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什麼習慣對你今天的成就幫助最大?

成都優教


今年是我初中畢業的11年了。雖然過去了這麼久,但我對初中生活印象特別深刻。因為我的初中非常的有成就感,有色彩感。現在,作為一名初中教師,我也經常將自己的初中經驗分享給我的學生,那今天,關於如何提高學習成績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如何提高學習成績。

1. 上課45分鐘一定要認真專注。同時,多回答老師的問題,跟老師互動,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不要覺得不好意思,我最開始也不好意思,但漸漸的放開了自己,你會發現,你每一次互動都是在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這樣絕不會漏掉任何一個知識點,而且還有自己思考的過程。

2. 課下多放鬆。我基本上都是課上專注,課下放鬆。課下除了特殊情況,大多數我都在外面跟同學聊天,玩耍。這是給下節課的聚精會神做鋪墊。

3. 作業一定要認真完成。每天用一個小本子將當天的作業記錄下來。完成一項劃一項。其次,作業一定要獨立的認真的思考,完成。這個過程真的特別重要,第一,是自己消化當日學習內容的重要過程。其次,這也是培養思維習慣的過程。當了老師之後,我更加重視這一部分。你會發現作業完成的好的同學自然學習能力,學習效果好。作業馬馬虎虎的同學學習能力弱,學習狀態也不好。初中的我經常寫作業寫到晚上12點過。現在想想,感謝自己的當時的努力。才能讓我在初中階段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為後來的學習成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 筆記是輔助學習的重要工具。現在,我都還保留著初中的各個科目的筆記,尤其是英語。作為一名英語教師,真的提倡學生做好英語筆記,特別是短語筆記。現在我也讓我的學生,每個人準備一個英語短語筆記本,收集整理我們初中階段學習的短語,並且進行過關背誦。正是由於每天的短語背誦,單詞記憶,課文閱讀和背誦,能讓我的英語突飛猛進,保證每次考試在140分以上。中考成績146分。

綜上所述,提高學習成績並不難。學習動力➕良好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


HOLIBALL


今天的我雖然談不上有成就,但多少有一些成績。而這些成績的取得,兒時養成的愛讀書的習慣對我幫助最大。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是我的小學時期。這時,讀書就成了我的第一愛好。剛上一年級,我對課本就愛不釋手。看著圖讀著字就感覺豐常有意思。上學不久就開始看課外書一一連環畫。開始由於識字太少,只能看圖。別的孩子看圖,翻看一遍就拉倒了,可我不同,看了一遍又一遍,總想通過看圖弄明的書的意思。後來,隨著年級的升高,識學越來越多,書也越看越明白,書的吸引力對我來說也越來越大。到四年級時,我就開始看長篇小說了。清楚地記得看的第一篇小說是《鐵道游擊隊》,書中老洪飛火車打鬼子的情節吸引著我,感動者我。至此,我感到小說比連環畫更有意思。

當時,我的小夥伴們都不解,那麼厚的一本書連個圖都沒有,看個啥意思呀?周圍的大人們也都驚訝,一個十來歲的孩子,怎麼會捧著那麼厚的一本書看得入迷呢!

說起入迷,的確如此。一次星期天放假,爸爸叫我去土豆地薅草。我在懷裡偷偷揣了高爾基的《童年》。來到地裡薅了幾壟後,感覺累了,我就趴到地上想看一會兒書再幹。沒想到一看書什麼都忘了,過了中午吃飯的時候我都沒有回家。媽媽說這孩子就是恨活,幹到中午都不知道回家吃飯。可爸爸到地裡找我時,發現我正趴在地壟溝裡看書呢。

兒時,養成了我見書就想看,看上就沒夠的習慣。那時書雖然很缺,但幾乎都是正能量的書。

由於我有了愛讀書的習慣,參加教育工作以後,看書學習對我來說不是辛苦而是一種享受。自已感到最愜意的就是躺在溫暖炕上拿著一本書在看。

愛讀書的習慣極大地豐富了我的知識,極快地提升我的能力。使我在任教中學語文時,在當教師輔導員時和在任小學語文教研員時,工作一直是得心應手。出色的工作讓我被評為地級優秀輔導教師,省級骨幹教師。並於二OOO年,在指標極少的情況下晉升為小學超高級教師。

只所以取得這些成績,我感到兒時養成的愛讀書的習慣對我幫助最大。這一習慣讓我受益終生。





書苑主人


亞里士多德說:“我們重複做的事情,決定了我們是怎樣的人。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一個良好的習慣,將讓我們受益終身。

像我自身,經過許久的生活學習,養成了不少好的也好,不好的也好等諸多習慣。每個人生活環境,經歷大有不同,自然也有不少習慣是針對特定事件的,但總歸有些不錯的習慣可以幫到大家。

一、勇於擔當

藉口,自古以有之,現在依然不例外。在孩子小時候,沒有一個良好的認識,為了得到家長或老師的認同,遇到錯誤時,傾向於迴避自己的錯誤給自己一個“避難所”。長時間的找藉口,只會讓孩子更加不願面對真實的自己,發現不了自己的不足與錯誤,何談未來的進步直到優秀呢?

孩子雖小,依然要學會擔當。實際上,勇於擔當,承認自己的不足或過錯,並不會破壞自身優秀的形象。相反,別人更加相信有擔當的人。

二、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不懂就問”相信大家耳熟能詳,不論是教育孩子還是其他方面。

但是“不懂就問”並非一個好的標準。作為孩子,並不能將不懂就問的精華理解,反倒變成了遇事就問。當孩子遇到問題不論學習還是生活,在他自己能力範圍下做出了嘗試,最終真的無能為力,這時請教他人隨後解決問題,孩子會從中學習新的方法並逐漸積累。

但現實是,不少孩子對學習積極性高,不懂就問,成績依然不好呢?因為他們錯誤的理解了不懂就問,遇到問題,心中第一反應是尋求幫助而不是先自己思考,實在不行再去尋找外援。沒有獨立思考,是孩子進步的一大阻礙,久而久之還會讓孩子不自信,因為什麼事情都不是自我認同而是自我否認。

有一個良好的獨立思考,加上正確的不懂就問,才會逐步的累計,讓孩子得到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