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環 240多戶養殖戶損失預計近億元


玉環 240多戶養殖戶損失預計近億元

玉環 240多戶養殖戶損失預計近億元

11月23日一大早,玉環市蘆浦鎮漩門村的養殖戶陳老漢來到自己的灘塗養殖塘,看著灘塗上青蟹留下的腳印,還有凍死的青蟹橫七豎八地躺著,心裡很難受。之後,陳老漢撐著泡沫筏來到養殖塘中間,拉起一個長長的籠網,心裡盼望著能撈起滿滿的青蟹,可裡邊卻只有一隻青蟹和幾隻蝦,頓時,在他眼眶裡打轉的淚珠掉了下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可今年對於玉環市蘆浦鎮、龍溪鎮、幹江鎮、玉城街道的養殖戶們來說,本該收成的時候,卻面臨了巨大的損失。他們每天愁雲慘霧,不知如何是好。

陳老漢今年56歲,他告訴記者,不少養殖戶跟他一樣,從爺爺那一代人起,便在漩門灣的灘塗上養殖。大家一開始是養蟶子,後來漩門灣三期圍墾,有關部門築起了堤壩,塘內沒有了活水,沒法再養蟶子,大家就改養青蟹。

“我的養殖塘面積有100多畝,每年的投入要100多萬元,也能賺個100多萬元。每年農曆四月份至十月份是青蟹收成的季節,往年每個月能賺個二三萬元。”陳老漢說,“可在今年6月份,有關部門說要圍墾,組織了200多人到了灘塗上,把原本養殖塘上圍著的網給割掉了。網被割掉後青蟹到處爬,爬到哪裡去都找不到了。”

陳老漢說,網被割掉的那段時間,青蟹到處爬,很多外地人便來撿青蟹,運氣好的,每天還能撿到一兩百隻青蟹。“9月份,有關部門又讓人用挖土機來挖塘,養殖塘裡的水就流走了。水少了,青蟹就容易生病,水少了,也沒法給青蟹保溫,很多青蟹都被凍死了。”

陳老漢說,往年,他每天到塘里拉籠網都能網上二三百斤,可今年籠網拉起來後青蟹卻寥寥無幾,每天最多就收個十來斤。“按照這種形勢,今年100多萬元的投入都要打水漂了,不知該如何是好?”

涉及240多戶養殖戶,經濟損失預計近億元

漩門村的養殖戶黃友分告訴記者,他的養殖塘面積有90畝左右,今年投入60多萬元,情況與陳老漢一模一樣。“養殖塘被挖了,網也被割了,塘裡的水流走了,青蟹跑的跑凍死的凍死,病死的病死。”

“我們這邊靠海,田地少,灘塗就是我們的田地,大多數人靠著灘塗養殖為生。”黃友分說,養殖戶們基本上是幾年前開始養青蟹的,一開始時,由於沒有經驗,青蟹養不活,一些養殖戶虧了,經過幾年的摸索,情況慢慢好轉,養殖戶開始賺錢了,可現在又突然不讓灘塗養殖了。

現場的養殖戶們告訴記者,這一片灘塗有240多戶養殖戶,養殖面積有一萬多畝,直接經濟損失預計近億元。

陳老漢說,他從十幾歲開始養殖,長期泡在水裡,腳上長滿痛風石,而且除了養殖,也沒有其他活計可幹。“怎麼能說不讓養殖就不讓養殖,給我們準備的時間都沒有。很多養殖戶都50多歲了,養殖了一輩子,也不會幹別的活,家裡的經濟來源幾乎斷了。”

蘆浦鎮道頭村村委會主任:

有關部門今年力度大,多次發過通知,可養殖戶仍措手不及

那麼,情況真像養殖戶們所說的那樣嗎?11月23日,記者來到漩門灣三期工程現場。在這裡,記者看到,挖土機在挖土,養殖塘裡的管理用房被拆了,許多材料工具堆積在這裡,原本圍在一些養殖塘四周的網也被割掉了。

“對於我們來說,這些灘塗就是我們的田地,附近村莊的很多村民祖祖輩輩就在這灘塗上以養殖為生。”蘆浦鎮道頭村村委會主任黃開廣告訴記者,原先道頭村有1600多畝的灘塗,村裡按照規定分到每一戶村民。“有些村民不養殖,村裡就收回來租給其他養殖戶,收取一些租金作為集體收入。”

“十多年前,有關部門提出要圍墾,當時引發不少意見,最後經過協商,有關部門與各個村都簽過一份協議,返還給各個村灘塗面積的5%。”黃開廣說,這些年有關部門陸陸續續都在通知養殖戶們不要再在灘塗上養殖,但多次通知後反應不大,許多養殖戶們仍繼續養殖。今年,有關部門加大了工作力度——用泥漿灌塘、挖塘、割網,養殖戶們有些措手不及。

黃開廣稱,以前,有關部門為了讓養殖戶遷出去做了很多工作。有關部門收購了所有養殖戶的魚,另外也找了地方給養殖戶養殖,並配備了網箱。“現在主要是兩個問題:一是養殖戶不能養殖了,一下子沒地方去,怎麼解決;二是養殖戶們這麼多的投入,現在突然面臨打水漂,如何善後。”黃開廣說,他們也曾積極地跟有關部門溝通,“能否按照原先的協議,按照灘塗面積的5%返還村裡,劃出一個區域來,把養殖戶們集中在這個區域裡養殖,其他的灘塗,有關部門想如何使用就如何使用,不過一直到現在,還沒給我們回覆。”

有關部門:多次通知養殖戶退出

11月27日,記者採訪到玉環市蘆浦鎮副鎮長黃堅松。黃堅松告訴記者,2008年,漩門灣三期圍壩時,當時有關部門跟各個村協商,推出了兩種方案,一種是按照每畝1000元左右的標準一次性補償村集體,另一種是按照5%的比例返還村裡用地,作為村留地,用於發展村集體經濟。當時大部分村都選擇了返還用地。另外對於養殖戶,按照每畝兩三百元的標準給予搬遷費。

“養殖戶搬遷費是在2012年前後發到各個村的,每個村對這筆錢的安排可能不一樣。”黃堅松說,就拿漩門村來說,從2008年至2012年,因為養殖戶發生了變化,養殖面積發生了變化,對於這筆搬遷費如何發、發給誰,大家意見不同,所以一直到現在都沒發。“每個村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漩門村確實沒有田地,養殖戶就是靠灘塗養殖為生的,而且這些養殖戶大多年齡大了,又沒有什麼文化,現在不能養殖了,的確有些困難。”黃堅松說。

黃堅松稱,漩門灣三期工程的相關工作是由玉環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的。隨後,記者採訪到玉環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黨工委委員林春平。他告訴記者,2012年,有關部門就已經通知養殖戶不要再養殖了,養殖戶也簽了承諾書,但要求延遲一年,2013年時,養殖戶又要求延遲一年,雙方簽訂了養殖管理協議,讓養殖戶2014年4月30日之前全部退出,“我們開始是按照原有登記的養殖戶進行通知的,這些年養殖戶有變化,我們也有通過電話或在現場通知過現在的這些養殖戶”。

關於返還村裡用地的事兒,林春平稱,會按照規劃和相關的協議返還,如果有什麼變化也會再進行協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