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洞察”號火星著陸晒首張新家照 多國籌劃火星新任務

外媒稱,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操控並由美國、法國和德國科學家共同建造的“洞察”號火星登陸器於當地時間11月26日12點(美國東部時間下午3點)左右在火星的埃律西昂平原的茫茫紅色大地上著陸。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11月26日報道,這是有史以來的第八次,人類在太陽系完成了最艱鉅的任務之一:讓航天器在火星上著陸。

報道稱,“洞察”號登陸器剛一著陸,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的任務控制中心就爆發出笑聲和掌聲,人們互相擁抱、喜極而泣。

一名女工作人員擦拭著眼淚,緊緊握住同事的手說:“太棒了。”幾分鐘後,控制室的主屏幕上出現了一張佈滿斑點的紅褐色圖像——這是“洞察”號從新家傳出的第一張照片。

NASA局長吉姆·布里登斯廷說,抱著急切的心情觀看“洞察”號實施登陸作業的人士還包括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在“洞察”號成功著陸幾分鐘後,彭斯便打來電話向NASA表示祝賀。

坐下來聆聽火星“心跳”

此次航天任務的目標是確定火星的構成及其自40多億年前形成以來的演變過程。有關結果可能有助於解開一個謎團——那顆紅色星球是如何變成我們今天所知的既乾燥又荒涼的世界的。

火星在形成之初可能看上去與地球十分相像。古代岩石的磁化現象表明,火星具有與地球類似的全球磁場。磁場會保護火星免受輻射,使其得以維持一個厚度遠超現存水平的大氣層。這進而很可能使液態水得以在火星表面彙集。衛星發回的火星圖像顯示有遠古湖泊、三角洲和河流沖刷過的峽谷的輪廓。

但過去30億年對那顆紅色星球來說可謂是一場進程緩慢的災難。磁場搖搖欲墜,水蒸發殆盡,大氣層也有一多半被太陽風颳走了。“洞察”號的使命就是尋找原因。

根據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的記錄,NASA到11月26日晚上應該知道,“洞察”號登陸器的太陽能電池陣列是否已展開。此外,NASA還將獲得有關該航天器著陸地點的首批清晰圖像。NASA首席科學家吉姆·格林說:“此次任務隨後就會真正開始了。”

與在火星各個地域艱難移動以尋找有意思的岩石的“機遇”號和“好奇”號火星探測器不同,“洞察”號的設計目的是坐下來傾聽。科學家希望利用“洞察”號的圓頂形地震傳感器,探測與隕石撞擊、沙塵暴以及火星內部持續變冷產生的“火星震”有關的微震。隨著地震波向外傳遞,它們會因所遇到的物質的變化而發生扭曲,進而可表明火星地表下的物質構成。

“洞察”號的測震儀非常靈敏,比一個氫原子小的震動都能探測到。但它還得足夠堅固,那樣才能在險象環生的著陸過程中存活下來。

“洞察”號還配有一個鑽頭,挖掘深度能達到16英尺(約合5米)——超過了過去任何一個火星探測器。“洞察”號由此可通過測量火星的溫度來確定它目前還在釋放多少熱量。此外還有兩部天線將精確跟蹤“洞察”號登陸器的位置,以確定火星圍繞太陽運轉時的擺動幅度。

布里登斯廷11月26日說,“洞察”號傳來的信息可提供有關火星水源、小行星撞擊風險以及人類探險者可能利用的各種資源的信息,從而為今後可能開展的載人火星任務提供指導。

多國籌劃火星新任務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1月26日報道,此次火星之旅暫時還不會啟動科研任務。

前5周至6周時間主要用於檢測航天器包括機器人臂的健康狀況。畢竟,機器人臂要把圓頂形測震儀從“洞察”號登陸器的主甲板上拿下來並放在火星表面。隨後還要部署鑽洞熱探頭,該探測器挖到約5米的最終深度還要花上大約40天時間。

在軌道上,NASA運行有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奧德賽”火星探測器和“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任務”探測器。歐洲航天局運行有“火星快車”號探測器和火星微量氣體任務衛星。

NASA計劃再發射一枚火星探測器,該探測器與“好奇”號很像,但配有一套不同的儀器設備,其職責是尋找生命構件。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也將開展合作,發射“火星太空生物”探測器,該探測器也將攜帶儀器開展探測活動,以嘗試回答火星上是否曾存在生命的問題。

報道稱,中國、日本、阿聯酋和印度也打算於2020年向火星發射航天器。

外媒:“洞察”号火星着陆晒首张新家照 多国筹划火星新任务

NASA公佈“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第一張照片(路透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