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十家百年小學,有你的記憶嗎?

南寧十家百年小學,有你的記憶嗎?

前言:因發現今日頭條的南寧專欄經常有轉載我的文章(非經本人同意),也有大量採用我文章的內容而不註明來源,侵權防不勝防。我決定進駐頭條,把我原創或改編的南寧舊事100多篇文章與大家分享。

南寧市的學校教育自唐代開始興起。最早的學校是南寧府學宮,原址在城北,宋寶慶二年(1226年)遷於五花嶺(今民生路南寧飯店與新朝陽商業廣場一帶)。而南寧市的小學教育始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光緒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1905—1908),宣化縣(南寧市前稱)興辦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和城中5所小學堂,至宣統三年(1911)初具規模,城鄉興辦了9所小學堂。

共和路小學(共和路122號,113年曆史。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宣化縣(南寧市前稱)二等小學堂創辦於現在的青雲街口一帶,是南寧市最早的小學。1908年遷到石牌坊街(今共和路其中一段),改稱“南寧市模範兩等小學堂”,民國11年起著名教育家鈕佩瑺任校長多年。民國時該校曾多次更名。1949年南寧解放改名為南寧市模範一小,1950年稱為南寧市第十二小學,1954年與第十三小學即原模範二小合併為聯小,1956年改稱“共和路南段小學”,1959年分出民生小學(民樂路小學前身),2012年又改稱“共和路小學”。這所小學從民國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南寧市最優秀的學校之一,尤其在民國,達官貴人的小孩爭先恐後擠進這個學校。

民樂路小學(民樂路6號),113年曆史。

1958年,南寧市電信局擴大經營,徵用共和路南段小學大部分土地。1959年分出“民生”、“共南”兩校。1968年之後民生小學幾次改名,最後改稱民樂路小學。經教育局批准,現址是南寧四中劃出部分校園而新建。

壯志路第一小學(壯志路4號,至今112年曆史。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在三界坊(壯志路古稱)的三界廟(壯志路4號)建立城西初等小學堂,後多次更名。1950年稱為南寧市第二小學,1956年改稱博愛街小學,文革後稱為壯志路第一小學,1979年壯志二小、三小合併後,該校被撤銷。

當陽街小學(當陽街79號,至今112年曆史。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在當陽街的三界廟建立城南初等小學堂(現鄧穎超石刻花園),後多次更名。1950年稱為南寧市第八小學,1956年改稱當陽街小學,2002年因拓建民族大道被拆除撤銷。

衛國第一小學(人民西路22號),至今110年曆史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宣化縣第一高等小學於南門正街(中山路188號)成立,後遷至城西白衣庵(原址在人民西路與雲亭街交界),曾多次更名。1950年稱為南寧市第一小學,1956年改稱上國街小學,文革後稱為衛國第一小學,2003年因馬路擴建被拆除撤銷。

中山路小學(中山路257號)109年曆史。

1909年(宣統元年),在馬草街(中山路北段)觀音堂設立南寧市第一所女子初等小學堂,1912年遷至現址,更名為邕寧縣立女子兩等小學校,後又多次更名。1950年稱為南寧市第十一小學,1956年改稱中山路北段小學,2011年稱為中山路小學。

平西小學(平西路53號,108年曆史。

1910年(宣統二年),在弘仁寺(區體育館至休閒公園一帶)設立江西岸初等小學堂,後又稱弘仁寺小學堂、民治三村小學等等,1956年改稱平西鄉小學,現稱平西小學。平西小學素有“世界冠軍搖籃”之美名,湧現出吳文凱、秦藝源、周蜜、胡寧、陳鬱、吳豔豔、何姿等7名世界冠軍。

中山路南段小學(中山路75號),至今108年曆史。

1910年(宣統二年),在下廓街玄檀廟(又稱神宵宮)創建玄檀廟學堂,後改稱南廓小學堂、邕寧縣第三小學等等,1950年稱為南寧市第六小學(後又改為第七小學),1956年改稱南寧市中山路南段小學。因生源急劇下降於2009年7月併入中山路北段小學。

維新街小學(維新街南一里9號,至今106年曆史。

1912年(民國元年),東門外維新街三清觀廟改建為東廓初等小學堂,後多次更名。1950年稱為南寧市第十五小學,1956年改稱維新街小學。1978年開始隨著民族大道的建設,大批住戶外遷,1997年該校被撤銷。

亭子小學(亭子東三街3號),103年曆史。

1915(民國四年),在亭子關帝廟設立平南小學,1950年南寧市第一任市長莫文驊將軍籌款在現址重建, 1950年稱為南寧市第十七小學, 1956年改稱亭子鎮小學,後改名亭子鄉亭子中心小學等等,現在叫江南區亭子小學。

這十家百年小學,一半已經消失了(壯志一小、維新、當陽、衛國一小、中山南)。目前,百年老校除了民樂路小學生存狀況較好外,其他學校日漸式微,比起後來的濱湖路小學、天桃實驗學校、民主路小學等等,已經大為遜色。

由於歷史條件,百年老校大多設立在老城區,分佈密集相隔不過數百米,甚至幾十米,例如壯志路200米長的街道就有3所小學。隨著舊城改造,大部分市區居民外遷,學校生源急劇減少,失去存在的基礎。同時,老校周圍都是商店住宅,沒有發展餘地,本來就狹窄的校園缺乏活動空間,有的甚至連個象樣的籃球場都沒有,很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由於以上兩個原因存在,政府堅持“扶新壯新”的原則,新建學校條件一個比一個好、設施一個比一個齊全、師資一個比一個強大。而對老城區的小學則是維持或撤銷,資金投入非常少,老校狀況窘迫。

百年小學歷史悠久,是城市文化的象徵與品牌,更是一座城市的教育記實,真實反映一個地方的教育底蘊,一旦失去了,花再多的錢都無法買回來。現在我們修建道路,可以為了保存一棵古樹而繞彎改道;建設新區,可以為了挽救古樹而改變設計圖紙,都覺得很值。但保護和延續百年小學卻沒有這樣的底氣。總之,沒有品牌意識,沒有保護文化遺產的觀念,是我們這個城市的遺憾。

百年小學,承載著一代又一代的夢想,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我們懷念她。

南寧十家百年小學,有你的記憶嗎?

原衛國一小

南寧十家百年小學,有你的記憶嗎?

原當陽街小學

南寧十家百年小學,有你的記憶嗎?

原共南小學(現共和路小學)

南寧十家百年小學,有你的記憶嗎?

原中山路北段小學(現中山路小學)

注:1、本文是參考文史資料及有關文章編寫的原創。圖片均來自網絡。2、本人擁有此文版權,凡轉載本文需經本人同意,並註明出處及作者名稱。謝謝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