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家長口中“這孩子特聰明,就是學習不用心,他要是認真起來學習成績肯定好”這樣的話?

翩翩傾城123


誇自己孩子特聰明的家長多半自己便不大聰明!

這話說出來容易招罵,但教育孩子時,從來都不主張誇孩子聰明而是主張誇孩子勤奮。

更何況,家長還在孩子的聰明前面加上一個“特”字,這無疑會助長孩子的驕傲心理,即便這孩子確實是成績優秀的,這麼幾回一誇,他(她)也被誇得飄飄然而不知所以然了!

驕兵必敗是經過實踐檢驗得來的普遍規律,大多數情況下確實是很符合實際的。

最好笑的是,一些家長誇自家孩子特聰明,並不依據事實而是依據自我感覺良好。說什麼“孩子就是不用心,若是用心起來,成績肯定好!”

這話細究起來有兩層含義,其一是變著法地誇自己的基因好,孩子是特聰明的,成績不好是暫時的,有這麼聰明的爹媽,孩子咋會不聰明?其二是聰明才能決定成績,聰明是終生的,用功是一時的,只要孩子特聰明,隨時可以有好成績。

但是這麼一誇,就為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找到了藉口,家長掩耳盜鈴,孩子何樂不為?他(她)可以放心大膽的不用心不用功了,反正隨時都能翻盤、逆襲。

而且聰明是成績好的唯一決定因素嗎?顯然不是!在當前孩子們智力發展水平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勤奮、用心才是決定因素!

家長都會覺得自家孩子好,這是人之常情,但迴護孩子要有分寸、講事實,智力正常的孩子,誰也不比誰聰明多少。家長鬍吹一氣、亂誇一通,既麻痺了自己,也欺騙了孩子。

所以說,明明孩子成績不理想還非要誇他(她)特聰明的家長不聰明!或者有點兒小聰明,但耍聰明的往往沒啥好結果,還是踏實點好、誠實點妙!

劍客談教育


這是在害人。我初中有個男同學,初一學習還好,班級前十左右,學習態度有點吊兒郎當的,數學好。(當時不知道為什麼,有個誤區,男生就應該數學好,語文英語差。)所以男同學對語文英語的態度沒有數學好。數學老師當然很喜歡他。數學老師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xx就是不好好學,聰明是很聰明的。說的久了大家都相信了。男同學已經也相信了,而且很自信,不用怎麼學習就能考的很好。初三的時候全班都在努力學習,男同學仗著自己“聰明”依然不好好學習,但是他隱約意識到自己可能考不上重點高中,但是又覺得自己最後一個月努力一下能行。初三在班級排名20多名左右。(班裡只有40人)數學老師看了直搖頭,xx你稍微努力一下就能考上重點啦,這幾個月好好學啊。男同學表面點頭,被裡還是吊兒郎當不當回事,而且很看不起我們種起早貪黑努力學習的女同學。(我是他前桌)我們同學都在看他中考能考多少呢,好多同學還很相信他很聰明,很厲害,努力就能上重點。最後中考的時候,先考體育,直接故意遲到,都快考完了才到。中考滿分750,他考了300多。引以為傲的數學80多分。呵呵。結局就是,男同學要復讀,又拉不下臉,最後準備去讀中專,但是過了這個學習的勁又不想讀了,又出去打工。嗯。現在也還是普通的打工的人吧。 到現在我數學老師跟某些同學還覺得他聰明,就是不往學習上用哩~ 所以,大家都是普通人,就別吹這個聰明那個聰明瞭吧。


次吻711304


就像“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一樣,那些沒有達到的人總是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家裡一個表妹,中考考了628,因為家裡沒錢就沒讀了。

村裡所有人都傳她成績特別好,肯定能考上清華北大。還有人說她成績比我好多了,應該讓我爸媽出錢供她讀書,不用供我讀書。

我真的覺得好笑,也沒有辦法給他們解釋我中考雖然只考了615。但是也是考上了我們市最好的高中。雖然高中不努力只考了一個二本學校,但是我也很滿足。

但是對於我表妹那樣的家庭,就算她很努力的考上了一個一本,家裡也根本負擔不起她的高中大學費用。更何況她還有兩個弟弟。

有時候也希望她繼續在讀書,至少人們就不會把我和一個他們構想出來的一個人來做比較。一個在他們心中已經上了清華北大的人。


So


“我家孩子特聰明,就是學習不用心,他要是認真起來學習成績肯定好”,這應該是做好教師聽到家長講的最多的一句話。一句看似很平常其實折射的是我們家長的一種普通的心態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先來說說自認為孩子聰明這件事。在中國傳統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下,每一位家長都不會,也不甘心承認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差。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有家長在孩子說了一句或做了一件超出其年齡特徵的話或事的時候,總是會心地感嘆到,看我的孩子多聰明。

特別是在幼兒時期,家長們總能看到孩子可愛聰明之處,往往會忽略掉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缺點,殊不知幼兒時期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而我們卻往往失去了塑造孩子獨立人格的關鍵期。

正是在這種觀念下,許多家長家長總是將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優秀孩子比較,有了許多孩子承受不了家庭的壓力而變得心理不健康,甚至少數的孩子做出了過激行為。

雖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越來越注重優生優育,現在的大多數孩子是很聰明,但每個孩子之間還是存在差距的,作為家長,全面認識自己的孩子,給孩子以準確的定位顯得十分是那麼必要。

整體地看這句話,給人的感覺是,我給了你老師一個聰明的孩子,孩子交給你老師了,你可要讓孩子認真學習啊。拋開孩子聰明不聰明的事,實際上,“勤奮”和“認真”才是通往成功的道路。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如果他們能認真學習,有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自然會好,這是不用說的道理。但問題是,使孩子能認真學習、熱愛學習可不是一句話的事。

做教師的我不否認,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更多的孩子愛學習是教師教育的一部分,但對於每一個孩子這個個體而言,家庭教育才是孩子習慣養成,性格塑造的關鍵所在。

所以,說話可能有些偏激的話,“我家孩子特聰明,就是學習不用心,他要是認真起來學習成績肯定好”這是家庭教育中最大的謊言,不知害了多少孩子!

更多教育觀點,教學經驗,學習資源,教育技術,敬請關注“輕風教育”。


輕風教育


曾經聽一位專家講到過,聰:指的是聽,能聽進別人所講,能聽懂別人所講。明:指的是看,也就是觀察。也就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要能聽懂別人說什麼,還要有一定的觀察力,才能真正提取出自己需要的信息與學習的內容。


其實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只能說明這個孩子,思維靈活腦子反應速度快,並不代表孩子真正聰明,不過這樣的孩子家長應該很好的去引導,養成一個好的思考與學習的習慣。


孩子本身就是一張白紙,可能這張紙比普通的紙質量上要好一些如果沒有用在合適的地方,紙張再好也是無意義的。所以這為家長更應該在孩子思想未成形的時候對孩子加強引導這才是真正的方法。反之失去了最好的教育時間與機會,只能埋沒了孩子的天份,天份也是要通過磨練才會發出加倍的能量。


楊姐一說 等待您的關注 與您共同分享與學習。


楊姐一說


之前教學時自己班上遇到很多孩子,調皮搗蛋,上課和同學打打鬧鬧,作業也不認真寫,特別讓人頭疼。後來實在忍無可忍,只能把這些孩子家長請到學校來談談。很多家長來了從不認為自己的孩子哪裡做的不夠好,特別是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特別護短,容不得老師說半點不好,無奈之下只得敷衍到,其實你家孩子特別聰明,就是不努力,不細心,只要努努力,做題認真些,上課自律些,成績肯定會有所提高的,其他各方面也會越來越好的!家長這才會共鳴般露出本來就是這樣的表情,表示以後會上點心。

這句話成了老師和家長共同的擋箭牌,孩子再差在家長眼裡也是寶貝疙瘩,老師很多時候都找不到更好的解決和溝通辦法,更多的是無奈。這種盲目的自信非但幫不了孩子反而會給孩子造成錯誤的認識,我非常聰明,這個社會不需要努力,只要聰明就夠了


等1朵花開


聰明和學習好有關聯嗎?應該有。聰明就一定學習好嗎?不一定。那麼差在哪?出了什麼問題?

一個人有所成就或者能做成事情是由很多原因構成的,從自身範圍來說也是有很多要素構成。聰明只是一個良好要素,不是全部,就像個高的人就能打好籃球一樣,不存在必然關係。

一個成績好的學生起碼有以下幾個自身條件:比較好的智力水平(我們所說的聰明),踏實學習的態度,克服阻力的毅力與耐心,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比較健康的身心條件等。我們會發現,聰明只是其中之一,如果其它條件的缺失一定會導致成績的下降。而且有意思的是聰明這個條件只能決定你成績的上限,而決定不了你成績的下限。其他幾個條件做到了,即使卻能智力平常,也能有一個還可以的學習成績。

所謂的不認真包含很多意思,這裡的不認真卻能毀掉很多東西。智力大部分決定於天生,而認真是後天習得,所以認真來的更難能可貴,更稀缺,所以一定程度上說認真比聰明更寶貴。

對於那些聰明而不認真的孩子和家長開始,沒有認識到成績好的構成本質才是最大的問題。所謂的聰明就是不認真只是一個聽起來就是笑話的理由而已。如果不認清楚這一點,還是粉飾自己,不光對於孩子提成績無濟於事,而且會嚴重干擾孩子正確理解事物,進行分析判斷的原則建立!

請告訴孩子,聰明但不認真還不如不聰明但認真這個樸素的道理!



黃老師的說說


這個觀點含兩層:一是孩子是聰明的,也就是智力沒問題;二是學習不用心,也就是不努力。聰明而不用心,也就是有智力無自律。假設努力成績會好,這個假設就是要解決孩子非智力因素問題。

非智力因素包括習慣、行為、自律、毅力等因素,正是這些因素決定一個人將來是否成才。

孩子不傻,成績不好,很多家長走進一個誤區,讓孩子進補習班學文化知識,進技能班學藝術知識,其結果孩子成績進步還是很慢,甚至出現家長急燥而採用打罵的粗暴手段,而孩子天天作業,過重的課餘負擔長此下去使學生疲於應付,出現厭學和與家長對著幹的情況,得不償失。

我認為應注重引導孩子樹立自信心,我能行應成為孩子心聲;應注重糾正孩子生活中的習慣,好習慣應成為孩子自律的標準,好習慣能讓人受用一生,是成功的基石;應注重培養孩子博覽,特別是閱讀古今中外成功人士奮鬥歷程中毅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中受到非智力因素的感染和薰陶。

智力與非智力的同步培養,一蹴而就不可能,家長要有耐心,孩子要有信心,幾年後,你會發現,孩子學習自覺性強了,生活習慣越來越好了,遇到困難抗壓力和處理能力提高了。

如果這樣,你肯定就不會糾結在孩子聰明而學習不用心的問題上了。


WuBin吳彬


其實我認為這是無奈下的自我安慰。本人多年教師經歷,碰到很多這樣的孩子。一般有以下情況:1、家裡有礦。家庭條件過於優越,孩子完全感受不到壓力。既然讀得好和混日子最後都一樣,不用擔心將來,為什麼要努力?2、家裡沒礦但讓孩子日子過得像有礦一樣。孩子畢竟認知有限,他會誤以為將來不需要操心,所以不努力。3、家長根本沒怎麼關心孩子。家長以為把孩子送去補課機構,在孩子身上花錢就是關心孩子了。其實孩子需要的不是這些,而是陪伴。所以,不好好學習,家長還會多問幾句。而不管哪種情況,家長們往往不自知,或者知道情況也不想改,所以只能自我安慰。


fenzhoulu


難道用心包括在聰明裡面?麻煩說這句話的家長先把聰明和用心的概念搞清楚。一直都覺得認真,專注,細心也是智商的一種體現。然而連最基本的用心專注都做不到,何談聰明?另外我最討厭的一句話就是男孩子比女孩子有潛力blablabla。我讀初中時成績很好,一次我媽坐公交車,碰到兩個男同學家長,不知出於什麼目的,兩個阿姨在我媽面前大談特談男生如何比女生有潛力,尤其是在理科方面。兩位阿姨,拜託你們動動腦子好麼?我考的是第一而你們的兒子都是倒數,哪裡來的自信說我沒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