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歷史上的薛嶽是不是個好將軍?為什麼?

小焜思密噠


關於薛嶽網上有很多討論,有人問他算不算是民族英雄,因為他在抗日戰爭中是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的,尤其是在四次長沙會戰中更是頂住了日本人的進攻,並且使得日本軍隊也是損失慘重,從廣義上來說的話,只要是在抗日戰爭中作出過巨大貢獻的人都可以認為是為名族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從狹義上來說,薛嶽並不是我黨的人物,而是國民黨的高級將領。



那麼歷史上的薛嶽是不是好將軍呢?相信大多人是持著肯定的態度,畢竟薛嶽被認為是殲敵最多的將領,就連美國總統杜魯門都曾經授予他一枚自由勳章,用來表彰他在抗日戰爭中作出的巨大貢獻,所以作為一名標準的國民黨將領,薛嶽一定是一名好將軍,無論是在戰功還是在關鍵時刻的指揮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有句話叫做各為其主,薛嶽終究不是我黨的高級將領,在一段時期應該還是我們的敵人,就這個方面來說根本就談不上是不是好將軍這樣的評價了。

薛嶽字伯陵,有個外號叫老虎仔,期初的薛嶽並不是特別的出名,第一次小有名氣還是在萬家嶺大捷上,後來就被蔣介石看中,在日本人對湖南虎視眈眈的時候,蔣介石臨危換將用薛嶽去鎮守長沙,果然蔣介石沒有看錯人,第一次長沙會戰就打的日本人有點找不著北了,隨後幾次也沒讓日本人佔到便宜,而且在四次長沙會戰中總共殲滅日本鬼子多達10幾萬。



後來解放戰爭,雖然薛嶽軍事能力依舊很強悍,但是國民黨終究已經是大勢已去,後來薛嶽跟隨蔣介石去到了臺灣,因為曾經薛嶽的貢獻,蔣介石對於薛嶽也是敬讓三分,還讓他擔任總統顧問一職,後來也是安享晚年,1998年103歲的薛嶽與世長辭。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薛嶽是一個和我黨打了多年的“反共將軍”,但是也是不被我們罵的國軍將領。總的來說就是各為其主,抗日戰爭功勞很大,值得後人尊敬。


薛嶽從抗日戰爭開始到勝利,基本上就是馬不停蹄。不僅積累了大量的戰功,而且也被稱為殲敵最多的將領。1946年10月10日的時候,美國總統杜魯門曾經授予他一枚自由勳章,來表彰他在抗日戰爭中作出的卓越貢獻。

他真正的把自己打出名聲來,其實還是在萬家嶺大捷上面。在這次戰役當中,他智慧殲滅了日軍的一個師團,這是在八年抗日戰爭當中從來沒有發生過的。而且在四次長沙會戰當中,其實他也殲滅了10幾萬多人。單獨從數量上來說,他可以當之無愧地稱之為中國抗日第一戰將。

薛嶽又名仰嶽字伯陵,小時候因為比較調皮,別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老虎仔。薛岳家族自古就有種反抗壓迫的傳統,因為自從清朝以來,他們家族每一代都有人參加過天地會。而到了薛嶽這一代,他的父親非常崇拜岳飛,給他灌輸的都是岳飛的愛國主義教育。


在薛嶽剛剛年滿十歲的時候,在他的父親建議下,他就已經加入了黃埔軍校學習。剛剛畢業的時候,他才年僅14歲。隨後他投入到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革命當中,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成功之後,薛嶽又加入了孫中山建立的中華革命黨,以此反對袁世凱的統治。

為了提高自己的軍事素養,以及彌補年齡上的差距。薛嶽先後進入武昌陸軍預備學校第二期,後又轉入保定陸軍學校第六期深造。在他還沒有從保定陸軍學校畢業的時候,就慕名南下廣州,加入了孫中山先生的粵軍當中。

他在抗日戰爭之前的表現不夠非常精彩,因為篇幅有限的原因,我就從抗日戰爭開始之後給大家講解。先說他的政治成績,他在抗日戰爭之後,被任命為第九戰區的司令長官,走馬上任擔任了湖南省的主席。在這期間,他對湖南進行了非常大的改造。


他把提高國民的健康水平,作為自己治理期間的第一政要。因此他修建了很多醫院,並且嚴令禁止任何鴉片與娼妓活動。同時他還把國民教育放在很高的地位,建立多所師範學校,提高本地區的師生素質。其實這些只是薛嶽在湖南政績的一部分,想了解更多的可以自行去查閱資料。

在軍事成就上面,其實最值得人們去稱讚。在萬家嶺戰役當中,薛嶽帶領部隊擊斃日軍106師團共計8000多人,超過了整個團一半的人數。其中擊斃了包括日軍的三名大隊長,重傷了日軍的多名中隊長。葉挺將軍曾經稱讚這場戰役,是和另外的平型關大捷以及臺兒莊戰役完全是不相上下。

在四次長沙會戰當中,創新的使用了天爐戰法,也就是把軍隊分佈在作戰地區,構成網狀形式。然後通過伏擊的方式,漸漸的消磨日軍的兵力。然後把日軍拖到決戰,進行最後的圍殲行動。前三次長沙會戰下來,總共見面了11.75萬人。雖然在最後一次失敗了,但是也讓日軍付出了6.8萬人的代價。


在內戰開始之後,蔣介石曾經對他抱有很高的期望,讓他擔任了徐州“綏署”主任。當時的國民黨佈置下了“南北會師,佔領山東,打通津浦線”方針,薛嶽這裡的徐州是一個重中之重。可惜他未能展現抗日當中的英姿,擔任主任的半年時間裡面,結果是屢戰屢敗。

因此在國民黨內引起了非常大的議論,蔣介石迫於壓力,以及出自自己的思考,撤去了他的職務。隨後回到南京,擔任參軍長的閒職。後來因為實在是太閒,甚至還鬧出了一個大笑話。他跟著張發奎等人,一起組成了孫科的影子內閣。後來蔣介石出於拉攏廣東的需要,讓薛嶽擔任了廣東府的主席。

中間亂七八糟的就這樣過去了,轉眼間就都已經到了1948年底。在1949年的2月份,薛嶽前往廣州上任。後來我軍在解放該地的時候,曾經遇到過薛嶽的抵抗。可惜當時解放全中國是必然的事情,薛嶽一人之力當然改變不了全局。
在1949年的10月份,薛嶽跟隨蔣介石來到臺灣。來到臺灣之後,蔣介石對他非常的尊重,讓他擔任著總統府的戰略顧問。在蔣介石和蔣經國相繼去世之後,李登輝當政時期,薛嶽在臺灣還有舉重若輕的地位。一直到了1998年的5月3日,薛嶽以103歲的高齡去世。


史之策


薛嶽字伯陵,綽號“老虎仔”,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人。薛嶽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革命軍著名將領,軍事家。在長沙會戰中自創天爐戰法,該戰法殲滅日軍十萬之眾,有效阻止了日軍的戰略目的,此戰役是中國抗日戰場一次十分重大的勝利。現在就單純的在戰爭指揮上評判一下薛嶽。

一、圍剿紅軍時期

在紅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徵時期,薛嶽從贛南一直到甘陝,足足窮追不捨紅軍2萬多公里。湘江一戰,重創了殿後的紅五軍團,可以參考張一山參演的《血戰湘江》,就可以更加直觀的瞭解那段歷史,後又西進,重創了賀龍紅四方面軍,解了雅安之圍。可以說,薛嶽是在同一時期,唯一可以重創紅軍的國民黨將領。

二、抗戰時期

在抗戰時期,薛嶽先後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抗日戰爭第一戰區第一兵團總司令,第一戰區前敵總司令,指揮了三次長沙會戰,滅日寇十萬以上,其創造的“天爐戰法”令日寇聞風喪膽,據說是消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也有軍事家打趣說,因為薛嶽殺10萬日軍,才得百歲高齡。

三、國共內戰時期

薛嶽在當徐州綏靖公署主任損兵四萬人的代價,使解放軍傷亡了一萬六千人,消耗了蘇中解放區兵力的一半,牽制了華中野戰軍。但也就這一次,使得解放軍吃虧,隨後便為大勢所趨,接連戰敗。


從軍事才能來說,薛嶽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好將軍,但在政治上,立場錯誤,一直為蔣家王朝東討西伐。


城市牧羊犬


人是多側面的,歷史人物也是如此。由於出身、生活經歷、個人思想和政治立場的不同,不同的人所走的道路也是不同的。不能用簡單的非黑即白來評價。如果單從軍事角度來衡量,薛嶽絕對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將軍,而且是抗日的民族英雄。

薛嶽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革命軍著名將領,軍事家,曾獲得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的自由勳章和國軍授予的青天白日勳章。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曾任孫中山總統府警衛團第三營營長,成為著名的粵軍“三劍客”之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與紅軍多次作戰。

抗日戰爭中,薛嶽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從抗戰爆發到抗戰勝利是連年征戰,功勳累累,據說是殲敵最多的將領,僅四次長沙會戰就殲滅日軍十餘萬。但使他名聲顯赫、排名靠前的主要還是萬家嶺大捷,此戰全殲日軍一個師團。此戰使日軍106師團幾遭滅頂之災,如果不是日軍的強力空襲和大量的物資甚至軍官的空投,使國軍付出了極大的傷亡,106師團肯定得被全殲。葉挺盛讚此戰與平型關、臺兒莊三足鼎立。時人稱之為“抗日戰神”,為中國的抗日戰爭立了大功。

在軍事戰略上,薛嶽還獨創了“天爐戰法”和“八字口袋戰法”。這些理論是薛嶽將軍經過長期戰爭實踐和研究各種戰爭,參考各種軍事著作,包括中國古代軍事著作而產生的。其戰法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正面迎擊的最有效戰法之一。





雲淡風清233835161


這個有點像是要評論三國裡面哪一方是好人?哪一方是壞人,很難讓人去評價。而薛嶽也是處在再養尷尬的境地,如果說薛嶽是我黨的人士,怕是會被捧上天,可惜他是國民黨,即使是國民黨,但是作為將軍來說,薛嶽無疑是一個好將軍,從他的戰績就可以看出,尤其是抗日戰爭時的表現,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好將軍!

薛嶽1896年出生在廣東省樂昌縣,因為家中長輩一直以來都反對滿清的壓迫統治,所以薛家人大多都熱衷參與反抗清朝,薛嶽出生之後取名就是非常有寓意,因為薛嶽的父親非常崇敬岳飛,希望薛嶽長大之後能和岳飛一樣,報效國家。

薛嶽小時候就非常有正義感,有一次和小夥伴在田野玩耍,突然出現一隻野豬,其他小夥伴都嚇跑了,但是薛嶽為了保護好莊家,一隻邊喊邊用石頭打野豬,後來被附近田野的農民聽見,於是紛紛趕過來看,這才發現野豬竟然被薛嶽趕跑了,大人們都說薛嶽是猛虎。

薛嶽長大之後就開始投入革命,加入同盟會,1918年,薛嶽參加了孫中山建立的粵軍,任司令部上尉參謀,後來逐漸成為國民黨的高級將領,抗日戰爭爆發之後,薛嶽一直在抗日前線,他的“天爐戰法”直接消滅了日軍10萬人,連崗村寧次都感嘆“撼山易,撼薛將軍難!”

1939年日軍攻打長沙,薛嶽帶著自己的部隊三次阻擊日軍,共消滅日軍12萬人,成為擊斃日軍人數最多的國軍將領。

後來日本投降,在解放戰爭時期,原本國民黨兵敗如山倒,然而薛嶽憑藉一己之力改變了時局,結果蔣介石卻以“指揮不利”撤去了薛嶽的職務,1949年蔣介石退往臺灣,薛嶽主要負責防守海南島,不過在我軍強有力的攻擊下,還是潰敗。

1952年,薛嶽成為國軍陸軍一級上將,雖說晉升了但是卻沒有實權,薛嶽一直指責蔣介石用人不當,這是他失敗的主要原因。

薛嶽一生可以說戰功赫赫,有名的抗日將領,只是在晚年因為資金問題還被銀行告到法庭,有些人走茶涼的意思,但是薛嶽的抗日功績是不容抹殺的。

1998年,103歲的薛嶽病逝。


羽評郡主


“官品”不好。據第九戰區總參謀長趙子嶽的回憶錄(“長衡會戰”),趙曾保了兩個想要逃跑的“同鄉”(薛嶽想要槍斃他們)而得罪了薜。第四次長沙保衛戰由第四軍守長沙,薜戰前命趙留下“協助指揮”,但薛嶽又直接插手命軍長張德能“兩個師守市區,一個師守嶽麓山”,但趙認為炮兵在嶽麓山可支援市區防守,嶽麓山守得住則市區守得住,嶽麓山守不住則市區也守不住,故要求擺兩個師在嶽麓山,但張“聽薛嶽的”只擺了一個師在嶽麓山。果然開戰後不久日軍猛攻嶽麓山,嶽麓山告急,這時張德能才後悔不聽趙子嶽的話,找趙商量,趙答“現在己經晚了,嶽麓山與市區間隔了條河,河上有日軍巡邏艇,援軍過不去”,但張認為可以“晚上偷渡”,趙答“那我仍然承擔建議的責任”。晚上12點部隊開始偷渡,過了一部分就被日軍巡邏艇發現了,日機槍一響偷渡部隊全亂了,日軍乘機進攻嶽麓山,很快嶽麓山陷落,市區全亂了部隊開始爭相逃命,結果第四次長沙保衛戰守長沙不到一天(日軍上午8:30開始攻城到半夜2點崩潰)就失守了。戰後薛嶽把趙子嶽和張德能告到軍事法庭“不聽命令私自調動部隊”,幸好趙離開長沙後直接到了桂林找白崇禧彙報,直指薛嶽“報復陷害,既無權指揮又要背黑鍋”,白也認為“薜嶽不應該這樣用參謀長”,要趙寫了份“備忘錄”交軍法處存檔。所以當軍法處會審趙和張時趙宣告無罪釋放,張德能報蔣下令槍決。


照影吹笙


薛嶽在國軍裡算比較出色的將軍了,在抗戰期間,特別是薛嶽在第九戰區任上,根據中日雙方實際上的差距,薛嶽提出了“毀路造田,運糧上山”的方針,即把大路改造成水田,僅有田埂可以通行,同時把民間的糧食堅壁清野。

這嚴重製約了日軍,特別是日本重火力的機動能力,拉近了雙方火力上的差距,同時加重了日軍後勤的負擔,可以通過逐步抵抗,等待日軍補給耗盡時再予以反擊的方針挫敗日軍進攻。

1939年10月2日,薛嶽被正式任命為第9戰區總司令,之後接近兩年的時間裡,第9戰區在第一次長沙會戰、冬季攻勢、上高會戰裡都取得了不錯的戰果,在國軍其它戰區戰績乏善可陳的情況下,薛嶽能取得這一系列成果還是難能可貴的。

當然,薛嶽也有一些不足,在之後的作戰裡並沒有能及時根據日本作戰方式改變而調整部署,出現了一些失敗。

比如第二次長沙會戰時,他還是根據第一次長沙會戰的經驗部署兵力,但是此次日軍沒有像上次那樣三線作戰,而是集中兵力攻擊長沙,這一度造成了局勢危急,最後靠著抽調其他部隊進攻宜昌,吸引日軍迴轉才解決危機。

但是這也並不完全是他的責任。情報能力不足是當時國軍的通病,國府兩大情報機構中統和軍統對於日本的軍事情報蒐集幾乎是空白,並不是薛嶽一個戰區司令能解決的。而情報作戰的不重視,更是讓日本在戰役期間通過破譯中方的電報掌握國軍動向,掌握戰術上的主動。

而戰役期間友軍彼此不信任、部隊運動遲緩、部隊紀律太差、部分部隊不服從命令甚至擅自撤退等很多頑疾性的問題這個也是國軍派系複雜、即使中央軍內部也有很多山頭造成的,薛嶽一個人是無法改變這一問題。

所以第二次長沙會戰後雖然薛嶽主動去承擔了戰敗責任,但是蔣介石並未歸罪於他,一番安慰之後此事作罷。





不沉的經遠


薛嶽在歷史中當之無愧的是位好將軍,雖然在土地革命時期追剿過中央紅軍。但只是各為其主罷了。在民族危亡的抗戰時期,薛嶽將軍作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多次挫敗日軍的狂妄進攻。對比抗戰時期國共兩軍的抗日將領,能超越薛嶽戰功的幾乎無人能比。因此說薛嶽對中國抗戰的勝利功不可沒。最後因政見不同黨派之爭而消聲匿跡。但並非否定其歷史功績!


流逝歲月210219996


薛嶽應該是國民黨的戰神。他最大的戰功是長沙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日軍還在岳陽的新牆河,距長沙城二百五十多里,長沙守軍一把大火,燒燬了長沙85%的地面建築,燒死了三萬無辜百姓,日軍被大火嚇住,未敢跨過新牆河。第二次長沙會戰,三十萬國民黨軍與日軍一觸即潰,日軍如入無人之地,攻入長沙,燒殺搶掠一潘後從容離去,薛嶽為了掩人耳日,將國民黨軍74軍51師師長廖齡奇以翫忽職守,顫自脫離崗位之罪將其槍斃(後來查實向74軍軍長王耀武請假回家結婚,蔣介石給他恢復名譽並追援為中將),第三次長沙會戰,三十萬國民黨守軍對抗4萬5千日軍,日軍10天攻入長沙城,達到戰役目的後,從容撒回駐地,第四次長衡會戰,更是戰功卓著,丟了長沙,丟了衡陽,薛嶽也徹底離開了湖南。這次戰役的偉大成果,導致了美國總統羅斯福對國民黨政府收失中國失地失去了信心,最後他再轉向要求蘇聯出兵,才有後來的雅爾塔協議,才有外蒙古的獨立公投。國民黨正因為有了象薛嶽這樣的英雄,才一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才會丟失國土,丟棄人民。


呼南高鐵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薛嶽奉調到南京,被任命為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編入左翼軍,投入淞滬戰場。從這時起,薛嶽將軍為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奮戰八年,立下了赫赫戰功,其軍事生涯也走向了巔峰。

1937年8月20日,國民政府在滇黔組建第三預備軍,以龍云為司令,薛嶽為副司令。這期間,薛嶽三次電呈蔣介石,請纓出征。9月17日,薛嶽在赴滬參戰的請求獲准的當天即出發直奔南京。22日,薛嶽到達南京後面見蔣介石,後被任命為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24日,他即馳赴上海指揮作戰。

9月24日——11月12日,薛嶽參加淞滬會戰。

12月,薛嶽率部撤到浙皖贛邊界。27日,升任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

12月——1938年5月,薛嶽先後建立了黃山山脈和天目山的遊擊根據地,指揮第三戰區各部挺進蘇浙皖敵後,對京杭、滬杭等各交通線及長江航道展開游擊戰爭,牽制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穩定了江南戰局,有力地配合了徐州會戰。

5月11日,徐州吃緊,蔣介石調薛嶽出任第一戰區第一兵團總司令,火速赴豫東指揮作戰。

5月14日——6月1日,薛嶽指揮蘭封會戰,重創日軍土肥原師團。

5月30日,薛嶽晉升第一戰區前敵總指揮。

6月18日,武漢會戰迫在眉睫,薛嶽調任第九戰區第一兵團總司令,負責鄱陽湖西岸及南潯線防禦。

8月4日——11月2日,第九戰區第一兵團進行南潯作戰,粉碎了敵在行進間攻佔南昌的企圖。其間10月1日——10日,薛嶽指揮部隊取得了萬家嶺大捷,幾乎全殲敵106師團。

11月25日——28日,薛嶽出席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

12月初,薛嶽晉任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代司令長官職。

1939年1月17日,薛嶽兼任湖南省主席。

3月15日——5月8日,指揮南昌會戰。

9月14日——10月7日,率部進行第一次長沙會戰。

10月28日——11月5日,出席第二次南嶽軍事會議。

12月12日——1940年1月20日,組織實施第九戰區冬季攻勢。

4月9日,組織20個師發起夏季攻勢,至6月27日攻克奉新、靖安、西山萬壽宮及高郵市等重要據點,擊斃敵混成第16旅團長藤堂高英少將,有力地配合了第五、六戰區同期進行的棗宜會戰。在戰區主力冬季攻勢遭受慘重損失之後,還能取得如此戰績,實屬不易。至於蘇聯顧問福爾根向蔣介石報告所稱“宜昌淪陷系薛嶽按兵不動所致”,實為不瞭解情況的不實之辭。

10月——1941年3月,指導第九戰區各部進行反掃蕩作戰,先後取得陳山船埠、九嶺、奉新等戰役的勝利,收復通城、武寧等縣城。

3月15日——29日,指揮上高會戰。

9月17日——10月8日,進行第二次長沙會戰。

12月24日——1942年1月10日,實施第三次長沙會戰,在太平洋戰場上盟軍接連失利的情況下取得了長沙大捷。

6月初——7月中旬,率58軍、4軍、79軍等部增援贛東,參加浙贛會戰。

1943年11月——1944年1月,率99軍、10軍、58軍、72軍等部馳援常德會戰。

1944年5月27日——10月2日,率部參加長衡會戰。

衡陽失守前,有一個小插曲,不得不說一說。7月15日,白崇禧奉蔣介石之命到前線視察,在祁陽黎家坪見到了薛嶽。他勸薛嶽在衡陽淪陷後調第九戰區主力防守湘桂線,同時蔣介石也命令薛嶽把第九戰區主力拉到湘西,但都被薛嶽拒絕。8月衡陽外圍撤退時,他把部隊拉到了湘東。這件事被時任第九戰區參謀長、後來起義的趙子立說成是薛嶽“有意避開日軍箭頭,而跑到湘東去”,言下之意說薛嶽怕死。這話是站不住腳的。首先,薛嶽到湘東之後比以前更加困難:手下僅有已久戰疲憊的八個嚴重缺員的軍,而要對付十幾萬日軍戰勝之師,防守粵漢線和湘東贛南那麼大的地方,其難度可想而知。——與到湘西去要槍有槍要人有人的情況相比,孰優孰劣,薛嶽久經沙場,不會不知道。其次,撤到湘東,實際上是把自己送到了日軍的包圍圈裡,而湘西作戰若不利可退入大西南後方,其危險程度相比如何,薛嶽不會衡量不出。那為什麼薛嶽要執意去湘東呢?這一行動的重要性,在以後的戰局發展可看出。第一,薛嶽將第九戰區主力撤到湘東後,將99軍、暫2軍、44軍、4軍、37軍等5個軍留在了粵漢線以東,緩解了該區域兵力不足的窘境,為日後保衛粵漢線(南段)和贛南保存了重要力量。第二,江西是抗日反攻的一個重要基地,也是國共爭奪的焦點。將第九戰區主力西調就等於將江西拱手讓人,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贛江追擊戰和擊潰八路軍南下支隊的戰果了。由此看來,第九戰區司令部撤向湘東這一決策是有戰略遠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