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睡的炕是怎麼做的?有哪些不同類型的炕?

905214897


“一畝三分地,老婆孩子熱炕頭”。“炕”對於北方人來說並不陌生,尤其是到了冬天,躺在暖和和的炕上,或者一家人圍坐在炕上一起看電視、打牌,都是不錯的選擇。

我的老家是山東農村的,在我們那邊家家戶戶幾乎都盤炕。盤炕也是很有講究的,燒火的大鍋灶要連著炕的一邊,因為用柴火做法才能把炕燒熱。盤炕一定要請有經驗的匠人,之前我家的炕就是沒做好,不管燒多少柴火就是炕不熱。我爸一氣之下,把炕砸了,找了一個經驗豐富的匠人,重新盤了炕,你別說這次盤的炕只燒一點柴火,就能很熱了。

我父母那一輩他們小時候睡的炕上面是用黃泥砌成的,不是很衛生,到了我這一輩開始,盤的炕下面是用磚頭盤好,然後再用水泥砌成,等水泥幹了一兩天讓匠人看一下就能夠使用了。手藝好的匠人,再加上需要盤炕家的男勞力,還有鄰居幫忙,大約一天左右就能夠完成。當天中午匠人要在主人家吃午飯,午飯一般是一瓶好酒外帶四個菜,主食米飯或是水餃。

冬天用大鍋灶做飯,燒的柴火是麥秸或者玉米秸,這些對農村人來說很方便,燒火也很容易點著。小時候我最喜歡燒火了,母親做飯,我坐在下面燒火,燒火也很講究,不能填太多飯就糊了,太少火就滅了。燒火的時候可以在裡面放上個地瓜或者玉米,過一會就可以吃了。做完飯,炕也就熱了。有時候晚上躺在上面都會出汗,毫不誇張的說。燒好的炕的熱度能熱一晚上,讓你一晚上都暖烘烘的。


蝸牛小小姐



我是新疆人,新疆人是不睡炕的,許多新疆長的人都不知炕為何物。

很有幸我睡過,因為我的父親是能工巧匠。

十幾歲時,父親在他上班的地方盤了一個炕。父親是很敬業的人,新疆的冬天特別冷,晚上要值夜班,父親想到了盤炕,而且也盤了一個炕,盡職盡責地值夜班。

寒假,父親讓我去他工作的地方,他說你在炕上待著不冷。我上炕蓋上被子,下面暖暖的,很舒服。時不時翻個身。

好長時間後,怎麼感覺屁股越來越燙,掀開被子挪動身體,一看是一個洞,熱氣直往上撲。炕是不能躺了,卷好被子我回家了。

第二天和父親去修炕,仔細看了下,炕是用磚砌的,有點家八卦陣,煙和熱順磚壁流動,上面用草泥糊的,厚厚泥層保溫時間持久,不燙人。

這是單獨的炕。還有一種是和灶臺連著的炕,做飯時炕就燒熱了。同學的父親和我父親是同鄉,她家的炕是這樣的。


為人以誠


是爸爸壘的啊!



小的時候,家裡住平房,平房都是自己家蓋的,一家之主要壘炕壘火牆,壘的越好日子越興旺。(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爸爸心靈手巧暗示著智商高,能生出聰明的寶寶,孩子有出息,日子當然越來越興旺)。

炕的發熱原理是爐子裡的煙延炕內部的煙道進入火牆,從火牆排到煙囪。

如果煙囪堵了,或者是炕、火牆的煙道沒有盤好,是不會暖和的,而且還有煙。

所以盤炕盤火牆可是技術活。


我們地區是用紅磚盤的,盤好了之後蓋上蓋就是炕了。

在有的地區還會在煙道里鋪上鋸末,說能緩慢燃燒一冬天。


文史鐸聲有心


北方的火炕是農村人的特愛,俗話說孩子老婆熱炕頭,可見火炕在農村中的重要性,火炕冬天不但屋子暖,還有治療風溼,腰椎間盤突出的輔助作用,今天我要說的是一種新型的火炕,它的特點是省柴,屋內散熱快,結構簡單等特點,這種炕沒有灶臺,直接把柴放進炕室內燃燒,炕分為散熱區和保暖區,炕修建時散熱區和保暖區要用磚隔開,這樣做是屋內散熱快,保暖區溫度適宜,適合休息睡覺,



火炕修建時炕的外面用瓷磚貼好,美觀漂亮,炕面用紅磚做支撐,上面放水泥板或石棉瓦,然後用泥土抹好,厚度一般是10公分,然後用韋席鋪在炕上,需要說明的是火炕散熱區應占炕的三分之一,上面嚴禁覆蓋,以免影響散熱,和引起火災。



北京效區的火炕不僅是農村人的特愛,城裡人休閒時也喜歡來到農村,來亨受一下火炕的樂趣,北京現在都要煤改電了,不準燒柴了,也許火炕會成為歷史了,希望政府不要一刀切,畢競農村農民流傳下來的生活習慣一下子很難改變,火炕燒柴我認為不會造成什麼汙染,這種取暖方式即經濟又實惠。


學天真


炕?可能很多人只有在電視中看到過,一張炕,一張桌子坐在炕上吃飯的圖屢見不鮮!


但是炕究竟是怎麼做的,卻有很多人卻是不知道的,最近冬天慢慢到來了,北方冷嗎?說冷也冷,因為下雪了,說不冷也不冷,因為有炕。

炕簡單的說就是一個長方體,旁邊的三個面是貼著牆的,還有一個面就是屋子裡面的,自然就是和炕的高度是一樣的。炕的上面呢是類似於樓板的東西,也是水泥做的但是比樓板要薄。做好了上面就鋪好席子、毯子,床單然後就可以睡了。

炕四個面有一個面是留有一個洞的,這個洞就是用來燒火用的,這樣即使冬天北方人也不會冷,因為炕可以燒火,可能有人就會問了,床單什麼的不會燒著嗎?會如果炕燒的很燙,床單就會被燒著。

按這麼說來,北方的冬天並不比南方冷,因為北方人晚上可以睡炕,南方不行,南方的冷跟北方的冷不是同一種冷!

大家來說說北方冷還是南方冷!


扒啦影視小魔仙


我是東北農村的,在我們這裡,炕是房子的一部分,不可缺少。老輩人俗語說: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是當時人們理想的、富足的生活了,可見炕在東北農民的生活裡有多麼重要的位置。因為東北冬天冷,火炕能常時間保持熱量,人們對火炕的依賴程度自然就高。下面說說土炕的做法,以前的火炕都是用土坯搭建的,土坯就是用土和成泥,摻些細碎的麥秸和勻,放進一個叫坯模子的木質長方形模具中,放麥秸是為了提高坯的強度,防止斷裂。坯曬乾了就能用了,底下用立坯做立柱,再用土坯平放在立坯上,一塊塊嚴實有序的擺好,再抹上泥,就完成了。下面立柱的空隙走煙,炕上面就熱了。我們這裡常見的搭炕形式主要有滿堂紅和倒捲簾兩種,倒捲簾就是把煙走的路線用坯隔好,煙在炕裡順著為它設計的路線曲折蜿蜒,最後從煙囪排出。這種炕優點是熱利用率高,省柴。缺點是由於煙要走的路線太長,煙流動慢,甚至從炕的縫隙往屋裡冒。滿堂紅不用給煙搭建那些複雜的路線,在炕下隨便跑,最後從煙囪排出。現在農村搭炕的材料也從原來的自制土坯改為水泥板了,花錢就能買到,土坯漸漸退出了農村人的生活,成為歷史了。


微塵1573904



炕,是北方居民家中的一方重要取暖設施,俗稱火炕。俗話說家暖一條炕。可見炕在北方平民家庭禦寒、取暖、保溫過程中的作用,具體它發端於何朝何代還有待民俗專家去考證。但從自己的經歷看,從自己記事時起就一直睡在炕上,是炕伴隨自己長大,是炕伴自己走過快樂的童年。



炕的建造也是頗有講究的,其長度按北方居民的房間開間計算,過去一般是七尺或八尺,改革開放以後新蓋居民住房的開間都為三米九尺,不過年輕一代很少在新建的住房裡再建炕這個傳統的取暖設施了。一般建炕都貼近窗戶一面,其寬度多為五尺(大約和人的身高相匹配)火炕一般留有兩個灶口,裡邊留有火道,火道上邊是一個平臺,然後用土坯或泥坯凳好煙道直接通到煙囪,凳好後上邊用泥板子(現在有專門的炕磚)蓋嚴實,然後抹泥,一條火炕就成型了。



成型後的火炕要用硬柴(木頭)迅速加熱烘乾,這樣就能鋪炕睡人了。具體到建炕(也稱打炕)是有很多說法的,這都是我們古人的智慧,遵循煙往高處走的科學依據,凳炕時有意要讓越接近煙囪處越提高,這樣出煙順暢,否則一燒炕滿家煙是沒法住人的,這個訣法在凳炕時要特別注意,煙道盡量保持通暢,但又不能把熱量從煙囪全部帶走,所以打炕建炕是有許多學問在裡邊的,這都是我們古人的智慧,不服不行。



炕是需要燒的,冬天取暖主要使用柴火(過去是秋收完的作物秸稈)富裕人家多用山柴,現在可用燒炕的東西多了樹枝、木材,煤炭等等。炕的類型和分類有倒炕(貼住房後牆而建)小炕(只能睡一個人或兩個人)床炕(外表和雙人床一樣其實是炕)等等。炕記載著北方農村的發展,炕承載著中華千年不老的文化,炕聚集著一家人的歡與樂、情與愛。



冀之筆


陝西的炕過去一般都是用土坯砌成的,土坯分兩種,一種是小一些的純黃土坯,一般房屋的牆壁也用,這種小土坯在盤炕時,盤在此作動詞,作為炕的四周密封及架大土坯用。大土坯用黃土加麥秸寸草,碾過場的扁麥秸,和成硬泥,用1米長0。8米寬,6-8釐米厚的木框放在地面,框中撒灰,防止與地面粘連,把和好的泥平攤在木框裡面壓實抹光晾乾,在未全乾之前,要用平底夯錘砸實。待幹後即可用於炕面,一般四個大土坯為一個炕,在炕的中間用小土坯砌一個立柱,用於四個大土坯一個角的支架,上面及不靠牆的面用稀泥勾縫抹面,炕的一面留有炕洞,用於填塞材禾燒炕。這種炕升溫降溫比較慢,保暖效果好。一般過幾年都要打碎另盤新的,因為這是上好的農家土肥,特別適合烤煙施肥。


2325136347田阜汗


北方的炕我也不知道咋做的,估計就是用磚砌的隔斷單磚牆上面鋪的水泥板吧!然後牆體有排氣孔散熱。但是北方的炕很魔性,相對於床踏實,硬朗,燒熱乎的躺在上面,對於凜冬將至,看著窗外的漫天飛雪和北風凜冽,躺在熱乎乎的炕上真的別有一番滋味。


男子氣概堪稱典範


我是北方人,從小睡炕長大的,至於這個炕怎麼做的,我在這裡向大家明確解釋一下,起初這個炕是用土磚砌成的,然後用泥將縫隙填補,最後用柴火燒,柴火洗麥秸稈或是牛羊糞便為主,土炕的好處就是保暖效果良好,恆溫時間較長,但這樣的炕容易燒裂開冒煙。現在的炕多以鋼筋混凝土居多,炕內燃燒空間較大,封閉性好,隨著農村種地人數的減少,麥秸稈等也不再常見,多以鋸末,煤炭末為原料,這種新型炕操作簡單,耗費原料少,但在夏季容易吸潮。總之,無論是那種炕,在寒冷的北方,熱炕頭無疑是最好的了,不是有句話這麼說嗎,老婆孩子熱炕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