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傳》中,梁山起義最終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對此你怎麼看?

用戶破局思維攻心文案


水泊梁山的失敗,究其原因就是領導者的失敗。一個很想榮宗耀祖、蔭妻封子,誓死效忠朝廷的小人宋江坐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的時候,就註定了這107條好漢悲催的命運和梁山的失敗。

毛主席批《水滸》的時候,說過非常經典的一句話:”有人說《水滸》好,它究竟好在哪裡?我說它好在投降”。主席的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事物的本質。宋江從骨子裡就不是一個革命者!甚至說他是一個義薄雲天的帶頭大哥,他都不夠格。一個只知道順從愚忠的蠢貨帶領一群魯莽盲從的痞子,去決戰真正意義的革命者方臘,兩敗俱傷的結局不可避免,也為梁山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手機用戶馬井平評論


水滸好漢的失敗,其實也僅僅是從文學藝術方面字面分析,有以下幾點

1、組織好與壞,全看領頭帶。書裡的宋江其實本身並沒有奉天承運的雄心壯志,反而心猿意馬的時不時想去詔安,一心一意想恢復其國家公務員身份,所以整個社團的心思其實已經亂了,內部是有矛盾的,有的好漢堅決反對高球這些統治集團,這些堅定無產階級專政的同志們痛恨宋江這一邊的賣山求榮,他們打仗無比堅決徹底,而宋江身邊的明顯朝三暮四朝秦暮楚沒有定性,所以目標都亂套了,還怎麼打好仗。

2、團隊思想上缺乏學習進步,沒有凝聚力。整個山頭的人員目光短淺,沒有什麼長期短期的具藍圖和規劃目標,所以就像沒頭蒼蠅一樣走哪是哪。

3、沒有很好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本來可以加大外宣工作,吸收最廣大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他們應該最堅決最徹底,這方面也需要激動人心的革命理論和豪言壯語,這方面文宣工作一塌糊塗,沒有調理好輿論方向。

4、外聯工作沒有做好。方臘、田虎還有王慶都是可以團結同仇敵愾的友軍,宋江反而敵我不分賣友求榮,傷透了友軍的心,反之如果一心一意團結策應這些友軍共同作戰,局面一定會大好,高球一夥一定不會那麼得逞。

說了這麼多,都是小說虛構的,真實歷史上的宋江的革命態度其實是堅決徹底,戰鬥到底的,確實是令人佩服的一條好漢,就是力量太薄弱了,最多的時候據說也就幾千人馬,不可能勝利。


sing1626903


很簡單,企業核心文化被宋江這個貨給改變了。原來晁蓋等人樹立的核心價值是“替天行道”,突出一個“義”字,這一點很符合梁山廣大基層員工的訴求,對於當時比較壓抑的底層人物來說,也非常具有吸引力,而晁蓋等人也是想獨樹一幟,將梁山這個新勢力做大做強,目標上限是定在了行業龍頭高度的(即裂土稱王,雄踞一方)。可惜晁蓋拼事業用力過猛,出了安全事故,早早歸去,死前的遺囑還仍然是希望梁山管理層就按照他的思路去選擇繼任者,可惜那時的管理層依然被一幫高級打工者所左右,於是乎大家最後選擇了宋江這個名氣大於能力的職業經理人來做leader。宋江是很瞭解梁山具有決定影響力的那一撥天罡星的真實想法的,所以一上任就著手重塑梁山的核心價值觀,在“義”之前加了一個“忠”字,自此以後,梁山的目標和方向就從成為另一個西夏變成了成為大宋的一個軍區,從一個希望做大做強上市融資成為行業巨頭的潛力民企變成了一個整天努力幹著替國企掃清競爭對手,而後指望國企大發善心收購自己的攀附者。其實,無論是企業還是政黨或者國家,沒有了獨立自主的核心價值觀,那終究會被時間的浪潮所淘汰。


鍋師傅的腦洞


領導人的決策不適應108位好漢的初衷與心願,民心所背是不會成功的 沒有統一的思想,沒有共同協力的志向,沒有團結的隊伍是不會走的更遠的(我的家就是水泊梁山)




德潤齊魯


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集體,沒有一個有遠見卓識的領路人,沒有贏得廣大貧苦百姓的擁護,而最終導致失敗!


草原那一泓水2017


一不佔天時。二不佔地利,三不佔人和。


月無痕35


領導決策智慧很關鍵,領導水平學識眼界很重要。,方向決定結局。


永城之春


宋江領導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