,模樣俊俏,對鳳姐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就像書裡寫的:“我見了他,心眼兒裡愛還愛不過來,那裡還說旳上話來。”


一般人到這也就達到目的了,誰想到劉姥姥雖是莊戶人家,到是知恩圖報,並不是個得便宜就忘在一邊的人。因見今年收成好,就想著送點瓜果蔬菜給賈府。因此上二進榮國府。機會就是這樣創造出來了,鳳姐這人平時最喜人奉承,聽見劉姥姥拿了這些土產,也是感念劉姥姥一番心意。因此說:“大遠的,難為他扛了那些沉東西來,晚了就住一夜再去。”可見鳳姐和劉姥姥也投了緣了。誰料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賈母聽見來了個莊戶人家的老人家,也要見見。因此上姥姥進了大觀園,把從沒聽過,從沒看過,從沒吃過的都經了一遍。這就是機遇。

姥姥進了大觀園,知道投園中上下人等的喜好,說些見過的世情,村野見聞,編些神鬼瞎話,哄得大家開心。不像一般人小心眼,總覺得自已是窮酸,怕人家瞧不起,被人家取笑。不得不說這心理素質實在好。幾天相處下來,劉姥和鳳姐到是互相結緣了,因為他們本質上都有共同的地方,都是聰明人,所以鳳姐連女兒名字也讓劉姥姥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